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3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B.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C.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D.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编修: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明清时翰林院设置编修一职。
B.两京:中国古代多个朝代有设立“政治副中心”的制度,这就是“陪都制”,也叫“两京制度”。 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C.月廪:亦作“月禀”,在文中指官府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有时也可以用钱财来代替。
D.谥: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多参加文字编撰工作。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为人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不怕得罪人。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力陈当时社会十大弊病,话语多指斥权贵。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19-20高二下·广东·期末
知识点:《明史》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翻译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翁大立,余姚人。嘉靖十七年进士,累官山东左布政使。隆庆二年,命督河道。三年七月,河大决沛县,漕艘阻不进。帝从大立请,大行振贷。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且言:“时事可忧,更不止此。东南财赋区,而江海泛溢,粒米不登,京储可虑一也。边关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倾颓,何恃以守?可虑二也。畿辅、山东、河南,霪雨既久,城郭不完,寇盗无备,可虑三也。江海间飓风鼓浪,舟舰战卒,悉入波流,海防可虑四也。淮、浙盐场威泥尽没,灶户流移,商贾不至,国课可虑五也。望陛下以五悲十二图付公卿博议,速求拯济之策。”帝留图备览,下其奏于所司。

当是时,黄河既决,淮水复涨。平地水深丈余,人民多溺死。大立奔走经营,鸿沟、境山诸工,及淮流疏浚,次第告成。帝喜,锡赉有差,时大立已升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为左。会代者陈大宾未至,而山东沙、薛、汶、泗诸水骤涨,黄河又暴至,已而淮自泰山庙至七里沟淤十余里。其明年,遂为给事中宋良佐劾罢。万历二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就改吏部。明年入为刑部右侍郎,再迁南京兵部尚书。六年,致仕归。

先是,隆庆末,有锦衣指挥周世臣者,外戚庆云侯裔也。盗入其室,杀世臣去。把总张国维入捕盗,惟婢荷花儿及仆王奎在,遂谓二人奸弑其主。刑部郎中潘志伊疑之,久不决。及大立以侍郎署部事,愤荷花儿弑主,趣志伊速决,置极刑。逾数年,获真盗。都人竞称荷花儿冤,流闻禁中。帝大怒,欲重谴大立等,给事中周良寅、萧彦复劾之,乃追夺大立职,志伊亦谪知陈州。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一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
B.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
C.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
D.大立又请漕艘后至者贮粟徐州仓/平价出粜/诏许以三万石赉民/大立以下民昏垫/闾阎愁困状/帝莫能周知/乃绘图十二以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艘,指运送粮食的船只,古时朝廷利用水道运送粮食,以供应京城、保障军需或民食调剂。
B.畿辅,汉代把长安周边三郡合称“三辅”,简称“辅”,后与“畿”合用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C.国课,国家赋税之意,盐是古代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如果淮、浙盐场受损会导致税收减少。
D.追夺,指官员去世后被剥夺生前的官职待遇,“追赠”“追认”则是指死后被授予官爵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大立勤于政务,仕途却很坎坷。他治理黄淮水患有功,可皇帝封赏并不丰厚,只任命他为兵部左侍郎,后来更因水患再起遭到弹劾而被罢免。
B.翁大立目光长远,考虑问题周到。他由水患联系到边防、农业、治安等诸多国家重大问题,分析水患带来的种种危害,引起皇帝对治水的重视。
C.翁大立爱护百姓,想方设法救灾。当水患来临时,他先向皇帝反映了百姓的疾苦,并向皇帝提出各种赈灾的办法,他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回应。
D.翁大立虽嫉恶如仇,但行事过于鲁莽。周世臣案,他干扰刑部郎中潘志伊判案,导致错杀无辜,后真凶落网,他因此受到朝臣弹劾和皇帝重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关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倾颓,何恃以守?可虑二也。
(2)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小题5】沛县决堤后,为了救助百姓,翁大立做了哪些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泰昌时,征其兵援辽。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往。朝命赐良玉三品服,授邦屏都司佥书,民屏守备。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良玉自统精卒三千赴之,所过秋毫无犯。诏加二品服,即予封诰良玉陈邦屏死状请优恤因言臣自征播以来所建之功不满谗妒口贝锦高张忠诚孰表帝优诏报之。赠邦屏都督佥事,锡世荫,与陈策等合祠;民屏进都司佥书。部议再征兵二千。良玉与民屏驰还,抵家甫一日,而奢崇明党樊龙反重庆,赍金帛结援。良玉斩其使,即发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奄至重庆南坪关,扼贼归路。伏兵袭两河,焚其舟。分兵守忠州,驰檄夔州,令急防瞿塘上下。贼出战,即败归。良玉上其状,擢民屏参将,翼明、拱明守备。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良玉乃还军攻二郎关,民屏先登,已,克佛图关,复重庆。良玉初举兵,即以疏闻。命封夫人,锡诰命,至是复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崇祯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住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玉陈邦屏死/状请优恤/因言臣自征播以来所建之/功不满谗妒口/贝锦高张/忠诚孰表/帝优诏报之/
B.良玉陈邦屏死状/请优恤/因言臣自征播以来所建之功/不满谗妒口/贝锦高张/忠诚孰表/帝优诏报之/
C.良玉陈邦屏死状/请优恤因/言臣自征播以来所建之功/不满谗妒/口贝锦高张/忠诚孰表/帝优诏报之/
D.良玉陈邦屏死状/请优恤/因言臣自征播以来所建之功/不满谗妒口/贝锦高张/忠诚孰表帝/优诏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硅宣抚使,是指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朝天启元年(1621),由石硅宣抚司升置。
B.封诰,主要指我国古代社会帝王对有功之官员及其先代或是妻室所授予封典的诰命。
C.世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世荫和世袭都是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
D.部议,在旧时它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在本文中部议特指的是由兵部做出的决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良玉治军严明。天启元年,秦良玉亲率三千精兵前去支援民屏,对沿途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丝毫地侵扰。
B.秦良玉胆智过人。面对反贼的贿赂,她杀来使,乘敌不备,扼住贼兵的归路,烧毁敌船,驻防瞿塘峡。
C.秦良玉巾帼不让须眉。奢崇明围攻成都时,各地的土司都贪图贿赂,按兵不动,只有秦良玉击鼓西征。
D.秦良玉忠贞爱国。张献忠攻打夔州,她寡不敌众,军队溃败。为保四川不被攻占,誓死杀敌决不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玉乃还军攻二郎关,民屏先登,已,克佛图关,复重庆。
(2)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辩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①主客曹:明朝一机构名。②陶凯: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B.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C.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D.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这五部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
B.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赋税、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与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D.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五经》,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C.曾鲁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