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巴蜀,令良厚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夫死叫“薨”,士死为“卒”。
C.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0-21高二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记》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猜测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接纳
C.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D.沛公起如厕 如:往,到
【小题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秦兵旦暮渡易水
【小题3】下列画线字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4】下列各组句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为韩王送沛公 君为我呼入
B.此亡秦之续耳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劳苦而功高如此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5】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小题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B.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C.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D.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意思是于是,“乃”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字含义不同。
B.“谢民”指向民众谢罪,“谢”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的“谢”字含义不同。
C.“不怿”意思是不高兴,“不怿”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不怿”的“不怿”含义相同。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的凭证,“持节”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持节”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百姓拥护萧何,却犯了皇帝的大忌,所以萧何采纳了谋士的自污之计。
B.萧何作为刘邦的助手,他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为建立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C.萧何被打入狱中,大臣极力劝谏。高祖反思之后也觉得愧对萧何,萧何终于被释放。
D.萧何宽宏大度,慧眼识才。即使与曹参向来不和,病危之时毅然向朝廷推荐曹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2)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鳌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需要断句处对应的字母。
夫子房受书A于圯B上之老人也C其事甚怪D然亦安知E其非F秦之世G有隐君子者H出而试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父,即祖父,与“大母过余曰”中的“大母”是同类称谓。
B.平明,指天刚亮时,与下文中的“旦日”意思相同。
C.见,表被动,与“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的“见”意思不同。
D.爱,指珍惜,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的父亲二十岁去世,那年韩国为秦国所灭,张良年纪尚小,没有赶上在韩国做官。
B.张良早年散尽家财,招募刺客,为韩报仇。在苏轼看来,这是匹夫之勇,非豪杰所为。
C.老人利用“拾履”和“约会”两件事,反复“折腾”张良,既是考验其耐性,也是折消其锐气。
D.苏轼认为,张良不惊不怒的忍耐性,是他能够打败秦始皇和项羽而建功立业的主要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小题5】苏轼为什么认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