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56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同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㱙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选自《墨子》,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指贵族,如《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为:“百姓,官族姓也。”
D.“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在西汉汉文帝以前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
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可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小题5】联系文本谈谈你对墨子“尚同”思想主张的理解。
20-21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知识点:墨子(约前468-前376)《墨子》其他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B.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C.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D.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肆,在古代可以指商店、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
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衡阳就是位于衡山之北。
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
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
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这些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2)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小题5】当有人询问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人增多?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B.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C.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D.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肆,在古代可以指商店、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
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衡阳就是位于衡山之北。
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
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
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这些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小题5】当有人询问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人增多?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若三务者,孝子之为亲度也,既若此矣。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曰: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天下为之者矣。若三务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若此矣。

今逮至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曰二子者,言则相非,行即相反,皆曰吾上祖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于此乎后世之君子,皆疑惑乎二子者言也。若苟疑惑乎之二子者言,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国家万民而观之。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我意若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此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也。仁者将兴之天下,谁而使民誉之,终勿废也。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此非仁非义、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仁者将求除之天下,相废而使人非之,终身勿为。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节选自《墨子·节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B.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C.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D.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子”字表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第二个“子”字是先生、老师的意思,用以表达墨子弟子们对墨子的尊敬。
B.“从事”在文中是“认真做事,设法”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中“从事文学创作事业”中的“从事”意思大致相同。
C.“劝”在文中是“劝勉、勉励”的意思,此意与《墨子》的《兼爱》中“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劝”的含义一致。
D.贾,读音为gu,在古时指设店售货的坐商,“商”则一般指行走经商的人,“行商坐贾”一词现在泛指做买卖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要从“富之”“众之”“治之”三方面入手,并且要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如此才算真正“为天下度”。
B.三代圣贤君主去世以后,天下动荡,人们不知何为仁义,这就导致了后世的君子在“厚葬久丧”问题上主张相悖、行动相反。
C.君子们虽然对“厚葬久丧”持有异议,但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效法并且践行了古代圣主的治国之道,人们对这一现象疑惑不解。
D.可以通过对“厚葬久丧”的施行效果进行对比来判断其是否为仁义之事,对国家和百姓有利就要大力发扬,无利就要及时停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小题5】墨子的语言表达在先秦诸子中自成一家,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