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技盖至此乎B.砉然向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善刀而藏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        会:节奏
B.膝之所踦                    所踦:支撑、接触
C.庖月更刀,折也       族:一般
D.莫不                           中:合乎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文惠君解牛/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B.而刀刃若新发硎/冰,水为之,而寒
C.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思矣
D.臣神遇而不以目视/常身翼蔽沛公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三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小题7】请你写出从这篇流传下来的四个成语。
19-20高二下·河北石家庄·期末
知识点:《庄子》文言文翻译文言实词一般文言虚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节选自刘向《说苑·善说》)

【注】①斄:牦牛。

【小题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夫斄牛A其B大若C垂天之D云E此能F为大矣G而不H能执鼠。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瓠落无所容”的“容”与“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并序》)中的“容”意思不同。
B.规矩,指校正圆形、方形的工具。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C.“不辟高下”的“辟”同“避”,躲、设法躲开,与成语“不辟斧钺”的“辟”意思相同。
D.“于是更应曰”的“更”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丁解牛》)中的“更”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告诉庄子,自己把“五石之瓠”打破,不是因为它内中空虚而宽大的外形,而是因为它对自己无用,庄子批评了惠子这种固陋思想。
B.吴王之客在越人侵吴时凭借宋人之药裂地受封,庄子有对大葫芦妙用的认识,从这个角度上看,庄子和吴王之客在境界高下上是相似的。
C.面对惠子的质疑,庄子用狸独捕捉猎物和被猎人捕获的事例告诉惠子,那些认为自己的话大而无用的人是因没有遭遇到真正的困境使然。
D.梁王让惠子说事情时直接说,惠子就用解释“弹”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之所以这样说话的道理,梁王最终明白了惠子这样说话的真正原因。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树之于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小题5】材料一第一段庄子通过“不龟手之药”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从多角度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

文本二: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下,卒生缚而禽之。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 ·壅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B.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C.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D.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古代容量单位,一石五斗;又是重量单位,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五石”共六百斤。
B.樽,古代的盛酒器。与之类似的器具还有壶、爵、角、觥、觚、叠、杯、卮、缶等。
C.“遗之女乐”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遗”字的意思相同。
D.“乡之先视齐寇者”与“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乡”字的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种出了能够容得下五石的大葫芦,但因为盛不了足够多的水,做成瓢又没有用,所以就把它打破了,庄子因此批评他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B.宋国人有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药方,但仅百金就卖掉了,庄子在文中叙述此事,旨在批评惠子与这个宋国人都是见识不通达之徒。
C.戎王没有识破秦缪公赠送歌舞队和厨师的阴谋,日夜不停地吃喝玩乐,若有谁提醒他有秦军进犯的危险,他还惩罚谁,这导致其最终被活捉。
D.最后那个察看齐寇的使者,想到报告实情会被处死,不报告实情也会立刻被处死,所以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在其哥哥的启发之下谎报了军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②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
【小题5】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庄子曰”所领起的语句在论证上有怎样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五石之瓠》)

文本二:

公孙龙者,平原君之客也,好刑名,以白马为非白马。或谓子高(孔穿)曰:“此人小辨而毁大道,子盍往正诸?”子高曰:“大道之悖,天下之交往也,吾何焉?”或曰:“虽然,子为天下故,往也。”子高适赵,与龙会平原君家,谓之曰:“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也,龙之学,正以白马为非白马者也。今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矣。今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不亦悖乎。且白马非白马者,乃子先君仲尼之所取也。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囿。反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也。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亦曰人得之而已矣。何必楚乎?若是者,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也。夫是仲尼之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之异白马于所谓马,悖也。先生好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也。欲学而使龙去所以教,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子高莫之应,退而告人曰:“言非而博、巧而不理,此固吾所不答也。”

(节选自《孔丛子·公孙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
B.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
C.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
D.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指谋划、商量,与《<老子>四章》中“其未兆易谋”的“谋”词义不同。
B.得,指得到、获得,与《大学之道》中“虑而后能得”的“得”词义相同。
C.病,指担心、忧虑,与成语“病从口入”“病国殃民”的“病”词义都不同。
D.虽,指即使,表让步关系,与《兼爱》中“虽父之不慈子”的“虽”词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之所以打破这个“五石之瓠”,是因为这个葫芦太大了,做不了盛水的容器,若剖开做水瓢,又没有可盛受的东西。
B.庄子认为,同样是“不龟手之药”,有人凭它获得君王的封赏,有人用它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绵为事,这是用法不同造成的。
C.公孙龙擅长形名之学,提出了“白马非马”的主张,子高为纠正公孙龙的谬论,在他人劝说下,前往赵国与之辩论。
D.公孙龙认为,孔子也赞同“白马非马”的主张,子高却要劝说公孙龙放弃这个学说,这就等同于放弃儒学的思想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2)夫是仲尼之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之异白马于所谓马,悖也。
【小题5】庄子与子高两人,对论辩对手的主张分别作何评价?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