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征服

陈忠实

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

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

只见南红卫拔了一堆葱正往外转移。南葫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举着钢叉。南红卫一惊,接着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

南葫芦把钢叉收回,呵斥说:“走!见队长!”倒霉透咧!南红卫边走边想。队长南恒是他的对头。看你南恒怎么揉搓我吧。“文革”中,我整了南恒二爸又怎么样呢?南恒二爸在“四清”运动【注】中,把我南红卫的老子整得还不惨吗?那年正好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分数够了,政审通不过。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队长南恒惊醒了。他披上布衫,出来开门。问:“啥事?”

“光彩事!”是葫芦的得意的调门。南恒明白了:南红卫偷了南葫芦承包的大葱。

黑暗中,这十二张嘴也辩不倒的南村文化最高的农民站在那里,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

“哈呀!葫芦叔——”南恒习惯地用食指顶顶鼻头,笑了,“红卫是我派去的……”

“你说啥?”南葫芦打断他的话。

“我派他去拔葱的。”南恒肯定地说。

“你……”南葫芦张着嘴,合不拢了。

“我想看你到底负不负责任。”南恒仍然平静地说,简直跟真的一样。

“噢!这……”南葫芦一下泄了气。南红卫转过脸,发出两声尴尬的笑声。

三人散后的好一会儿,南恒又听到有人敲门。南恒拉开门闩,一眼瞅见门口站着南红卫,忙问:“你还没睡?”

“睡不着……”

“好,咱俩扯扯。”南恒热情地说。于是俩人走到街巷里。

“刚才那事,你下一步……准备咋办呢?”

“没有下一步。”村巷里只有他俩的脚步声。

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两人在大路边坐下。

“你为啥不整我呢?”南红卫突然转过头问。

“我不想整任何人。我今年当队长,能不能把南村的事办好,是另一回事”。

“你刚一上台,把你堂哥整惨了,”南红卫说,“对我,你咋这么客气?”

“我堂哥挪用公款,不能不整!你呢?我想拉你进队委会,把你的面皮扒光了,就不好用了。”

“把我拉进你的班子?你是怯那些在“四清”运动中挨了整的人,是不是?”南红卫反问。

“对。”南恒承认了。

南红卫得意起来:“我早就看穿了你。”

“你先别得意,”南恒说,“你只说对了一半。”

“那一半是啥?”南红卫问。

“你有文化,有本事,对村里有用处。”南恒说,“你当队长那几年,队里烂了,穷了,也有当时社会的原因。你有几件事办得好,比如办秦川牛场、办砖场……”

“甭提了!”南红卫叹了口气,“一样也没成。”

“不成的原因,关键就在你只依靠你的那一股势力,把另外几股势力当敌人。”南恒说。

南红卫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

“你宁可南村继续烂下去,也不能容忍我南恒当队长!”南恒毫不回避。

既然谈开了,就索性说个明白。“痛快!我承认。”南红卫激动地站起来,“我今晚来找你,就是想听你说句实话。”

南恒也站起来,“不整你,就是这原因。”

“我这号人……吃软不吃硬,”南红卫表白说,“其实,真正厉害的,是你老弟这号人!”

“甭勾心斗角了!老哥!”南恒也诚恳地说,“斗了十几年了,斗得大家碗里一天比一天稀!”

“南村不是没能人!”南红卫说,“却把本事花到勾心斗角上去了。”

南恒扶一下眼镜,高兴地叫起来:“这才是一句实扎扎的话。再往下说呀!”

“完了。”南红卫说,“我睡不着。你包庇我,比罚我更叫人羞愧。我找你,就是想说这句话……”

“好了,不说这事,”南恒说,“告诉你吧,我准备重办秦川牛繁殖场,这是独门生意。你准备一下,县里物资交流会就要开了,你去给咱物色几头纯种秦川牛回来。”

“那没问题!”南红卫说,“我研究过秦川牛!”

