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适中0.65 引用11 组卷65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蜿蜒起伏的山峦。春夏时节,那山是绿色的,其中还夹杂着点点的白色,那是白桦树荡漾在松林中的几点笑窝。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从河岸到堤坝,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错落有致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红了枝条,高大的青杨,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河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

______,那么它在春夏时节为大自然涂抹的是如梦似幻的温柔之色。到了秋天,它的画风发生了巨变,它借着秋霜的手,把山峦点染得一派绚丽,那灿烂的金黄色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色调。但这种绚丽持续不了多久,随着冷空气的频频入侵,落叶飘零,______。但这种暗淡也不会让你的心灰暗很久,伴随着雪花那轻歌曼舞的脚步,山峦迎来了另一次的灿烂,它披上一件银白的棉袍,于苍茫中呈现着端庄、宁静的圣洁之美。我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

【小题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借代、夸张、反复B.夸张、比喻、排比
C.比喻、拟人、排比D.借代、拟人、反复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初春残雪消融的时候,矮株的柳树的枝条是红的,高大的青杨的身躯是绿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小题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20高二上·山东烟台·期末
知识点:修辞手法情境补写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的显著特征就是与哲学的密切联系。中国的哲学寓于艺术之中,中国的艺术又是哲学的延伸。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外在世界的本质,其目的就是教人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______,其目的就是教人如何做一个好人。西方哲学影响了西方绘画,西方绘画重再现、重模仿、重典型;中国哲学影响了中国绘画,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抒情、重意境。西方绘画的终极目的是使人获得审美愉悦;中国绘画的终极目的是______。人物画的终极目的就是戒恶劝善,画一个好人,供人敬仰;画一个坏人,使人切齿。山水画的终极目的就是教人淡纷争之心,启仁爱之心。花鸟画的终极目的是教人具有崇高道德和纯净心灵。

几千年来,中国绘画创造了无数名垂青史的佳作,在这些佳作背后往往有艺术家纯净、善良的灵魂。鲁迅说:美术家固然需要有精熟的技工,但尤其需要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表现了一张画或一个雕像,______。正是画家纯净的灵魂感染着,陶冶着,影响着,净化着我们观者的灵魂。做一个灵魂纯净的好人,这就是中国绘画的意义所在。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处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       ),应对现实问题,(       )让经典永葆活力。在解释史中逐渐丰满的经典,犹如一座不断被“翻新”而始终伫立于当下的古庙。无疑,《论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経重的地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最直接材料,蕴含着孔子与儒家的修己安人之道。汉儒誉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数百年后的宋儒仍奉其为(   )。《论语》拥有悠久的解释传统,汉代的孔安国、马融、郑玄等学者皆为其做过注解,此后历代均有重要注本,南宋朱熹著有《论语集注》,成为数百年间此后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读。但历代学者对这部经典的认识绝非千篇一律。这首先体现在,不同时代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孔子的形象历经(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进而       鼻祖       演变
B.革故鼎新       进而       圭臬       嬗变
C.推陈出新       从而       圭臬       嬗变
D.革故鼎新       从而       鼻祖       演变
【小题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骄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呼应着,翻滚着,十分壮观。

文人们对石榴的偏爱,不吝笔墨。有的诗人细致观察石榴形象,将其描摹得      。有的诗人透过石榴外表,挖掘其内涵,      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石榴花不与桃李争艳,独自盛开在另一个季节,不争不抢,不卑不亢。

石榴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的石榴籽甘甜如饴;众多石榴籽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被      紧密团结的寓意。石榴的名字可谓      ,金婴、金庞、沃丹、丹若……贵重的“金”、喜庆的“丹”,都赋予在石榴身上。火红的石榴,多籽的石榴,甜蜜的石榴,团结的石榴,或许正契合了人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B.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C.面对着浩瀚星空,我陷入了遐想,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辞典可以告诉我们好多好多的知识,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入木三分       传承       寄予       丰富多彩
B.纤毫毕现       张扬       寄托       不胜枚举
C.入木三分       张扬       寄予       不胜枚举
D.纤毫毕现       传承       寄托       丰富多彩
【小题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