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26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中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诗歌中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B.“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骄傲和自豪;“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写出了骆驼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C.在这首诗中,诗人不满足于一般的形象再现,他发挥了更大的主观独创性,运用了更丰富的想象。
D.诗歌托意于物,以特定的、有限的形象作依托,采取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创造意境,具有寓意深远、超越时空的作用。
【小题2】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知识点:郭沫若(1892-1978)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完成问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一九二0年一二月间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B.诗歌把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诗人自己比喻成为年青女郎燃烧的“炉中煤”,通过“炉中煤”对年青女郎倾诉衷情,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眷念。
C.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和“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很生动地写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眷念祖国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小题2】“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的反复出现有着怎样的效果?首尾两节呼应又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发愤

郭沫若

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司马迁正在书房埋头写《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他的外孙杨恽,进来匍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答道:“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相仿佛。

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

“少卿你几时进京的?”

“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

“胡子吗?唉……” 司马迁含糊着说,“你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皇帝而被投在了天牢。第二年的正月受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他的宣传工具,司马迁便被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

在他下狱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

任少卿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说:“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

“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

司马迁的愤慨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他进京时自己在狱里受刑,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光顾的。

“少卿,”司马迁说,“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

少卿连忙摇着头说:“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注]啦!”

“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如今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

司马迁说着在稿卷堆中取了一卷出来展开。

“你看,一共是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

“是。”少卿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

“这《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是我最近的快心之作,”司马迁说,“假使我是有钱,假使我的朋友中有得一两个人是朱家郭解,我哪里会至于受宫刑!?哼,我就是专意为要完成我这部书,在我这部书未完成之前,我是什么耻辱都可以忍受的。这是我心坎中最深处的话,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才敢告诉你。”

任少卿唯唯诺诺地听着,又像在点头,又像在摇头。听到说出朋友中没有一两个朱家郭解,觉得自己的脸皮微微地烘热了一下;但最后又听到司马迁仍称他自己为“朋友”,这才略略地放了心,他于是乎也就加意地呈出了一番“朋友”样的面孔。

“子长,有一件事情你是应该提防的,便是秦始皇的焚书。”

“多谢关心,”司马迁回答他。“这我早已预防。我每写定一卷便要抄成副本,我的正稿都已经装进了石匣,另藏别处。假如我的书将来传播了出去,那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副本,就有一千个秦始皇出来也不能把我怎样啦。”

“是,”任少卿又连连地点起头来。“你很周到。我改天也很想来抄一部副本带到益州去。益州虽然偏僻,但大有贵本家司马相如的遗风。”

“你在益州是很幸福的,益州的风物是天下之冠啦。”

少卿说:“总不过是穷乡僻境。其实照我自己的兴趣说来,与其在益州做皇帝,我宁在首都做宦官啦……”

一说出“宦官”两个字,他赶快向司马迁赔起罪来。

司马迁老不高兴了,率性下起了逐客令来。

“少卿,假如你另外没有什么要紧话,我要请你原谅我,我现在是要赶着做文章啦。”

“是,”少卿连忙回答着,“现刻我也还要去拜望贰师将军。”

两人走出房门,不一会,司马迁回到了书房,把刚才写着的原稿的末尾几句念了一遍。

……七年,而太史令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念到这儿,他赶快把笔提了起来,趁着自己的愤慨的余势,写出了下面的几句: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写到这里,他把左手伸到嘴上向下抹了一抹。这是他往年有胡子时的习惯,文章做到得意处,总不知不觉地要理理胡子。然而他的左手往下一抹,却是抹了一个空。

司马迁愤愤地“哼”了一声,便把他那篇《自叙传》写到了底。

1936426

(有删改)