“咱俩可要共事了……”南恒说。

“要共事就共到底……”南红卫说。

繁星在不知不觉中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_


【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开展的教育运动。初期在农村“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清思想、清政治和清经济”。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的形式,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真实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B.小说对南葫芦的语言着墨不多,但言简意赅。“走!见队长”刻画出南葫芦的强势;“光彩事”运用反语,刻画出南葫芦内心的得意。
C.南红卫被抓后,自认倒霉,吃惊后摆出一副随便咋办的架势,被南恒包庇后,心存疑虑,主动找南恒问个究竟,说明南红卫是一个多疑的人。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写能言善辩、南村文化最高的南红卫偷菜被抓后“把脸摆到另一边,任南葫芦挖损”,刻画出他的傲慢。
【小题2】小说三处画横线的环境描写颇显作者的匠心,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
【小题3】小说在刻画南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9-20高一下·吉林长春·期中
知识点:陈忠实(1942-2016)其他小说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害羞

陈忠实

小学校大门口内侧,并排支着两只长凳,白色的冰棍儿箱子架在长凳上,王老师习惯了在讲台上一边讲课一边自信优雅地踱步。可是现在他不是面对男女学生的眼睛,而是面对一只装满冰棍儿的木箱,踱步的姿势怎么也优雅自信不起来。

入夏之前,学校买回来一套冰棍儿生产机器,这是春节后开始新学期一直吵吵嚷嚷的结果。教师们共同强烈的感觉是在本校教书最可怜了。张老师说他弟弟的工厂除了发年终奖金还发了过年所需的一切,连卫生纸也发了一大捆。胡老师说他姐的公司还发了电热毯、电热杯、气压热水瓶……

冰棍机器买回来了,召开全体教师会,专题研究知何卖冰棍的问题。终于讨论出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来:教师轮流卖冰棍儿,利润归自己。

学校大门离公路不过十米远。王老师低了头或者偏转了头,想招呼行人来买冰棍儿又怕熟人认出自己来。

王老师卖冰棍儿?

王老师眯了眼聚了光,还是没有认出来,这人眼睛上扣着一副大墨镜,身上穿一件暗紫色的花格衫子,牛仔裤。

中年人笑笑:王老师你大概不认识我了,我是何社仓,何家营的。

王老师记起来了。他教他的时候,他还是个细条条的小白脸哩,一双睫毛很长的眼睛总是现出羞怯的样子。他随意问:社仓你而今做什么工作?

我在家办了个鞋厂。何社仓说。

何社仓把话又转到冰棍箱子上来:王老师,我刚才一看见你卖冰棍儿,心里不知怎么就不自在,这样吧,你这一箱冰棍全卖给我了,我给工人降降温。你也甭站在学校门口受罪了。

王老师咕哝着:你要工人降温也好,你到学校冰棍厂去拿货,便宜。

王老师你甭不好意思。何社仓说,我在你跟前念书时,老是怕人笑话自己。而今我练得胆子大了哩!真的,不瞒王老师说,我这鞋厂,要是按我过去那性子一万年也办不起来。我听说原先在俺村下方的那个老吕而今是鞋厂厂长,我咬了牙给老吕送了一千块。

王老师噢噢噢地惊叹着。

王老师,而今……哎!何社仓摇摇头,我而今常常想到你给我们讲的那些做人的道理,现在还觉得是对的,可是……行不通了!

王老师心里一沉,说不出话。

往日里中午放学时王老师站在校门口,检查出门学生的衣装风纪,歪带帽儿的,他往往有一种神圣的感觉,现在,他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

王老师生意好红火!下午时,体育老师杨小光却神秘地眨眨眼,王老师,我引你看场西洋景儿——说着拽着他来到一间教室外。

三年级丙班教室里的讲台上,站着六年级甲班班长何小毛,正在给三年级小学生做动员:同学们要买冰棍儿快到后门去!后门那儿是我们班主任王老师卖冰棍儿,王老师年年都带毕业班,你们将来上六年级还是王老师给你们当班主任……

王老师吃惊地瞅着何小毛,眼前忽然一黑,几乎栽倒。

这时候何小毛已经跑出来,站在两个老师面前,毫不胆怯地说:我当推销员有什么不对?你上体育课硬把冰棍摊派给我们,一人一根不吃不行……

王老师听着就扬起了手,的一声响,打了何小毛一记耳光。何小毛冤枉委屈地瞪他一眼,捂着脸跑了。

放晚学时,校长成斌来了。说他和吴主任研究过了,老师向被打学生家长赔情,争取何小毛的乡村企业家的父亲的谅解。

三个人一起去了一座二层楼房面前,何社仓闻声迎出来,大声喧哗着欢迎欢迎的话,把三位老师引进底层东头套间会客室。

他吩咐女人说:你弄几样菜,我跟我老师喝一点。

酒过三巡,何社仓大杯大杯饮着酒,发着慨叹:我只有跟三位老师喝酒心里是坦诚的,王老师,我现在有时还梦见在你跟前念书的情景……我小时候那么怕羞!我而今不怕羞了胆子大了。我那个小子小毛根本不知道害怕害羞!我倒是觉得小孩子害点羞更可爱……

