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坚守,不可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子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

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贫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康延孝反,圜将三千人,击败延孝于汉州。明帝嘉其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幸,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十五·任圜》,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觉/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宫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觉/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觉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圜不能觉/后事觉/彭悉以隐公廨钱献崇韬/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如:“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B.“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
D.“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意为“节制调度”。唐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有10个节度使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的矛盾。
B.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C.任圜代职负责,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殁后,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
②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18-19高一下·四川绵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新五代史》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五代史·李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B.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C.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D.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监国,通常是皇帝病危或出巡不在皇宫时,皇太子留在京城管理朝政,如有特别需要,也可以是其他皇子。
B.大赦,皇帝即位或驾崩等,皇帝下旨将一些罪行较轻的犯人释放,死刑犯人酌情减刑。
C.太祖,这里指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他死后即位的是他弟弟赵光义,是为宋太宗。
D.浮图,梵文Buddha(वहपो)的音译,本意是佛陀,后引申为佛教徒、佛塔等含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原名李从嘉,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唐中主去世以后,李煜在金陵继承皇位。
B.李煜想要封韩熙载为宰相,李煜刚把韩熙载的妓女遣散,想封为宰相,韩熙载就死了。
C.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到了宋朝,被宋太祖赵匡胤扣留,此后他愈发担忧国事。
D.李煜后期矛盾。他即喜好美人,同时又笃信佛法,后期已经不管国家政事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2)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突通,性刚毅,好武略,善骑射。开皇中,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文帝嗔目叱之,通又顿首曰:“臣一身如死,望免千余人命。”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

炀帝幸江都。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显和军溃,仅以身免。悉虏其众,通势弥蹙。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家属尽没,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窦琮纵通子寿令往谕之。通大呼曰:“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众皆释仗。通知不免,乃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代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

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时通有二子并在洛阳,高祖谓通曰:“东征之事,今以相属,其如两子何?”通对曰:“臣以老朽,诚不足以当重任。但自惟畴昔,执就军门,至尊释其缧囚,加之恩礼,既不能死,实荷再生。当此之时,心口相誓,暗以身命奉许国家久矣。今此行臣愿先驱,两儿若死,自是其命,终不以私害义。”高祖叹息曰:“徇义之夫,一至于此!”

明年,卒,年七十二。太宗痛惜久之。二十三年,与房玄龄配飨太宗庙庭。

(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命至重死 /不再生陛下 /至仁至圣子 /育群下 /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 /人愚 /臣狂狷 /辄以死请 /
B.人命至重 /死不再生 /陛下至仁至圣 /子育群下 /岂容以畜产之故 /而戮千有余人 /愚臣狂狷 /辄以死请 /
C.人命至重 /死不再生 /陛下至仁至圣子 /育群下 /岂容以畜产之故 /而戮千有余人 /愚臣狂狷 /辄以死请 /
D.人命至重 /死不再生 /陛下至仁至圣 /子育群下 /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 /人愚 /臣狂狷 /辄以死请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又称稽颡,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叩触其额,顿地再举起。文中“顿首”为请罪之跪拜礼。
B.神祇,“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
C.行台,“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于其驻在之地设立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
D.配飨,即陪祭,文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派屈突通检查陇西放牧的情况,结果查得当地官员隐藏马匹,文帝大怒,要将太仆卿和一千五百多管事的官员处死。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免除了他们的死罪。
B.屈突通性格刚毅,忠心耿耿,尽管窦琮派屈突通的儿子前往劝降,屈突通都没有叛心。
C.屈突通全家被抓,手下大将叛降,尽管力战兵败,但凭其忠勇,最终得到了高祖的谅解。
D.屈突通以陕东道行台仆射职务跟随太宗东征,尽管还有两个儿子滞留洛阳,但屈突通不以私利妨害国家大义,足见其舍生取义之精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今从所请,以旌谏诤。”
(2)但自惟畴昔,执就军门,至尊释其缧囚,加之恩礼,既不能死,实荷再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扈载,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广顺初,举进士高第,拜校书郎,直史馆。再迁监察御史。其为文章,以辞多自喜。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又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遗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赐绯,而载已病,不能朝谢。居百余日,乃力疾入直学士院。世宗怜之,赐告还第,遣太医视疾

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数日扈载不为舍人何也穀曰:非不知其才,然载命薄,恐不能胜。朴曰:公为宰相,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诰。及为学士,居岁中病卒,年三十六。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载与张昭、窦俨、陶穀、徐台符等俱被进用。榖居数人中,文辞最劣,尤无行。昭、俨数与论议,其文粲然,而穀徒能先意所在,以进谀取合人主,事无大小,必称美颂赞,至于广京城,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皆为颂以献,其辞大抵类俳优。而载以不幸早卒,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榖之谀也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奕,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
B.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
C.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
D.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古代帝王的庙号,它是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B.赐绯,指皇帝恩赐的深红色的朝服,古代为官者以官服的颜色区分尊卑。
C.宰相,是古代对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与丞相概念完全相同。
D.学士,原意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泛称官名、有学问的人或文人学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扈载年轻时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以文辞丰富见长,其作品备受世人推崇,周世宗也非常赏识他,屡次升迁他的官职。
B.枢密使王朴向宰相李穀推荐扈载,李穀以扈载命薄,不能胜任为由而长期不任用,后在王朴的追问下才得以授任知制诰。
C.世宗喜好招延天下奇才,尤其礼待文士,但文章最差,没有德行的陶穀,凭阿谀之能竟受到进用,可见识别忠奸的重要。
D.作者认为材料依靠工匠才能制成器物,臣子依靠君主才能受重用,盛世和乱世的区别就在于君主是否能够敢于大胆用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怜之,赐告还第,遣太医视疾。
(2)而载以不幸早卒,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小题5】最后一段就治理国家而言,作者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