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法灭之。吴、楚反时,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立社,号曰栾公社。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彭王一                  顾:回头,调头B.彭王,项氏不亡     微: 如果没有
C.穷困不能辱身下志     穷困:处境困顿D.彼知所处       诚:果真,如果真的
【小题2】下列各项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彭越去巨野中为盗                       亦欲传万世
B.有怨者必法灭之                           军功封俞侯
C.其家主报仇                                 燕齐之间皆立社
D.臣生不                                     牺牲不
【小题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而布为人所略卖
A.为奴于燕B.方上之困于彭城
C.请赎布以为梁大夫D.不自重其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往。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孝文帝时做了燕国丞相、将军。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为祭祀用的牲畜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祠而哭之”,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19-20高二下·福建泉州·期末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分析信息,归纳要点文言实词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黎鉏曰:“请先尝沮;沮之不可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言?”师己实告。桓子喟叹曰:“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对曰:“奉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五日。颜渊后,子曰:“吾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卫,后得去。

【小题1】下列加点“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予之   ② 维卒岁   ③师己实告   ④夫子罪我群婢故也夫
策指之曰   ⑥吾汝为死矣
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粥羔豚弗饰贾/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
B.四方之客至邑者/文不在兹
C.皆予以归/请先尝沮
D.齐人闻惧/沮之不可则致地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盍致地/孔子恐获罪B.语鲁君为周道游/居十月,
C.沮之而不可致地/霸吾地近焉D.桓子慨叹曰/后得去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孔子亦B.居鲁得禄几C.回敢死D.匡人如予
【小题5】下列加点词语“于”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怠政事 ②又不致膰俎大夫   ③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④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   ⑤男女行者别   ⑥ 或谮孔子卫灵公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一)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作者:明代·王世贞)

(二)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作者:西汉·司马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言取璧者,情也 情:真实意图
B.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柔:委屈容让
C.一胜而相如族 族:家族
D.而僇相如于市 僇:通“戮”,杀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宾是战国时期隆重的外交礼仪,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
B.(一)文否定原有材料证明的史实,是一篇翻案文章。翻案文章独执异议,贵在识见高远,令人信服。
C.古代中国,“右”尊“左”卑,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位在廉颇之右”。“左迁”即表示贬官。
D.(二)文选自《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王世贞与司马迁看法不一样。
B.王世贞同司马迁一样,也认为蔺相如有智有勇。他在渑池与秦国的较量,对廉颇的忍让,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C.王世贞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
D.王世贞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不是实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才是真实意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晋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④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⑤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仲列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少时常与鲍叔牙(             )       (2)顺其美(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B.轻重,慎权衡
C.管仲因而D.然孔子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分财利多自与。
A.管仲囚焉。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夫晋,何厌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4】请用“/”给第④段画线句断句。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小题5】第③和④段表现了管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