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9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李子雄,渤海蓚人也。祖伯贲,魏谏议大夫。父桃枝,东平太守。与乡人高仲密同归于周,官至冀州刺史。

子雄少慷慨有壮志,弱冠从周武帝平齐,以功授帅都督。高祖作相,从韦孝宽破尉迥于相州,拜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高祖受禅,为骠骑将军。伐陈之役,以功进位大将军,历郴、江二州刺史,并有能名。

仁寿中,坐事免。汉王谅之作乱也,炀帝将发幽州兵以讨之。时窦抗为幽州总管,帝恐其有二心,问可任者于杨素。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抗恃素贵,不时相见。子雄遣人谕之。后二日,抗从铁骑二千,来诣子雄所。子雄伏甲,请与相见,因擒抗。遂发幽州兵步骑三万,自井陉以讨谅。时谅遣大将军刘建略地燕、赵,正攻井陉,相遇于抱犊山下,力战,破之。

幽州总管,寻征拜民部尚书。子雄明辩有器干,帝甚任之。新罗尝遣使朝贡,子雄至朝堂与语,因问其冠制所由。其使者曰:“皮弁遗象。安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也!”子雄因曰:“中国无礼,求诸四夷。”使者曰:“自至已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俄而复职,从幸江都。帝以仗卫不整,顾子雄部伍之。子雄立指麾,六军肃然。帝大悦曰:“公真武侯才也。”

寻转右武侯大将军,后坐事除名。辽东之役,帝令从军自效,因从来护儿自东平将指沧海。会杨玄感反于黎阳,帝疑之,诏锁子雄送行在所。子雄杀使者,亡归玄感。玄感每请计于子雄,语在《玄感传》。

及玄感败,伏诛,籍没其家。

(选自《隋书·李子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
B.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
C.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
D.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B.迁:在古代指变动官职。古代与升官有关的词语有:擢、拔、摄、晋等。
C.中国: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古义中中国一般指中原,后成为我国的专称。
D.皮弁:先人很重视冠帽的礼仪,将其尊称为首服。皮弁就是华夏衣冠体系中首服的一种。以皮革为冠衣,冠上当有饰物,一般是皮革缝隙之间缀有珠玉宝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子雄少小时,慷慨有大志,他因功升为大将军、历任郴州、江州二州刺史,都有能干之名。
B.李子雄从井陉道讨伐杨谅。当时杨谅派大将军刘建经略燕、赵,正攻打井陉,两下相遇于抱犊山下,杨谅被打败。
C.司法部门因子雄说话失言,上走账检举这件事,他最终因为这被免职。不久复职官到江都。
D.李子雄随来护儿从东平将到沧海去,适逢杨玄感在黎阳造反。被炀帝怀疑,下诏押解。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罗尝遣使朝贡,子雄至朝堂与语,因问其冠制所由。
(2)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
【小题5】文中塑造杨子雄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0·全国·模拟预测
知识点:魏征等《隋书》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甚有惠政。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居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三,有删节)

注:邺都:北齐都城,即相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B.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C.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D.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B.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C.古代官制中,一般会用迁、陟、拔、擢等来表示提升官职,用左迁、罢、黜、贬、谪、除等来表示降级免职。
D.古代官吏初到任称为“下车”;官吏任期届满称为“秩满”;交还官职,即退休称为“致仕”;辞官还乡称为“归田”;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称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彦光小时候就显露出卓越的品性,父亲认为他能够使家族兴旺。进入太学之后更注意遵循规矩法度,十七岁就开始当官。
B.梁彦光在担任岐州刺史的时候,治理地方很得法,皇上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希望他坚持这种品性,成为天下效仿的楷模。
C.梁彦光第一次担任相州刺史,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方法治理当地,没有收到成效,最终被皇帝免职。
D.梁彦光第二次担任相州刺史期间,根据当地风俗,不再采取强硬方式,着力推行以德化人的政策,开办学校,以儒家思想教化当地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弛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

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过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

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

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谷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州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释】①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壮士执弼                    麾:部下
B.平见天下州县多水旱        罹:遭受
C.自是州里丰衍                    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                       大戏:肆意玩乐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
B.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
C.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
D.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平颇有才干,博学果敢。他在北周为官时,做卫王的侍读,并深得信任;侍奉高祖时,他果断擒拿住有二心的贺若弼,解除了高祖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防患未然。他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不管贫富,都要交出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
C.长孙平为人耿直,敢于进谏。皇帝要处决被告发的邴绍,他晓之以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忧心圣德”等言辞最终说服皇帝赦免了邴绍。
D.长孙平政绩卓著,深受重用。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朝廷与突厥之间的争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
(2)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阙 ,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仇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 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 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高祖从之。

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 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B.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C.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D.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颁有至孝之心。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
B.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周明帝征召他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初年,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
C.王颁一意报父仇。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
D.王颁谦逊有礼。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
(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