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适中0.65 引用22 组卷155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012·山东·高考真题
知识点:熟语(含成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美育方式,环境美育让人走进自然环境,生动直观地去接受自然环境的熏陶,地去体验自然环境之美。与以往的审美教育方式相比,环境美育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现实效用。推广环境美育,并将之视为现有美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作用。

首先,弥补传统审美教育的短板。一般而言,传统的审美教育是以学习或欣赏某种具体门类艺术的方式来展开的。这种艺术审美教育有时因过于强调实践而止于技能教育,有时又因过于强调静观而缺乏切身体验。这两种弊端都让艺术美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相比较而言,环境美育既有实践的品格,又强调切身的体验,能较好地做到知识传授(理性)与审美体验(感性)的平衡与协调。环境美育的出现恰能在体验层面补齐具体门类艺术学习的短板以及艺术审美静观式的不足。当人融入自然环境,以全方位的感官切身地体验自然环境的活色生香时,一个人与自然交融合一的意义世界得以敞开。个体生命也会在这种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审美体验中领会人生在世的价值,促进人格的完善。

其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由于环境美育的体验属性,当接受过环境美育的人对环境进行欣赏时,他们就会意识到必须走进环境当中。这时,环境和自然就不再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与人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性使人获得与自然更加紧密的黏性,使人更加自由自觉地获得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进而产生对自然的依恋、热爱和尊重感。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环境美育的出现恰能在体验层面弥补具体门类艺术学习的短板以及艺术审美静观式的不足。
B.环境美育的出现恰能在体验层面补齐具体门类艺术学习的短板以及改正艺术审美静观式的不足。
C.环境美育的出现恰能在体验层面补齐具体门类艺术学习的短板以及艺术审美静观式的不足。
D.环境美育的出现恰能在体验层面弥补具体门类艺术学习的短板以及静观式艺术审美的不足。
【小题3】与文中画横线句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关键“变量”。
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作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水稻的缺点。
D.在延安城墙上,曾经看见这样一个标语:“工人农民联合起来争取抗战胜利。”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