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七月壬辰朔,(朱宸濠)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B.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C.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D.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擢,选拔、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D.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编辑或修改,“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一被诛,他就得以升迁为右佥都御史。
B.王守仁善于用兵,精于奇谋。巡抚南赣时,他亲率精锐士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计取南昌,纵火烧船,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C.王守仁教化百姓,深得民心。被贬贵州龙场时,依据当地风俗加以教化,少数民族百姓非常高兴,他们伐木建屋给守仁居住。
D.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大意,后来在贵州龙场苦思潜修,终于悟“道”,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
【小题4】课内句子翻译。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20-21高二上·宁夏银川·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面四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恳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小题4】把上面课外文言文中的加横线句子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俾:命令
B.请救安庆                            或:或许
C.安庆                                   薄:接近
D.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拜:拜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镒,字有戒,吴县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历山东、浙江,皆有声。英宗即位之三月,握右副都御史,镇守陕西。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乞悉停免诏可明年五月,以劳绩下救奖励。所部六府饥,请发仓。帝从辅臣请,修荒政。镒请遍行于各边,由是塞上咸有储蓄。

六年春,以镒久劳于外,命与王翱岁一更代。七年,翱调辽东,镒复出镇。岁满当代,以陕人乞留,仍旧任。时仓储充溢,有军卫者足支十年,无者直可支百年,镒恐陈腐委弃可惜,请每岁春夏时,给官军为月饷,不复折钞。从之。

九年春,进右都御史,镇守如故。秦中饥,乞租十之四,其余米布兼收。时瓦剌也先渐强,遣人授罕东诸卫都督喃哥等为平章,又置甘肃行省名号。镒以闻,请严为之备。命巡视甘肃、延绥边务,敕便宜处事,以灾患频仍,条上抚安军民二十四事,多议行

镒尝恐襄、汉间流民啸聚为乱,请命河南、湖广、陕西三司官亲至其地抚恤之,得旨允行,而当事者不以为意。王文等亦相继力言有司息忽,恐遗祸。至成化时,乃有项忠之役,人益思镒言。

景秦二年,陕西被饥荒,军民万余人请目:“愿得陈公活我。”有司以用,帝复命之。镒至是凡三镇陕,先后十余年,陕人戴之若父母。每还朝,必遮道拥车泣。再至,则欢迎教百里不绝。其得军民心,前后抚陕者莫也。明年秋,以疾致仕。卒,谥僖敏。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乞租十之四                           蠲:免除
B.所部六府饥,请发仓             振:赈济
C.以陕人乞留,仍旧任             诏:诏书
D.前后抚陕者莫                    及:比得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乞悉停免/诏可/
B.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乞悉停免/诏可/
C.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乞悉停免诏/可/
D.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正统改元/镒言陕西用兵/民困供亿/乞悉停免诏/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镒惜物善用。由于粮仓储备丰足,陈镒担心粮食陈腐丢弃了可惜,请求每年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节,将其供给官军作为月饷。
B.陈镒注意边防储备。在皇上听从辅臣建议实施救灾政策时,陈镒请求在各边塞也全部实施此政策,于是边塞都有了粮食储蓄;他在陕西任职多年,当地粮仓储备丰足。
C.陈镒有深谋远虑。在镇守陕西期间,他曾上报朝廷要防备逐渐强盛的瓦剌也先;因担优襄汉一带流亡百姓聚集作乱,他曾向当地官吏请求安抚救助,但当事者对此毫不在意。
D.陈镒深受军民爱戴。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多年,陕地百姓爱戴他如同爱戴父母。他每次回朝,百姓阻塞道路簇拥马车哭泣;再回来时,欢迎的百姓数百里相连不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敕便宜处事,以灾患频仍,条上抚安军民二十四事,多议行。
(2)陕西被饥荒,军民万余人请曰:“愿得陈公活我。”有司以闻,帝复命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