王老师似乎被电火花击中,猛地饮干杯中黄澄澄的啤酒,扔下筷子,大声响应附和着说:对对对!小孩子有点害羞更可爱!

说着竟站了起来,忽然鼻子一抽,两行老泪潸然而下,伸出抖抖索索的手,像是发表演说一样:其实何止小孩子!难道在我,在你们,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里,不是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吗?

三个人都有点愣,怀疑王老师可能醉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老师在学校门口面对装满冰棍儿的木箱,怎么也优雅自信不起来,主要是因为他的特长是上课而不是卖东西赚钱。
B.何社仓说王老师当年给他们讲的道理虽然对,但现在却行不通了,这说明他对现实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C.何小毛这一角色,代表了商品社会下成长的青少年,有灵活的头脑,毫不胆怯的行为,却少了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引发读者思考。
D.小说以“害羞”为题目,写出了王老师卖冰根儿的害羞心理,也从侧面反映出“不害羞”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发人深省。
【小题2】(语言)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王老师心里一沉,说不出话。
(2)三个人都有点愣,怀疑王老师可能醉了。
【小题3】(语言)如何理解王老师说的“其实何止小孩子!难道在我,在你们,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里,不是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夜之随想曲

我陪他坐在小河边。

新月初上,沙滩上洒着一层迷蒙的月光。一条条柔软的柳枝从头顶上垂吊下来,悠悠摆动,拂抚着我和他的脸。

“空气多好啊!”他用手撩着水,撩起的水珠落进河水里,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乡下人比城里人富有得多了!”

我很自豪。我生活在乡下,总愿意听到别人赞美乡村,尤其是城里人对乡村的赞誉之辞。

“唉!”他感叹着,遗憾地摇摇花白的头,“我那小孙女,长到八岁了,没有见过河水,没有摸过沙子。每到星期日,总要我领他去公园,那些假山假湖,她一进去,就没命地跑啊蹦啊!我看着真难受!被人踏得光溜溜的假山,沤得发黑的一潭臭水……哪有这大自然的河水的美景呢?我的孙女要是到这沙滩里来,该乐死了哩!”

“那你把孙女领来呀!让孩子在乡下玩玩多好!”我热烈地邀请。

“我前日来时,孙女就要跟我来,我也想带她。”他说,“她奶奶给整好了衣服,她妈妈给装好了吃食,奶粉、白糖、蛋糕、巧克力,嗬呀,装下一大包,真够我背的。结果呢?我引着孙女要下楼了,她妈妈突然说,要是孩子病了可怎么办?乡村人没有讲卫生习惯,孩子是很难适应的。我下乡来头一个星期,就闹肚子,我也就……”

我嗯了一声,相邀的热情顿然冷却了。

“孩子抵抗力差呀!”他解释说。

我点点头,这是对的。

“城里的孩子真可怜!”他敲着膝头,叹惋的口气,“吃不上任何新鲜的东西。奶粉加工过了!苹果是糠①的!西红柿是催熟的!连面粉也是囤积 了多年的小麦磨下的陈货!我在房东家里,看见女当家每天早晚给孙子挤羊奶,多新鲜!西红柿从地里摘下来就吃,维生素一点也不损失……我的那个小孙女,真可怜!啥好东西也吃不上……”

我想点头搭讪一下,脖颈竟然不听支配,只好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我和他住在一个叫做前庄的村子里,搞农村调研,他是组长,我是组员。半个多月的相处,我大体得知,他是地区的一位中层领导干部,下乡“抓点”来了。我有幸陪他住在前村,原是以为荣幸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直接接触的最大的一位领导。我每月的工资,只抵得他的工资的零头的一半。

我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农民老婆。我从来不敢用那一点可怜的工资去心疼孩子。我想尽一切可能节约的途径省下每一块钱,再到渭北的富裕地区去买苞谷。我们队里的粮食总是欠缺,我能保证一家老少填饱肚子,就自以为是最大心疼了。

他——我的组长,现在在美妙的夏夜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为他的小孙女不能呼吸新鲜空气,不能尝新鲜水果,不能喝到鲜奶而深深惋惜。

大约看着我无端地沉默起来,他笑着说:“你能在农村工作,太好了!我就喜欢农村,所以这次下乡,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城里没什么好留恋的。你可记住我的话,甭往城里钻!”

