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集古录目序

欧阳修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之。象犀虎豹,蛮夷山海杀人之善,然其齿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昆仑流沙万里之外,经十余驿乃至乎中国。珠出南海,常生深渊,采者腰絙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则下饱蛟鱼。金矿于山,凿深而穴远,篝火糇粮而后进,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

汤盘、孔晶,岐阳之鼓,岱山、邹峄、会稽之刻石,与夫汉、魏已来圣君贤士桓碑、彝器、铭诗、序记,下至古文、籀篆、分隶诸家之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然而风霜兵火,湮沦磨灭,散弃于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

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颛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贪者,皆无欲于其间,故得一其所好于斯。好之已笃,则力虽未足,犹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以为《集古录》。以谓转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藏之。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盖其取多而未已,故随其所得而录之。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乃其大要,别为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

(选自《欧阳修文评注》,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不能               致:取得,得到
B.篝火糇粮而后进        糇粮:干粮
C.工妙可喜之物            工妙:精致巧妙
D.乃其大要               撮:摘录,提取
【小题2】下列士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
B.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
C.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
D.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严谨,对比鲜明。文中既有金玉珠玑与金石文物的对比,又有世人与作者自身的对比。
B.本文描写了采集金、玉等珍奇之物的艰险情状,显示出世人对其的喜好之甚,为下文做了铺垫。
C.作者编《集古录》的目的,其中之一是以文字的记载来应对“聚多而终必散”的问题。
D.本文语言古朴,风格苍劲。作者描述金玉珠玑、金石文物言简意赅,无骈词俪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
(2)以谓转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藏之。
19-20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文言文翻译概括中心意思文言实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今名,字丰明。少沈毅,颇通书传。孝忠时,累擢检校工部尚书。孝忠卒,帝拜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茂昭为留后,封延德郡王。后二年,为节度使。弟昇璘薄王武俊为人,座上嫚骂,武俊怒,袭义丰、安喜、无极,掠万馀人,茂昭婴城,遣人厚谢,乃止。久之,入朝,为帝从容言河朔事,帝竦听,曰:“恨见卿晚!”召宴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顺宗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遣之镇,赐女乐二人,固辞,车至第门,茂昭引诏使辞曰:“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臣述职以朝,奈何滥赏?后日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之?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既还,王承宗叛,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军为恒州北道招讨,茂昭治廪厩,列亭侯,平易道路,以待西军。承宗以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茂昭躬擐甲为前锋,令其子克让、从子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绕贼,大败之,承宗几危。会有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乃请举宗还朝,表数上,帝乃许。北镇遣客间说,皆不纳。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乘驿往代。茂昭奉两州符节、管钥、图籍归之。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未半道,迎拜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至京师,双日开延英,对五刻罢。又表迁坟墓于京兆,许之。明年,疽发于首卒,年五十,册赠太师,曰献武。帝思其忠,擢诸子皆要职,岁给绢二千匹。

(节选自《新唐书·张茂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B.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C.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D.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武帝曾建立城池实施管理,名为朔方。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给予的称号,或褒或贬或同情,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茂昭沉稳刚毅,有礼有节。他的弟弟得罪了王武俊,招致王武俊发兵攻击,张茂昭环城固守,并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进攻。
B.茂昭忠于朝廷,深受器重。唐德宗授任他检校工部尚书并升任为节度使;唐顺宗赐予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派他去节镇,赏赐女乐二人。
C.张茂昭驰骋疆场,身先士卒。在与王承宗的作战中,张茂昭亲自披甲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
D.张茂昭镇守节镇,平叛有方。王承宗反叛,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准备就绪后,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2)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薄,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则后已。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若遂言他事,何敢望天子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注】①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B.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C.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D.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历朝多为主官的佐官之一。
B.长老,对年长者的一种敬称,在古代也是对寺院里面职务较高者的尊称。
C.笏,古代君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
D.伏,是说人如狗一般俯伏、趴下,常用作谦辞,如“伏惟”“伏法”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最近他听说主簿石介因上书谈论赦免之事被罢官,他觉得杜中丞的举措不妥,为他感到可惜。
B.石介是卑贱的士人,任用他与否虽然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但作者认为他为人刚直果敢,有气节,喜欢明辨是非,是好义之士,被罢官实在可惜。
C.欧阳修引述赵中令荐官的事例,以三次“复以进”突出表现赵中令坚持原则、不避权威的可贵品质,这正是欧阳修此时最希望杜中丞做到的。
D.欧阳修认为执事向朝廷荐官不能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厌恶来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而应根据被推荐者的才干决定他们的去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
(2)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小题5】为劝说杜中丞挽回石介的官职,欧阳修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卢杞专权,忌之,改太子太师。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文忠。

(节选《新唐书·颜真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B.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C.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D.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科”,指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唐宋进士分甲、乙科。文中的“登甲科”可理解为登上科举考试之榜。
B.“表”,与“疏”都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但“表”主要是用来陈述请求的,具有言情的成分,如《陈情表》。
C.“耄”,取自《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耄耋之年”泛指老年或高龄。
D.“谥”,即“谥号”,一般分为上谥、下谥、平谥和私谥。颜真卿“谥文忠”属于平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因孝顺双亲而闻名。
B.颜真卿到任五原,立刻查明了积久不能断的冤案,如同久旱之后的甘露,于是当地百姓都叫他“御史雨”。
C.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杀了留守大臣并砍下首级送到河北示众,颜真卿为了稳定军心,欺骗诸位将领说首级是假的,并且当众斩杀送来首级的段子光。
D.李希烈先是用死来威胁颜真卿,使其屈服归顺,但并未得逞,遂派阉党假传圣旨,杀害了颜真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2)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小题5】颜真卿不仅是唐代名臣,还是书法家,其正楷端庄雄伟,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他的这种人格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