[注]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出自《诗·小雅·小升》,意思是君子不要轻易说话,隔墙有耳。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能将读者迅速拉入遥远的历史场景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激发着读者的强烈的阅读欲望。
B.小说以对话贯穿全篇,随着对话展开,人物形象形显色现,一个充满正义、不为权势所屈的司马迁形象呼之欲出。
C.小说注重动作描写,对话中多次写任少卿”点头”“摇头”动作,暗示他装腔作势假意呈现“朋友”面孔的心理。
D.小说借司马迁遭遇影射现实,渗透作者对国家、民族及个人命运的思考,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及个人心灵密码。
【小题2】关于文中司马迁升官中书令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受到辱罚,又因文采出众做了中书令的高官,表现了世事变化的无常。
B.亲戚故旧的态度变化既表现当时人们的势利,也增加了司马迁得宫后的愤慨。
C.晋升中书令给司马迁的内心带来了羞辱和愤慨,为后文坚持创作《史记》实现人生价值作了铺垫。
D.司马迁的突然升官,与上文因言获罪,在荒谬中表达出本文抨击权势的主题。
【小题3】在与任少卿会面的过程中,司马迁的情感发生了起伏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小题4】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司马迁是一个隐忍著书的史官形象,本文则将其改写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形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光下

郭沫若

月亮从云头迸出来了,差不多快要整圆的一个月亮。但有一朵稠黑的云头从相对的一边天壁涌起,微微的在闪着电,看不清人的脸。

虫子的声音胆怯地在草丛里开始晚奏了。

逸鸥拖着一条很瘦长的黑影在稻田埂上移动,黑影似乎很重,就好像一匹瘦削的马拖着一尊平射炮上坡。月光没有照到的地方,黑影也卸下来了。

这儿便是逸鸥的家。他喘息了一会,左手把头上的盔帽揭了下来,顺便用袖筒拭去了额上的汗。厅堂里没有点灯,待他一跨进门限,却又有微弱的呻吟窜进了他的耳里。

这呻吟不是从卫生所那样远的地方来的,也不是由那卫生所旁边的竹林里来的,而是来自厅堂右手的房里。

他匆匆地走进房去,房里更加黑暗,在他眼前差不多什么都没有看见。进门不远处横着一把竹制的睡椅,虽然瘫着手等他去碰,却没有被他碰着。

呻吟是从那后首的一间大木床上发出的。他从逼窄的隙道走向床边,在黑暗里习惯了的眼睛看出了眼前的景物来。他看见他的夫人坐在一个小竹椅上,伏在床沿一面在替他睡熟了的大女儿抓背。床的这一头,“大”字形地睡着病了的第三个孩子。他把竹根杖倚在床柱边, 连忙去抚摸孩子的额部,烧还没有退。孩子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坎肩,露骨的两腿和腹部都袒露着,他顺手把旁边的一个布片拖来了掩在他的腹上。

“他要给你揭开的,他不盖。”母亲带着哭泣的声音说。果然孩子的左手一伸下来便把布片揭掉了。

逸鸥无可奈何地伫立了一会。

“你怕还没有吃饭吧?”他问他的夫人。

“什么也吞不下啦,”哽咽着继续说,“刚才珍儿闹着要去看他阿仪弟弟,我拿了一个烧饼谎着他,把他哄睡着了。”

他的夫人在卫生所看护仪儿,看着孩子死了,在下半天又才把逸鸥换去办理了掩埋的事情。

逸鸥也是连中饭都没有吃的,但他并没有感觉有这样的需要。有蚊烟香的熏人的气息。

“你上床去睡吧。这蚊烟香熏着,俊儿也会难过。”逸鸥这样说着,把帐钩上挂着的火柴匣取来,擦燃了一枝火柴。接着把床头的一个书案上的菜油灯点燃了。

逸鸥夫人默默地移上了床去,用葵扇扇了一下蚊子,把蚊帐放了。罗纹的方形蚊帐,和主人的脸色一样呈着灰暗的颜色。

逸鸥把自己的竹根杖和盔帽挂在了床前靠壁的衣架上,把米色上衣也脱了下来挂好。床栏上套着一根麻绳,捆行李用的,不十分粗。他起身去抚摸了它一下,随着走到床前把蚊帐揭开来,看见他的夫人坐在床的正中,抚摸着孩子的肚腹,依然在流眼泪。

