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9 组卷18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返照

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 ,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注]①高枕:杨雄《解嘲》:“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②③绝塞、南方:均指夔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运用互文手法写白帝城黄昏时雨过天晴。
B.诗题为“返照”,诗中仅第三句写返照,此诗只是拈二字为题,不是专咏“返照”。
C.石壁倒映江中,归云缭绕树间,诗中有画,此情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D.诗人年老多病,夔州天气不好之时,只有早点关门睡觉,高枕则无忧。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杜甫(712-770)表现手法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小题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小题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 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
【小题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