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

罗瑞明

①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青年科研工作者攻难克坚,连续奋战,不断地攀登技术高峰,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刷新了一项项纪录。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扑救中,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0名英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青年突击队活跃在大江南北,挑最重的担子,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各行各业的青年们汇聚起发展的强劲动力,用奋斗绘就青春亮丽的底色。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③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个人劳动岗位各有不同,并非都是轰轰烈烈,不论在何种岗位,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努力去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④基层一线的掏粪工陈国瑞,低头,俯首,守护一方洁净,无悔,坚持,始终大爱无声。他七年如一日传承着时传祥精神,用一根扁担为百姓守护洁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黄莹,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定期上门随访,她为1200余名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负责200余名慢性病居民的健康管理,居民慢病规范管理率由最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75%。优秀青年焊工井云杰,十多年来,累计完成管道焊接总量相当于一条从北京到天津的长输管道。“三百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要活出人生的价值,唯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劲儿使在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向前冲,用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新天地,用奋斗书写美好人生。

⑤弘扬工匠精神,焕发青春力量。在科技全球化的今天,5G、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迅猛发展,各项工艺日新月异,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珍惜这一宝贵时光,善读无字之书,苦练有用之功,融入社会生活,接受岗位磨砺,成为行业中的能人,技术上的标兵。数控车工彭发福,主持参与革新项目100多项,优化数控车床加工主减齿轮加工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214%。采油工人张义铁,秉承“为祖国献石油、有技术才更有力量”的信念,完成各类技术创新成果150多项。工程师夏荔,刻苦攻关,创新突破,将173米“不可能”挖通的隧道挖通。弘扬工匠精神,发扬聪明才智,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干中学,学中干,以过硬的本领,创一流的成绩,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⑥勇于担当,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建功。青年人要志在四方,经受各种考验,以奋斗为乐,听党话,跟党走。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用奋斗书写人生篇章,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通过奋斗攻克人生堡垒,扫除前进中的障碍,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⑦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清晰标定青年之于国家和民族的分量,激发了广大青年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热情。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年须牢记使命,不负重望,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选自2019年5月5日《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小题1】分析第②段的说理思路。
【小题2】第④段使用了不少数字,有何作用?请举例分析。
【小题3】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说奋斗很重要,可以让年轻人更自信。
B.“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是说只要奋斗就能成就梦想和幸福。
C.“三百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是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D.“用奋斗书写人生篇章,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反复强调青年人要不断地奋斗。
【小题4】下面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整齐中有变化B.多引用有文采
C.多短句有气势D.朴实中带幽默
【小题5】新闻评论是针对某个新闻发表的评论。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是针对什么新闻发表了哪些观点?
19-20高一上·上海松江·期末
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篇章结构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圈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串、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调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5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除了必不可少的“词汇”构件因素,还需要遵循一定的“文法”组织惯例。
B.中国建筑的“文法”有很大的拘束性,极大地限制了运用的灵活性与表现的多样性。
C.语言文字上的横额、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而建筑上的影壁、牌楼等等更多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D.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是从木材结构上产生的,所以很难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比喻论证的过程中,形象地阐述了中国建筑的法式与构件的特点。
B.文章充分讨论了中国建筑“文法”的拘束性与灵活多样性,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二段借“大文章”、“小品”、“对子”等概念,说明了中国建筑的多样性。
D.文章第三段探讨建筑“词汇”、“文法”的形成,主要是为后文的相关论述提供理论依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使用中国建筑的“词汇”,不遵循中国建筑的“文法”,将很难组织好中国建筑。
B.要想解决不同的问题,表达不同的情感,往往要使用不同的建筑“词汇”。
C.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世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建筑实践的结果,因此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
D.中国建筑没有舍弃木材,主要是因为我们创造了先进的梁架结构法,体现了木材框架的优越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11月7日,健识局独家专访了拜耳医药影像诊断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胡文菁。拜耳畅谈了他们在2020年的战略布局。

健识局(以下简称“健”):如果用三个词形容拜耳影像诊疗的2020年,您觉得这三个关键词是什么?

