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较难0.4 引用3 组卷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

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2019年3月3日,人民网)

材料二

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

类别

特点

规模

1G语音时代

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1G时代到来。

不详

2G文本时代

具有通话和简单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

截至2012年底,用户达8.7亿。

3G图片时代

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

截至2014年,用户达4.85亿。

4G视频时代

速度更快、通信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截至2018年底,用户达11.7亿。   

5G物联网时代

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

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一些国家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正是对技术革新的潮流,对互利共赢的潮流“用脚投票”。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面前,人为设置壁垒不仅有害无益,而且终将被打破。敞开胸怀拥抱合作,破除藩篱交流互通,将让人类技术的进步之路更加畅通,让人类共享更多互利共赢的成果。

(摘编自《新华国际时评:破除人为藩篱,携手拥抱5G》2019年3月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由于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为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提供可能。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
【小题3】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19-20高二下·湖南邵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闻、通讯、访谈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究内容,提出见解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批信息侵权违规行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频繁曝光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当下一些手机应用的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事实上仍处于失控状态;且商业机构在利益驱使之下,并不重视将用户的核心隐私做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难以避免地要使用一系列网站和手机软件,在用户注册和刷脸过程中会将部分个人信息授权给商业机构,如果这些信息不能被有效保护,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在海量个人信息收集的背后,商家对于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平台的责任和权力边界都不明确。同时,用户也难以了解个人数据的用途,对个人信息是否会被用于其他目的缺乏知情权。一旦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用户往往对于如何举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两眼一抹黑

个人信息安全威胁的背后,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防护问题日益凸显,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维护网络安全,一方面,要探索建立数据管理和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紧出台一系列细化的、有可操作性的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标准和政策法规,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局性制度设计,落实主管单位和责任部门。另一方面,也要持续开展对违法违规收集、泄露个人信息行为的整治,包括加强日常评估、拓展举报渠道等,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也让试图效法者望而却步。

维护网络安全,关键还要突破网络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我国网络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但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领域存在短板,要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人是安全的核心,维护网络安全最终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提升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摘编自王轶辰《信息安全保护任重道远》,《经济日报》2021-04-14)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5G的商用和普及,万物互联正逐步走近现实。同时,随着终端连接、数据存储、利用规模的扩大,移动安全问题日趋复杂,网络犯罪手法也在不断翻新,导致技术对抗的难度加大。

5G时代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会有哪些威胁?又该如何应对?

面对持续高发的网络诈骗犯罪,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同时相关企业更应该有所行动,加强风险防范,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电信诈骗套路上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潜滋暗长,产生了许多新的骗术,如常见的微信诈骗套路包括代购诈骗、克隆头像诈骗、二维码诈骗、刷单诈骗、点赞诈骗、爱心传递诈骗等,这些诈骗令人防不胜防,传统手段应对现今的电信网络诈骗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面临很大挑战。同时,随着5G的日益普及,各类新技术、新应用也迎来爆发时机。5G技术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的特性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更多个人信息,甚至个人敏感信息。如何在5G时代合理合规合法运用数据,为各行各业高效赋能的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措并举打击电信诈骗。事实上,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不断织紧个人信息保护网。工信部作为电信行业的主管部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按照发现、取证、处置、曝光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聚焦社会高度关注的APP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从2019年开始,工信部已连续两年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包括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在内的四方面十大类问题。同时,相关企业和机构也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信息审查,参与防范电信诈骗,助力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齐抓共管打击电信诈骗。近年来,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日益重视,各部门不断加大对违规违法现象的打击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果。当然,顶层设计还只是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起步和开头,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形成共识,规范管理,离不开执法部门、企业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个用户的参与。

相关安全专家表示,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应时刻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持高度警惕,不给不法分子和组织可乘之机。专家建议:

……

⑤不要轻易将智能手机交给他人保管和使用,手机失而复得或维修后进行必要检测。

⑥不把手机当密码记录本,不把身份证号、地址、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存在手机里。

⑦更换手机时,尽量销毁旧手机内私人文件和信息,并恢复出厂设置。

⑧一旦发现手机流量异常或可疑应用上传隐私数据,应及时求助于正规售后服务商。

(摘编自赵超《5G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如何守护?》,《人民网》2021-04-16)

【小题1】下列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人们无法避免地要使用网站和手机软件,在注册和“刷脸”时会将个人信息授权给电信部门,如果这些信息不被保护好,就会造成严重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B.个人信息安全威胁的背后,保护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C.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不断滋生,骗术也花样翻新,用传统手段应对现今的电信网络诈骗等难度加大,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失控的危险。
D.做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形成共识、规范管理,同时也离不开执法部门、企业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个用户的积极参与。
【小题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频繁曝光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说明一些手机应用在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重大问题,且商家不重视保护用户的核心隐私,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未解决。
B.从材料二图一中可以看出,电信诈骗案件中受骗的年轻人远比老年人多,这或许与年轻人熟悉互联网生活,在消费中更多地使用了网络支付手段不无关系。
C.维护网络安全,关键是要做好探索建立数据管理和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又要做好持续开展对违法违规收集、泄露个人信息行为的整治这两项工作。
D.在海量个人信息收集的背后,商家对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平台的责任和权力边界都不明晰;用户也不易获知自己的信息是否会被用于其他目的。
【小题3】结合文中画线句,在文中省略号处对专家的建议补充四点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

