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人的“国粹病”

廖保平

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川剧爱好者的声讨对象。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妮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

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被视为“国粹”。变脸真是国粹么?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

过去,独门绝技——“绝活”的传授大有规矩: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人)。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

照这样说,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是绝活,也应该传内不传外(国)。可是,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

或许,那些一概地、盲目地反对国粹外流的人,大概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鲁迅的《拿来主义》一开头有云:“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字里行间,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其一,我要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先生,旨在抨击统治者的媚外卖国,而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其二,在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本人也绝不是一个闭关主义者。这一点只要翻看一下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就很容易找到实例。

我认为,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已经成为“国粹病”患者。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他们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给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真是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我们如何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如何让我们轻装上阵,而不是像守财奴一样对待国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只是因为变脸被视为“国粹”,就让问题变得复杂并充满火药味。
B.作者认为真正的“国粹”和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相联系,值得维护甚至保卫。
C.国粹派是在对待中外文化交流问题上,采取闭关主义、保守主义,抱残守缺,极力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人。
D.那些盲目反对国粹外流的人,一定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并产生了误解。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曾金贵“破解川剧变脸秘密”和收洋徒弟,把曾金贵树立为全文批驳的靶子,引起下文对国粹病的评析。
B.文章批驳国粹派抱残守缺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观点,倡导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推进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
C.文中说“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法。
D.“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国粹病”患者的表现是誓死捍卫国粹,已经到了非理性的程度。
B.曾金贵认为,变脸只是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根本与“国粹”毫无关系,这体现出他开放的“国粹观”。
C.在《拿来主义》中,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作者认为,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
D.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对曾金贵的做法,我们不要妄加指责,否则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知识点:时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言: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②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③推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时候开展防控?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④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锵;“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⑤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⑥进入9月,武汉约1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学,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们就一定能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日报》2020091105版)

材料二:

汲取抗战精神的奋进力量

①“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顽强抗争、浴血奋战,谱写了全体中华儿女尽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名字,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

③回望历史,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让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

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战胜利75年来,从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

⑤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人民日报》2020091104版,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与空前绝后的“新型的未知病毒”斗争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被超乎想象的困难压倒,反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B.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战风斗雨中凝结,在攻坚克难里沉淀,为激发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C.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最终证明了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
D.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的标题都是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论点,统摄了全文,使读者对文章的观点态度清晰明了。
B.两则材料均以丰富经典的事例论证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材料一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证主体部分并列式安排,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D.两则材料都创作于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精神,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召力量。
【小题3】“抗疫精神”与“抗战精神”都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古代人的俗语,透露的是传统中国人对于天堂的理解。

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来世,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苏州、杭州这些地方。这与西方文化虚构的天堂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天堂是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人的历史、传统所创造的生活世界中。这个天堂在20世纪被抛弃了:19世纪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触发的普遍灾难,令中国对自己曾经创造过的传统和生活世界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传统中国在漫长的时间中建立起来的生活天堂也岌岌可危了。

现代化改变了世界。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被现代化了,过去的中国天堂是“道法自然”的产物,今日的中国天堂是“拿来主义”的产物,但有一点继承了中国传统,就是人们依然企图在大地上创造此岸的中国天堂。

昔日,中国世界创造天堂的时候,它考虑的是如何安身、安心。心不是虚构的,心是大地和人的存在所赋予的。人随遇而安,在大地上安下来,这是人的天然使命。西方创造的现代化不是安心的,而是为了生存的,西方的心安放在教堂中。所以西方所设计的现代化世界与中国人对天堂的理解不同,西方设计的现代化不是“安心”,而是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它是反自然的。现代化为中国带来了实用的筑居,但没有带来心。心是来自故乡大地的东西,心是无法一夜之间构筑出来的,心是在漫长的传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心是八月十五的明月,是大年初一的梅花,是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所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就是寄托中国心灵的上帝。现代主义设计了最先进的电梯和巨大的玻璃橱窗,却没有为“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留下位置。

