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

【小题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美人援其冠缨(               )   火来上       (                )
③卒尽欢而       (               )   ④庄王而问曰(                )
【小题2】选出加点字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     
A.日暮酒酣B.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
C.使醉失礼D.王隐忍不加诛也
【小题3】选出和“臣乃夜绝缨者”句式不同的一项(     
A.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此亡秦之续耳。
【小题4】翻译句子。
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
【小题5】本文的主旨是(     
A.臣子当为国家出生入死B.施恩德者必有善报
C.作恶多端者必自取灭亡D.不可轻信女人谗言
11-12高二上·上海·期末
知识点:刘向(约前77-前6)《说苑》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楚之君相与为好,会于宛丘之上。宋使人往之,晋、楚大夫曰:趣以见天子礼见于吾君,我为见子焉。使者曰:冠虽弊,宜加其上;履虽新,宜居其下;周室虽,诸侯未之能易也。师升宋城,犹不更臣之服也。揖而去之,诸大夫瞿然,遂以诸侯之礼见之。

齐攻鲁。子贡见哀公,请求救于吴。公曰:奚先君宝之用?"子贡曰:"使吴贵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于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子贡谓吴王曰:齐为无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鲁、邾之赋归齐,不识以此益齐,吴之利与?非与?吴王惧,乃兴师救鲁。诸侯曰:齐伐周公之后,而吴救之。于吴。

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好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简子曰:何其久也?黯曰: 谋利而得害,由不察也。今蘧伯玉为相,史蝤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甚听其佐多贤矣。"简子按兵而不动。

秦、楚毂兵,秦王使人使楚,楚王使人戏之曰:子来亦卜之乎?对曰:然!”“卜之谓何?"对曰:"吉。"楚人曰:"噫!甚矣!子之国无良龟也。王方杀子以衅钟,其吉如何?" 使者曰:秦、楚毂兵、吾王使我先窥。 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且使死者而无知也,又何衅于钟,死者而有知也,吾岂错秦楚哉?我将使楚之钟鼓无声,钟鼓无声则将无以整齐其士卒而理君军。夫杀人之使,绝人之谋,非古之通议也。子大夫试熟计之。使者以报楚王。楚王赦之。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邾:古国名,在今山东。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为A客B子贡C使令D于君E前F甚听G其佐H多贤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指衰微,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含义不同。
B.朝,指朝见,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含义相同。
C.衅钟,古代一种礼制,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称为衅钟。
D.相,指帮助,与《游褒禅山记》中“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相”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派使者参加晋楚的会盟,两国大夫要求宋国使者以拜见天子的礼节拜见两国君主,宋国使者据理力争,态度坚决,表明绝不会那样做。
B.豚尹第二次去晋国打探情况时发现,晋国国内的形势与上一年相比变化很大,上下离心离德。此时讨伐它,其百姓一定会造反。楚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C.子贡前去游说吴王,他指出齐国进攻鲁国是无道行为,如果齐国成功会更强大,对吴国没有好处,如果吴国能帮助鲁国, 一定能够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敬重。
D.秦使面对楚王发出的死亡威胁,从容指出如死后没有知觉,衅钟没有意义;如死后有知觉,一定会让楚国的钟鼓无声,于楚有损。楚王最终赦免了秦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
(2)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赂于魏,魏不与。管浅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是王以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攻其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齐、楚之交善。秦与魏遇,且以善齐而绝齐乎楚。王使景鲤之秦,鲤与于秦、魏之遇。楚王怒景鲤,恐齐以楚遇为有阴于秦、魏也,且罪景鲤。为谓楚王曰:“臣贺鲤之与于遇也。秦、魏之遇也,将以合齐、秦而绝齐于楚也。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齐又畏楚之有阴于秦、魏也,必重楚。故鲤之与于遇,王之大资也。今鲤不与遇,魏之绝齐于楚信明矣。齐信之,必轻王,故王不如无罪景鲤,以视齐于有秦、魏,齐必重楚,而且疑秦、魏于齐。”王曰:“诺。”因不罪而其列。

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节选自《战国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B.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C.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D.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是便计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责赂于魏的“责”,理解为索要,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责”含义相同。
B.楚王扬言与秦遇的“扬言”理解为对外宣扬某种言论。
C.因不罪而益其列的“益”与《师说》中“是故圣益圣,”中的“益”含义不同。
D.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五谷之神,后用“社稷”来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陉山之战中,魏国承诺割让上洛之地给秦国,以此来断绝秦、楚联合,最终获胜。但在获胜后,魏国并没有履行诺言。
B.管浅建议秦王拉拢楚王,这样可以威慑魏国以达到目的;若魏国不把上洛之地送给秦,秦、楚可对魏国采取军事行动。
C.楚王认为景鲤的行为会让齐国误以为楚国暗中同秦、魏有来往,破坏楚国与齐国的邦交关系,为此恼怒并要降罪于景鲤。
D.有人在楚王面前游说,认为景鲤的行为可以让秦国、魏国和齐国互相怀疑,这对楚国是有好处的。楚王认可了这种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
(2)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
【小题5】景鲤所派之人如何游说秦王,从而让秦王释放了景鲤?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今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名,既是辅佐大臣,又是皇帝的老师,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 此文中的“太傅”是指燕太子丹的“太子太傅”,即“太子的老师”。
B.子,有多种含义。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是第四等。它又是对男子的尊称,如“孟子”“孔子”。在文中,它表示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C.足下,表示尊敬对方,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D.《战国策》,是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小题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B.文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儿疑心的人物。
C.田光自杀既因为要激励荆轲,又因为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D.本文着重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故事。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