胡文菁(以下简称“胡”):敏捷、桥梁、数字化。

健:进博会是哪一点吸引了拜耳影像参展?

胡:开放和合作。进博会是非常好的平台,我们最看重的不仅仅是有机会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中国来,更是进博会这个开放和合作的平台,让我们和本土的企业、合作者有机会充分地交流。这五天给我们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商机,更是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接触潜在的有可能和我们合作的科技力量和民间的“金点子”

健:本次进博会带来的产品中哪个能代表未来拜耳影像诊断?

胡:此次进博会,拜耳影像诊断带来了全球首款智能化的磁共振造影高压注射器MRXP,这款设备不仅仅是拜耳的第一款,也是整个行业第一款智能化的高压注射器,用于核磁共振。能够以最精准的注射速率来提供影像诊断,实现影像最标准、最规范化。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有最精准的了解。

健:中国医疗市场目前有很多政策的变化,其中拜耳影像诊断最关注的一条是什么?

胡: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医疗保险支付端的改革,支付形式的改革,其中包括DRG等。因为从诊断到治疗,是非常繁复的过程,DRG能够把珍贵的医保资源用到刀口上,缩短患者的诊断时间,让患者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最精准的治疗,也能够指导、帮助临床专家做出对患者最有效、最有益的判断。

健:您觉得这项改革对公司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胡:从诊断而言,也许这会是一个机会,让最优秀的诊断方案,让整体化的影像诊断解决方案加速进入中国。

健: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整个抗疫过程当中,您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胡:我们有机会和中华放射学会一起合作,将中国的大国经验在第一时间推广到全球。我们和中华放射学会一起做了全球7场经验分享的全球连线,全球有二十几个国家一千多位来自各个国家的医务工作人员都获益于中国一线的诊断经验,获益于中国所有放射学专家的努力和付出。

健:本次疫情改变了很多,数字化也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数字化对影像诊断领域来说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胡:一方面是数字化让交流变得更加的无障碍,让中国的大国经验以更早、更有效的方式去贡献给全球。另一方面,在整个新冠疫情中,影像诊断能够在所有的医院作为患者的初次筛选。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AI智能化解决方案给影像诊断带来的好处——让疾病的诊疗方式通过数字化实现精准,实现远程,实现高效。

健:中国市场对拜耳影像诊断的意义有多大?如果用1-10分,您会给它打几分?

胡: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10分恐怕是不够的,至少是12分。中国对拜耳影像诊断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更是拜耳影像诊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的研发创新的基地。