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第三,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我们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明年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摘编自习近平《20209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当市场主导的国家的不作为预示我们这个星球的可怕未来时,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然在风能和太阳能、绿色基础设施、电动汽车、重新造林和碳减排方面取得了成果。

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刚刚落下帷幕。今年会议的典型主题之一是全球领导人坚持气候正义——要求富裕国家加强对较贫穷国家的融资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以帮助减轻气候变化影响,加快向绿色能源体系过渡。气候正义不是某种边缘的激进概念。事实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写入国际法,反映了欧洲、北美和日本在200多年的现代化道路上燃烧大量化石燃料的事实,在此过程中创造了环境危机。然而,迄今为止,全世界几乎看不到上述气候正义。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富裕国家承诺每年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以解决环境问题。尽管相较于实际资金需求,这一承诺微不足道,它们却从未兑现过。美国每年军事支出超过8000亿美元,但在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因其自身原因而导致的问题时,它竟然显得无能为力(记住,美国人口仅占全球4%,二氧化碳排放占到历史巅峰排放量的25%)。尽管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实情况却是,在环境问题上是中国而不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挥关键领导作用。中国已经与包括赞比亚、南非、肯尼亚、阿根廷和古巴在内的许多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开展绿色发展项目合作。尼日利亚记者。Otiato Opali写道:从中非共和国的Sakai光伏电站和肯尼亚的Garissa太阳能电站,到埃塞俄比亚的Aysha风电项目和赞比亚的Kafue Gorge水电站,中国已经实施了数百个清洁能源。非洲的绿色发展项目,支持非洲大陆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中国十多年来一直在其国内积极寻求减碳努力。习近平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讲话中宣布了中国政府商定的两大目标: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多次重申碳达峰和中和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还将其纳入法律规范。习近平在20221月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实现碳中和是中国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国的目标具有历史意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亚当·图兹(Adam Tooze)热情洋溢地表示,随着习近平2020年的宣布,中国领导人可能重新定义了人类的未来前景……随着他讲话的影响逐渐深入,气候建模人员对数字进行了处理,并得出结论认为,如果能全面实施,中国的新承诺本身将使预计的温度增幅降低0.2—0.3°C。这是他们的模型所产生的最大的有利影响。2007年到2022年的15年间,煤炭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份额从81%下降到56%,使中国与澳大利亚处于同一水平一个富裕国家可以而且应该在几十年前开始其低碳转型。

在减少煤炭使用的同时,中国正迅速成为第一个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到2021年已占新增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的46%。国际能源分析师蒂姆·巴克利(Tim Buckley)评论道,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设备安装、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生产、电动汽车生产、电池、核能、地源热泵、电网输配电和绿色氢能方面领先世界

中国也一直在国内推进风力发电,数据显示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为54吉瓦,中国目前运营着其中的26吉瓦,接近一半——基于这一统计数据,美国气候智库气候互动项目的联合主任Elizabeth Sawin不久前评论称:当美国尚未就更好地重建达成完全共识时,中国却只是在建设得更好。

此外,中国在交通减碳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高铁里程已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目前,中国59%的城市公交车为纯电动公交车,高于2016年的16%,中国拥有全球约98%的电动公交车。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开展世界上最大的重新造林项目,每年种植爱尔兰大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23%——令人悲哀的是,全球趋势与之相反。

中国已成为应对气候崩溃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其领导力的成果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反响。这对我们物种和地球的深远意义怎么夸大都不为过。

(摘自译文《中国正在建设真正的生态文明》,作者:Carlos Martinez;来源:Morning Star2022.11.22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可以促进各国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让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B.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这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C.如果无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才可以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D.我国加快立法步伐,采取有力政策,规范公众行为,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进程,成效位居世界第一。
【小题2】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作为一篇演讲稿,针对性强,展示大国担当、大国胸怀和东方智慧,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
B.材料二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尼日利亚记者的报道证明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积极支持非洲发展绿色能源。
C.材料一首先表明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提出建议,最后总结全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支撑,简洁明了,鲜明突出,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大力推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加大援助实施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C.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D.10年来,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累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8亿吨。
【小题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小题5】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当今全球各国应如何应对气候危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材料二:

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阻碍前进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书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

材料三:

时代在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一句话,叫做“契理契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根机,一个是时机。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孔子有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人的根机不同,教育的方法就要不一样,这就叫做“因材施教”。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有教无类,还要因材施教,这两方面结合一起,才能够适合听课人本身。

契机的“机”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时代、环境。时代变了,我们传播传统文化也应该有新的方式,不能够因循守旧。一味守旧不能契合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

材料四:

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中小学都会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如春节写春联等。可是,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传统文化活动的考查、评价,基本都要求学生写作丈或者写报告。因此,不少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做PPT,这和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一样,沦为了走形式。二是有家长认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统文化,是浪费时间,甚至有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体验”作业。有媒体爆出,一些学生家长在网上购买手工作业,原因是孩子没有及时完成。有家长还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新思维,否则谈不上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B.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课程体系,也要选择健康、合适的教学内容。
C.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与时俱进。
D.家长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可谓精华与糟粕兼而有之,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弃若敝屣,应该批判地继承。
B.倡导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复兴。
C.孔子讲的“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
D.中小学在传统节日给学生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小题3】当前,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