天堂是什么?它是栖居之所,是能够向人提供存在的意义、安放心灵的地方。

中国的精神、形而上无形地暗藏在家中,只是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才凸显出来,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英国人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这话不无道理。

【小题1】下列对“中国人的天堂”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
B.中国人的天堂自20世纪以来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
C.现代化不可能是中国人的天堂,因为它不能“安心”。
D.中国人的天堂不是由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构成的。
【小题2】下列对“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一去不复返。
B.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脱节。
C.现代化使中国文明有机会统治世界。
D.现代化使世界开始思考东方智慧的价值。
【小题3】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现代化更加注重实用,因此它所设计出来的世界没有自然之物。
B.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天堂必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C.对大自然的真正理解和敬畏,能够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找到天堂。
D.西方人已经越来越远离自然和传统,所以他们只能把心安放在教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入口,每天引导着数十亿用户的信息访问。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服务关注时事新闻,查询健康消息,了解产品资讯,进行社交互动。以谷歌为例,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搜索引擎,其每秒钟有6.3万次搜索,一天可以达到55亿次,全年至少有2万亿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8月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95亿,手机搜索用户规模达6.62亿,高居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的第2位。

无须多言,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在海量信息时代快速便捷获取信息的方案,但在享受这一便利的同时,一系列问题开始引发关注。谷歌、脸书、亚马逊等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通过搜索引擎的过滤器和算法,来决定我们在互联网上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雅虎新闻、《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都在大力推广个性化服务,致力于让不同的用户得到不同的信息。2019年初,引发热议的“百度搜索变成百家号搜索”事件指出搜索引擎对于新闻呈现的偏向问题。算法霸权、隐形操作、算法偏向、竞价排名、隐私泄露等问题,使得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机制、信息来源和商业模式饱受质疑。而对于这个问题最著名的观点,集中体现为美国互联网观察家伊莱的“过滤泡”概念。

伊莱认为,“过滤泡”用来指认一种“智能隔离状态”:受技术媒介的影响,用户与不同的意见信息分离,被隔离在自己的文化或思想泡沫中。伊莱呼吁那些可以形塑互联网功能与使用的巨头公司要正视这种信息过滤形式,仔细考虑其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并认为互联网公司有义务也有能力将公共利益纳入自身的考量范围,发挥工匠精神和技术优势,让算法更透明,让用户更知情,让服务更可信。

对于搜索引擎,一直以来有三种主流的观点。第一种是“管道论”,该观点认为,搜索引擎是连接人与网络世界的一条管道,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如实地将网络世界的信息传达给用户,带有明显的网络中立和技术中立思路。2009年垂直搜索引擎的创始人亚当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责谷歌的搜索引擎为突出自己旗下的比价产品排挤其它品牌,违反“搜索中立”,应进行管制。第二种是“编辑论”,该观点认为搜索引擎可以对内容进行自主选择,有权决定将哪些信息呈现给哪些用户。第三种是“顾问论”,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教授詹姆斯曾对“管道论”和“编辑论”提出批评,认为这二者都只是站在搜索引擎的角度谈问题,忽略了搜索引擎的服务对象——用户。在他看来,理想的搜索引擎应该像顾问一样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根据这一观点,“搜索引擎系统地倾向支持某一类型的内容并非过错”,但前提是这种倾向是基于用户的偏好进行的。

伊莱的观点更偏向第三种,但又更进一步。首先,对于搜索引擎的三种隐喻式观点代表了对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承担何种角色的主要认知,但这些隐喻基本上都是从静态、单向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伊莱将搜索引擎对于内容的呈现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共谋的过程,强调其是“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其次,不管是“管道论”“编辑论”“顾问论”,都不能更简单地照搬过来作为评价搜索引擎的标准。最后,不管何种论断,这些观点都回避了一个重要前提:用户如果对搜索引擎的信息呈现机制一无所知,那么如何判断这些经由算法和利益调整后的结果?

