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②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

③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有司仕鲁_______
(2)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数建法会于蒋山
B.及言不见用
C.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促织》)
D.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小题3】第②段画线句有三处停顿,请用“/”为其断句。
皆拔握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小题4】第③段表现了李仕鲁怎样的品质?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19-20高一下·上海金山·期中
知识点:张廷玉文言文断句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移疾:意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托疾”。
C.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帝王或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为“赠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C.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拜刑部尚书,请敕天下抚按,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帝报从之。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竖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陈台规三事,请专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为令。又言:“闾阎民瘼非郡邑莫济,郡邑吏治非抚按监司莫清。请立约束颁天下,奖廉抑贪,共励官箴。”帝咸优诏报许。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二十三年冬,帝以军政故,贬两京言官三十余人。丕扬犹在告,偕九卿力谏,弗纳。复抗疏谏,帝益怒,尽除其名。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推毂林居耆硕,若吕坤辈,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B.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C.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D.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辅,京城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辅,辅助,拱辅京城之意。
B.大理,指大理寺,审定法律、掌管刑狱的官署。一般有大理寺卿、大理丞等官员。
C.闾阎,闾本指门户,阎本是里巷的门。闾阎,后指代房屋或乡村,也泛指平民百姓。
D.在告,休假在家。在,正在;告,古时官吏休假。文中指孙丕扬当时正休假在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丕扬性情刚直,不徇私情。任右副都御史后,张居正嘱托他为中官冯保建坊,他拒不答应。任吏部尚书时,绝无请托之事,被人盛称无私。
B.孙丕扬心系天下,关爱百姓。河北发生大饥荒时,他见百姓竟然靠采石充饥,十分伤心,就请求皇帝宽赋救民,皇帝受到感动,减免部分赋税。
C.孙丕扬为政严厉,凛遵法度。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各府时,属吏都因他的严肃正直而惴惴不安;执掌刑部时,把逃到宫中的杀人犯抓出制裁。
D.孙丕扬直言敢谏,遭到打击。隆庆年间他因弹劾权臣高拱而遭其诬陷,后来上疏皇帝,反对其贬斥两京的言官,结果两次都被罢职而归家闲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
(2)推毂林居耆硕,若吕坤辈,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摧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出阁是古代一种男子的成人礼,而皇帝、皇太子、皇子也可能是出阁礼的主角,出阁等同于冠礼。
B.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的荣宠,后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
C.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始设立于唐。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2)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小题5】朝廷推荐徐阶领吏部,成功没有?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