我点点头,笑笑,说:“我就算想进城,也钻不进去。我是一个小技术员,到城里没工作干呀!再说,我那点工资,在乡下还能凑合,到城里可就没法……”

“你工作几年了?”他关心地问。

“我六○年从省水利学校毕业,现在工作整整十五年了,工资一次也没长过。”我流露出某些怨气

“工资是低些。”他安慰我说,但随之就对我进行教育了,“我参加革命时,没有工资,照样拼命干!干革命不能讲价钱!”

我的意识里强烈地拒绝接受这样冠冕堂皇的教育。我多少知道,他早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有保姆料理家务了。他已经不需要向谁再讲价钱。他不满足的,仅仅是孙子看不见大自然的真山和真水,呼吸不上乡下新鲜的空气,尝不到从树棵上刚摘下的带着露珠的苹果!

“空气多好啊!”他站起来。

“空气……是好啊!”我也站起来。

“我的小孙女要是跟着我,该多好!”

“你带一个保健医生来……”

“我的资格不够哟!”他哈哈一笑。

我想说点什么迎合她,然而终于没有说。我的心头掠过一阵悲凉,他一边抱怨自己亲爱的小孙女吃不上新鲜水果和牛奶,却一边教导根本连糠了的苹果也吃不到嘴的孩子的爸爸——我,要艰苦奋斗,继承传统……

“我一定要说服小孙女的奶奶和妈妈,带她到乡下来,看看真山真水,呼吸新鲜空气。”     

他在夏夜温适的空气中沉吟着,终于下了决心,而不再考虑卫生条件了。

“你把时间选择得稍晚一点,”我提示这位城里人说,“那时候,前村大队果园里的苹就要成熟了,很新鲜……” “这倒对!”他高兴地点点头,居然把我的话当真了……

(有删改)


【注】①糠,方言,指果蔬失去了水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听到组长夸赞乡下人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比城里人富有时,“我”感到“很自豪”。这里的“自豪”其实是反语。
B.组长的儿媳已经给女儿装好下乡时的吃食,临行时却又担心乡下的卫生条件对女儿健康不利,主要表现了组长的儿媳对乡下的偏见。
C.组长抱怨城里的孩子只能吃糠苹果,却不知道“我”的孩子连糠苹果也吃不起,这既反映了当时城乡之间巨大的生活差异,也表现出组长工作不够扎实。
D.正如标题所示,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但始终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中发展,如一支优美婉转的小夜曲。
【小题2】第二自然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一段描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小题3】“我”在与组长的交谈中,有丰富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全文分层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

陈忠实

后院的鸡棚里传来一声雄壮而又宏亮的鸡啼,冯老五醒来了。为了等待儿子,他昨晚压根儿就不曾解过纽扣。冯老五走出上房,一边结紧腰里的带子,一边走到小院里。天已经放晴了,农历正月末尾的一弯残月,挂在东塬顶上。

儿子住的厢房的木门板上,始终挂着一把铁皮锁子。

天麻麻明,村子里很静,他拉开街门的木栓,跨过高高的门坎,准备清扫街道的时候,河滩里一阵叽叽嘎嘎的笑闹声传过来了……

他似乎立刻预感到,那里边就有他的儿子。他侧耳静听,终于逮住了儿子一声浑厚的话音,更加证实了预感。

冯老五把扫帚顺着门框立好,就走过门前的场地,下了场塄,走上通河堤的田间土道。走上三号大坝,他吃惊地看见,在二号坝头上,他的儿子——冯豹子,正和两个青年在冰窟窿里掏水洗脸呢。

这就是老伴告诉他的昨天后晌选出来的三个干部,夸下海口要让三队致富的三个人手!他们洗毕了,相继站起来,其中一个大概发现了老五,给他的儿子——那个只穿着绿黄线衣的高个子指一指,儿子回头一看,随之就朝父亲站着的石坝走来。

“爸!”儿子站在当面,有点不自然,“你一大早跑来……”

冯老五故意问:“你仨在这儿弄啥?”

