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42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B.“看”字,总领七句。远望、近看,仰望、俯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特点。
D.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湘江寒秋景色,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知识点:分析、理解古诗内容鉴赏诗词语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①            。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毛泽东和郭沫若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但两人的创作形式明显不同:毛泽东精于传统古典诗词,②        。两人的诗作都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但郭沫若在自由诗体创作中,还多用排比、反复和呼告来抒发情感,而毛泽东诗词创作中,③         。如《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出自杜甫《秋兴》,“粪土当年万户侯”借用李广的故事,“中流击水”化用祖逖的“中流击楫”等。

毛泽东诗词一个主要的特征是境界博大,此等境界,非他人所及。首先表现在景象的壮美上,如《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沁园春·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画面阔大恢宏。而且这些看似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又透着纵横万里的大视野,展示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磅礴气势。除此之外,毛泽东诗词的博大境界还体现在藐视一切困难的气魄。作为革命家,他敢于扭转乾坤,视千难万险的长征“只等闲”。心中志向远大,自然诗中境界博大,如果没有敢“问苍茫大地”的雄心壮志,又怎能有如此大境界的诗词!

【小题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小题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