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山亭夜宴

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一群幽情雅意的人,聚会在一个用桂木修盖的精致的山亭里。
B.次句直接点题,山亭聚会夜晚凄寒,诗人内心凄凉,愁绪无穷无尽。
C.三四句描绘了初秋阴森的山路上寒凉无人,亭门外静溢肃穆的夜景。
D.最后两句写诗人陶醉夜宴秋景的雅兴,流连忘返直到晨光初照。
【小题2】五六句中“晦”“翻”用得精炼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21高二上·河南洛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王勃(650-675)鉴赏诗词语言炼句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①渚,佩玉鸣鸾②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③云,珠帘暮卷西山④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⑤今何在?槛⑥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①江:赣江。②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③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④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⑤帝子:指滕王李元婴。⑥槛:栏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含蓄高远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B.此诗开篇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引发了诗人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C.首联上句写空间,兴致勃勃,下句写时间,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D.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小题2】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尾联的修辞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②,

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今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③从北地来?


【注释】①玄武山:蜀地山名。②金花酒:菊花。③那:奈何,为何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两诗都写九月九日登高远望,是因为自古就有此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B.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土而又不得归去的怅惘之情。
C.“归心归望”“他席他乡”,一写心中情,一写眼前事,两句可谓天然巧合。
D.两人一在南,一在北,虽然相隔万里,地点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感情。
【小题2】请对卢照邻诗中“归心归望积风烟”中“积”字的用字之妙作简要分析。
【小题3】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诗人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想法却有同有异。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4】登高远望,总能令人看到不同寻常的景色,产生特殊的感受。如王勃登上滕王阁这座“天人旧馆”,就看到了“层峦耸翠,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临无地”的景色。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便发出了“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小题5】上面王勃诗中“台”“杯”“来”是韵字,杜甫的《登高》也用到这几个韵字,请写出其中与王诗韵字相同的两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