“开会。”儿子说,“三队管委会第一次开会。”

“开啥会?”

“社员会。”

“开社员会做啥?”

“研究今年的生产、管理和制度。”儿子说,“我仨夜里凑了个计划,想交社员讨论。”

冯老五冷冷地说:“先甭张罗吧!你们选举的干部合不合乎原则?为啥不给支部打招呼?”

“开选举会的时候,你到公社去了,到处找不见,就叫副支书参加了。你不在,副书记就不能当家?”

“等支部研究以后再说。”冯老五说。

“不行,爸爸!我们昨晚研究决定了。”豹子恳求说,“你不能……叫俺们新班子的头一个决议就落空。”

“不行,得支部研究以后再说。”冯老五觉得,在那两个小伙面前,只有抬出支部来,才能压住阵脚。他严厉地对儿子说,“回家!我有话说。”

豹子站在原地,两条浓浓的黑眉毛朝鼻梁上头挤,挤起来两道高高的肉梁。他沉默着,不看爸爸,也不看那俩同伴,半天,他猛然转过身,对那俩小伙说:“你俩回村,打铃!开会!”

冯老五木然了,脸刷的红了,站在对面的儿子,既不尊重支部,又不尊重父亲,狂得没个样了哇!他气得说不出话,“你……”

“二牛,你去打铃,挨家挨户都招呼一下;忍娃,你到饲养室,把会场打扫干净!”

二牛和忍娃又转过身,奔跑着走了。

天亮了,东山顶峰的那一片蛋青色愈来愈透亮,开始现出明亮净洁的白光。群山,河川,南塬和北岭,已经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一阵沉默。

冯老五点着了旱烟,看着儿子,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知道我昨日到公社做啥去了?”

“知道。”儿子很平静地说,“给我寻出路。”

“既然你知道,为啥还要把队长接到手上?”

儿子走到他跟前:“你知道我为啥要当这个队长吗?”

冯老五转过头,瞅着儿子。

“我为你!”

“为我?”冯老五吃惊了,莫名其妙!

“为你。”儿子肯定说,“你知不知道社员对你的看法?”

“我当干部二十多年,一没偷,二没抢!谁对我有啥看法?”冯老五理直气壮,“你娃……哼!”

“可是,你起手当干部的时候,大家分的粮食能吃饱,干了二十多年,现在倒吃不饱了!我参军那年,劳值二毛三,去年复员回来,长了七分,三毛!”豹子说。

“爸!社员说你是个好人。”豹子继续说,“可也对你不抱啥希望。”

村口传来二牛呼叫豹子的声音。

“爸,我要开会去了。”豹子说,“你也该去听听,你是支书,又是三队的社员!”

“我不去!”冯老五说。

“你该去!爸!”豹子说,“我们给社员拿出一个新管理办法,你听了会吃惊的!”

“你……怎么弄?”冯老五担心,“要注意政策性!”豹子已经走了,回过头来,得意地说:“大闹!红红火火地闹!怎样能叫社员吃饱穿暖就怎样闹!”

冯老五看着儿子走下河堤,扯开步子,朝村庄走去。

太阳刚刚冒红,把群山的峰顶染成了红色,雪地里闪烁出耀眼的色彩。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老五跨过高高的门坎,准备清扫街道,实际是想找儿子,但作为村支书,又拉不开面子到处去找,动作描写表现出人物细腻的心理。
B.冯豹子和两个青年在冰窟隆里掏水洗脸的情节表现出农村青年想有所作为的激昂情绪,为后文冯豹子不给父亲面子,立刻做出决定做铺垫。
C.“冯老五觉得,在那两个小伙面前,只有抬出支部来,才能压住阵脚”,这个情节表明农村的保守派已经败给了锐意改革的新人。
D.冯豹子忤逆父亲,说社员对冯老五不抱啥希望,虽然是对父亲的极大不孝,但也反映出他极力想带领社员摆脱贫困的热情。
【小题2】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几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3】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父亲冯老五,有人认为是儿子冯豹子,你认为是谁呢?请做出选择,并说说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