惚地,一束信件和报纸吸引了他的视线。这是每天下午他所服务着的一个机关里要给他送来的。

平常他唯一的渴望是要看傍晚才能看到的陪都的报。他最关心的是欧洲方面的战争的消息,其次是他喜欢的文艺栏。他把绳子解开了,但把报推在了一边,却先拿起了信件。一封很厚实,他连忙地打开来,从里面却抽出了一束钞票,外面裹着几张信笺,粗大的字迹:“一千块钱是文艺奖助金保管委员会送给你做医药费的,对于你作家的清高是丝毫不会损坏的。望你千万不要固执。”

信中所言,逸鸥感觉着有不得不依从的义务。一千块钱!可来得真好,接受了吧。他特别爱他的机关,也特别敬慕写信者,可他还是在踌躇,耳里还时时听着凄凉的孩子的呻吟,脑海里不断翻滚着五年来和它们的主人一道流亡到这陪都郊外的乡下来的场景,饥饿、贫穷、暴力、死亡……走到书案旁边,找到了一张旧的原稿纸,一点一画地坚定地写出了秀丽的字与行。


佟烽先生:

我感激你。一千元,我就照你的意思领受了,可我要恳求你几件事。

我前年借了××大学图书馆六本书,不幸在城被炸,焚毁了。今受该馆来函催缴(原函奉阅),无法缴还。我恳求你由这一千元内拨三百元寄去,以作赔偿。未病前曾为儿童剧社讲书,讲错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田田”两个字。误了小朋友们,至今耿耿在心。我恳求你拨二百元献给该社,以作购置小型《辞源》之用。仪儿已于今午夭折,仅仅四年的生命便夭折了。生前承你关心,已约好送保育院,可不幸已经夭折了。我作为仪儿还是在生的一样,恳求你拨五百元献给保育院,并以报答保育院允我寄托仪儿的厚谊。仪儿死去, 掩埋费用了四百元,系向房东告贷。我现在手中不名一钱,恳求你用你自己的钱为我偿还, 我是感德无量。

以上种种请求,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原谅我,你也一定能够答应我。

祝你永远康乐。

逸鸥 27 日夜半

危险的想念不断的在眼前闪电。他在信中虽然一字也没有提到,可那想念就和他投射在蚊帐上的黑影一样,是十分鲜明的。他是想踏进那未知的世界里去。麻绳诱惑着他,他又掉过头去,但他的黑影使他吃了一惊。

“珍儿的爹,你睡了吧。”他的夫人从蚊帐中叫出,“你的病再闹翻了,又怎么办呢?” 他又想哭了,但眼睛却很干涩。把信来揣在裤包里,率性把菜油灯吹熄了,退在睡椅上躺着。

他是在等待,等待他的夫人睡熟,但他那疲倦不堪的身体却没有听从他的意志。

月亮从后壁的顶窗上照进了房里,斜射在衣帽架上,就给活物一样,在慢慢地移动,清晰可辨。虫子的声音不断地在四处叫。

1941 年 7 月 29 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呻吟”声不断充斥着逸鸥的耳朵,表明家人正遭受病痛的折磨,也暗示着这一家人的生活处境。
B.小说中两封书信语言精练而简洁,巧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让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而多元。
C.月亮从“看不清人的脸”到照进了房里“清晰可辨”,光线的变化既点明时间流逝,又寓示光明的到来。
D.逸鸥起身抚摸麻绳这一动作,看似无心之举,实则透露出其内心的纠结,为结尾处“麻绳诱惑着他”埋伏笔。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故事,呈现逸鸥一家的生活遭遇和逸鸥准备走上不归路的场景。
B.小说借助简洁的人物对话和细腻的场景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呈现了主人公情绪的变化过程。
C.小说剪辑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片段,叙事节奏时缓时急,人物形象立体,矛盾冲突激烈。
D.标题“月光下”既营造了凄凉的气氛,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3】小说主人公逸鸥读完信件后,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