(摘编自《博雅天下》)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文菁告诉健识局,拜耳影像参加进博会非常看重进博会这个开放合作的平台。
B.胡文菁在介绍智能化的磁共振造影高压注射器时强调了其创新性和诊断作用。
C.拜耳影像曾与中华放射学会所做的全球连线,让全球所有国家的医务工作人员受益。
D.数字化对影像诊断领域的影响是以疾病的诊疗方式通过数字化实现精准、远程和高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访开始胡文菁所回答的“敏捷、桥梁、数字化”三个关键词,在后面的采访回答中略有涉及,这使谈话内容紧凑集中。
B.通过采访,健识局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了拜耳医药影像诊断业务参加进博会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
C.胡文菁所谈的疫情期间和中华放射学会合作全球连线推广中国经验,为后面谈数字化对影像诊断领域的影响作好了铺垫。
D.新冠疫情期间影像诊断领域对数字化影响最大的就是无障碍交流,让全球更早更有效地共享中国的大国经验。
【小题3】在这篇采访中,你看到了拜耳医药影像与中国合作的哪些契机?请结合材料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记·大学》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醒世教育格言,跨越几千年的时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大学师生时指明了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立德树人可谓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教育价值追求,绵延不断,源远流长!立德树人可以分为立德和树人两个部分,立德是基础,树人是目的,立德和树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当今世界,我们究竟要立何德”“树何人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明确的教育基本问题。鉴往知来,有必要回顾历史重温立德树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澄清新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教育究竟要立何德”“树何人这样的根本问题。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教育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精神的交流。因此,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而且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深刻认识人,马克思说:人不是个体人的抽象物,就其本质而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不但具有自然属性,更为本质的是社会属性。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和国家中进行的,不同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重德的传统,公元前11世纪,在渭水流域发展起来的周人推翻了殷纣王统治,总结殷王朝覆灭的教训,提出了自己伦理思想,认为天命可以转移,转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统治者是否有德,德的范畴出现了。周人德的观念包含了敬天、孝祖、保民等诸项内容。春秋末期,社会大变动促进了思想的繁荣,重德的思想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被儒家学派进一步发扬光大,逐步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持续的意义探究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升华。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是内圣外王的化身;汉朝的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德也者,苞天地之美,德是天地有大美的注脚;清康熙帝的用人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德为国之重器的标准。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的川流中,德的内涵不断丰富,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鲜明地体现出时代性和个性化的特点。然而,德作为一种维系民族认同、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重要内容与手段,应该追寻一般意义的表达,换句话说,对于德的理解,应该有一个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为此他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德的最大公约数,是时代之大德。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立德树人的现实追求。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在时代之变局中,历经数载艰难求索,最后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们的国家制度,其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教育同样据此性质。社会主义教育究是什么,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并没有相对完整的概念,只是在教育制度上效仿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开始了关于教育本质的思想大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教育的属性,就教育是上层建筑还是生产力,以及派生出来的其他属性展开,最后大家统一到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概念上来。这一概念是中国教育界关于教育本质讨论的星星之火,燃起了教育学人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使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研究教育本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这一概念比较模糊,很多问题没有明确,最重要的是没有说清楚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探索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路上,我国教育界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探索实践,集中体现在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化过程中,在教育目的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条主线,这条主线虽曲折但始终没有变化,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总的要求,它旗帜鲜明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也就是树何人的重大问题,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大学师生时,再次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国之教育》)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育人为本,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协同努力。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做人的教育,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主体精神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认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这就是要培养年轻一代具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的高贵品质,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高度的责任感。

立德树人是时代的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教育要积极应对这种挑战,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现实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陈旧,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美育,重考试分数轻能力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方式落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缺乏有机衔接,教学重课堂轻实践,重统一轻个性,综合育人效果发挥得不足;教育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社会舆情缺乏统一认识,缺乏育人的合力。因此,需要端正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有必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细化到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中,认真修订课程标准。学校不能把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每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教学不是贴德育的标签,而是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学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课程改革需要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在课程改革中统筹各个学段,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要特别注意各学段年龄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

立德树人需要利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包括家长的资源、社区的资源、社会各种文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摘编自《教育该如何?》)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是一项从对象、目的到方式都与人密不可分的活动,要明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深刻明白人的本质属性。
B.中华民族历代关于德的探讨多种多样,各有内涵,但今天我们不可能接受任何一种,而应追寻一般意义的表达。
C.教育始终在继承和发展中进行,对道德的教育在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总体仍然有贯通之处。
D.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实践、创新等方面能力,坚持全面和个性发展相统一,不仅是为了满足教育需要,也是为了应对时代要求。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当今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本质的讨论达成了统一理解,但是由于其比较模糊,导致我国教育工作方向不明确。
C.清代杜文澜“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这句话在今天是符合立德树人教育所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
D.适当提前在当前学段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注入一些后续高级学段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各学段有机衔接。
【小题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分别引用了《礼记·大学》中的句子,都是为了论证我国教育历来重视立德教育。
B.材料一通过教育对象、目的,引出认识人的属性的必要性,又引用马克思对人的定义来强调人的社会属性。
C.材料一第二段将孔子、王符、康熙关于德的言论类比,旨在引出追寻德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达的必要性。
D.材料二从优秀传统、时代要求、教育需要、课程教学等方面来论述,从古到今,从宏观到具体,角度丰富并且层次清晰。
【小题4】重庆八中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改革”活动,假如你是该校一名教师,请结合材料,列出你自我改革的内容。
【小题5】近年来,为弘扬传统文化,多地纷纷兴起各种国学班。其中一种“女德班”遍布多个省市,学员多为年轻女性,最小的才16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被称为学堂倡导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请根据材料观点,从教育的立德树人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