当用户选择使用某个搜索引擎时,实际上是将自身对于信息接收的权利出让了一部分交给运营商和算法,让其“代理”用户进行信息获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有责任公开其对于信息聚合、筛选、排序、推送的机制和效果,用户也有权自主选择结果。一系列对于搜索引擎的激烈争议也表明,这一技术有可能滥用了用户对返回结果的自然信任,模糊了对算法偏向的讨论,垄断了在线内容的可检索性,其效果类似于信息操纵。

数字世界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纽约客》曾刊登过一则广为流传的漫画——在网络世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作为曾经的匿名媒体,在互联网上你可以冒充任何人,但如今,互联网是搜集和分析我们个人数据的工具。据《华尔街日报》一项研究表明,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到雅虎,再到微软的MSN,排名前50的大互联网网站,平均安装64cookies和信标,用来截取和跟踪个人信息。新版的互联网不仅仅知道你是一只狗,它还了解你的品种,想卖给你一碗上等的粗粒狗粮。

(摘编自伊莱·帕里泽《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方师师译)

材料二:

2017627日,欧盟委员会经过7年的调查,以谷歌利用搜索算法偏袒自有服务、影响正常竞争为由,向谷歌母公司Alpha做出罚金24.2亿欧元的处罚,并要求谷歌进行技术调整,体现了欧盟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搜索引擎平台的严格监管倾向。

欧盟2019619日通过的《平台和商户间公平性和透明度法》第5条规定明确要求搜索引擎运营商向公众披露算法参数,以实现对搜索平台权力的有效规制。2020年欧盟《数字服务法提案》和《数字市场法提案》都对包括搜索引擎在内的大型在线数字平台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时特别化、前置化和动态化义务。

(节选自杨志琼《搜索引擎处理个人信息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有删改)

材料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因传播过程中产生损耗和扭曲,或被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等,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的;另外,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我们要保持谨慎、恰当应对。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作为互联网入口的搜索引擎,无疑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获取信息的方案。
B.搜索引擎使用中会涉及互联网公司的排序算法、网页内容生产者对于搜索算法的利用和迎合。
C.在搜索引擎提供的知识民主化表象下,商业与政治对于知识的控制愈加明显化,引发激烈争议。
D.数字世界的个性化服务是以个性化的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为基础的,可能对人们的隐私产生冒犯。
【小题2】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我们在逐渐进入一个高速互联、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互联网时代。
B.“顾问论”认为搜索引擎要根据用户的需求与喜好,系统地带偏向性地提供信息。
C.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就是让运营商和算法“代理”自己去获取信息,因而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结果。
D.新版互联网中,用户既是搜索引擎的服务对象,同时又是互联网络的分析研究对象。
【小题3】下列关于材料一论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谷歌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为例,引出论述对象,增加了论证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B.第3段引用伊莱的“过滤泡”概念,阐释了互联网用户被过滤掉异质信息,处于个性化信息世界的现实。
C.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搜索引擎的过滤器和算法呈现了偏向。
D.文章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层层递进,有条不紊,说理严谨透彻。
【小题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著名媒体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我们塑造了工具,而之后,这些工具反过来又塑造我们。”
B.文章《谷歌像汽油还是像钢铁》认为,搜索引擎有权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互联网中挑选出给用户的信息。
C.山东一女子误信百度排名推荐医院,清洗文身不成反添新疤,该医院与百度“竞价排名”疑有利益关系。
D.哈佛教授乔纳森对个性化过滤器扭曲谷歌搜索结果的程度提出疑问,称“搜索个性化的影响是轻微的”。
【小题5】帕里泽说:“过滤泡是个舒适的地方,身边都是最喜欢的人、事和想法,一切都围着你转。互联网越来越少地向我们展示广阔多样的世界,也会最大限度利用人性的弱点。”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戳破无处不在的“过滤泡”的包围。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