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乡色酒

舒兰[注]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注】舒兰,江苏邳县人,台湾诗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远离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两节之间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炼,感情真挚,比喻及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使感情的抒发淋漓尽致。
C.本诗运用第二人称,使诗歌带有对话的色彩,如同诗人在向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整齐,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以充分表现。
【小题3】“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从中看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变化?
【小题4】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0-21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分析技巧分析、理解内容创意解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百合花》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紧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是呀!也许她在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还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通通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脚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里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轻人的脸。

【小题1】画线的句子表现小通讯员什么性格?
【小题2】新媳妇一开始为什么不肯借被子?最后又怎么舍得给小通讯员铺上?
【小题3】新媳妇为什么“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走向北方

邹荻帆

穿过了滴绿的树林

与淡墨水的远山,

赭石色的大路上,

我们以沉重的脚步

走向北方。

北方是广阔的,

那些线条模糊的地方

我们走近了,

更想望着

那更远的

蒙在白云下

爬上青苔的古城,

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

每天,

我们跋涉在

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

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

贴在背上的

是湿答答的汗衣,

沙子钻破了草履呵,

一天天

我们底脚掌磨得更粗粝了,

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

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

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

晚间,

我们投落在

墙壁霉湿的屋子里,

围着跳跃的烛光,

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

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

“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

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

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

它们底主人走了,

只留着黄犬叫着寂寞。……

烛火跳跃着,

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

祖国呵,

我们为着争求您底自由与光明,

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

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

烛火以微弱的光

剪破了黑暗,

我们微弱的力量

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

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

烛火跳跃着,

我们以红色的笔

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

在明天呵,

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

1938年7月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是对行军状况的描写,从前两节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
B.“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写前进时“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我们”对走向北方的态度坚决。
C.诗歌第三、四两节概括地叙述行军的过程,写白天时侧重描写细节,写夜晚时则侧重描写村中景象。
D.“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用笔的颜色与勾写的内容暗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了寂寥落寞、毫无生气的氛围。
B.诗歌抒情多用象征手法。如烛光象征光明,黑暗象征沦陷,星火燎原代表全民抗战。
C.“在明天呵,/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直抒胸臆,余韵悠长,表达了走向抗战最前线的决心。
D.整首诗的格调是先抑后扬,上半段是冷色调,下半段转向了暖色调,正暗合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
【小题3】“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中的“吻合”如何理解?
【小题4】诗歌用“走向北方”做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