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2 组卷5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杨涟去国,抗疏请留。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进忠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竟不召用。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十月谢病归。国变后卒。

注:①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B.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C.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D.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可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可称为“改元”。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如吏部尚书,是吏部的长官。
D.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士龙敢做敢为,敢于弹劾为官不正的官员,他曾弹劾姚宗文、骆思恭、邵辅忠、李嗣京等多名官员。
B.毛士龙因得罪权贵,被魏进忠及其党羽诬陷削籍,差点被杀害。后来毛士龙被重新任用,担任过左佥都御史。
C.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广开告密,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后来,魏忠贤被判死罪。
D.毛士龙、杨涟都是有功之臣。毛士龙经历过几位皇帝的统治,被重用过,也被冷落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
(2)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
19-20高三上·广东深圳·开学考试
知识点:张廷玉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牴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湛深经木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有删改)


【注】①春官:大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剧剌:多言的样子。③击断:争执。④“卒”:通“倅”(cuì),副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如嘉靖、康熙等。
C.“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中试者被称为“举人”,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D.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通晓“五经”“三史”众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考了八次都没有考中进士,后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只按自己的见解处理事务,上司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任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一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
(2)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进士,迁庶吉士,授编修。户部尚书周经以谗去,上疏乞留之。正德初,进待讲,充经筵讲官。世宗践阼,召拜礼部右侍郎。数与尚书毛源、汪俊力争“大礼”。俊去国,吴一鹏署部事,而帝趣建献帝庙甚亟。吴一鹏集廷臣上议曰:“前世入继之君,间有为本生立庙园陵及京师者。若立庙大内而亲享之,从古以来未有也。乞速罢建室之议,立庙安陆。”帝报曰:“朕起亲藩奉宗礼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往且勿问。其奉先殿丙室亟修葺,尽朕岁时追远之情。”顷之,吴一鹏极陈四方灾异,言:“愿陛下率先群工,教疾苦,罢营缮,信大臣,纳忠谏,用回天意。”帝优诏报之。逾月,手敕名奉先殿西室为观德殿,遂命吴一鹏偕中官赖义、京山侯崔元迎献帝神主于安陆。吴一鹏等复上言:“历考前史,并无自寝园迎主入大内者。伏乞陛下俯纳群言,改题神主,奉安故宫,为百世不迁。其观德殿中别设神位香几以慰孝思。”奏入,不纳。比还朝,则廷臣已伏阙哭争,朝事大变,而给事中陈况诗张尤甚。吴一鹏抗疏曰:“大礼之议断自圣心,昭然不紊。而况妄谓陛下无从授受,其说尤为不经。谨按《春秋》以受命为正始,今陛下承武宗之遗诏,奉昭圣之懿旨,正合《春秋》之义。而况妄谓孰从授受,是以陛下为不得正始也。况本小人,不痛加惩艾,无以杜效尤之渐。”不听。《武宗实录》成,进尚书,领职如故。而张璁、桂萼新用事,素衔吴一鹏异已,乃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居二年,南京官劾诸大臣王琼等不职,吴一鹏与焉,遂乞致仕,给廪如故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吴一鹏传》)


[注]诗张:欺诳,诅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联冲岁/
B.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
C.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
D.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官署名。主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屯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
B.践作,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亦指皇帝即位、登基.
C.京师,《春秋公羊传》:“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后世因此称国都为京师。
D.《春秋》,是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哀公+四年或十六年间的历史大事,是五经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一鹏坚守大礼,敢与皇帝据理力争。明世宗想在皇宫为生父修庙并祭祀,吴一鹏坚决反对,认为不合礼制,请求皇帝不要为生父立庙。
B.吴一鹏关心民生,建议皇帝察纳谏盲。针对各地发生的灾异,吴一鹏希望皇帝能解教百姓病苦,采纳忠直谏言,借此挽回上天的意旨。
C.吴一鹏有理有据,敢与权臣坚决斗争。面对放肆的陈光,吴一鹏引用《春秋》说理,驳斥了陈洗认为皇帝没有受人传位根据的荒谬说法。
D.吴一鹏刚正不阿,为官不趋炎附势。面对朝廷得势的官员张璁、桂萼,他没有趋炎附势、改变自己去附和他们,以致于最后被外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与尚书毛澄、汪俊力争“大礼”。俊去国,吴一鹏署部事,而帝趣建献帝庙甚亟。
(2)居二年,南京官劾诸大臣王琼等不职,吴一鹏与焉,遂乞致仕,给廪如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初为太祖养子,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袭父职,迁密云指挥使,进右军都督佥事。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及李景隆代将,用安为先锋。燕王将渡白沟河,安伏万骑河侧邀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时南军六十万列阵河上王帅将士驰入阵战至暝互有杀伤及夜深乃各敛军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下马伏地视河流,辨东西,始知营垒所在。明日再战,安击败燕将房宽、陈亨。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已而败。

燕兵围济南。安营单家桥,谋出御河夺燕饷舟。又选善水卒五千人渡河,将攻德州。围乃解。安与吴杰进屯定州。明年,燕败盛庸于夹河,回军与安战单家桥。安奋击大破之,擒其将薛禄。无何,逸去。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忽大风起,发屋拔树,声如雷。都指挥邓戩、陈鹏等陷敌中,安遂败走真定。燕王与南军数大战,每亲身陷阵,所向皆靡,惟安与庸二军屡挫之。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后被擒,军中欢呼动地,争请杀安。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王即帝位,以安为北平都指挥使。寻进行后府都督佥事。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将至,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

(《明史·平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战/不能挫/安时南军/六十万列阵河上/王帅将士驰入阵/战至暝/互有杀伤/及夜深/乃各敛军/
B.及战/不能挫/安时南军六十万/列阵河上/王帅将士驰入/阵战至暝/互有杀伤/及夜深/乃各敛军/
C.及战/不能挫安/时南军/六十万列阵河上/王帅将士驰入/阵战至暝/互有杀伤/及夜深/乃各敛军/
D.及战/不能挫安/时南军六十万/列阵河上/王帅将士驰入阵/战至暝/互有杀伤/及夜深/乃各敛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佥事,官名。元末朱元璋于大都督府置,一人,又称佥都督,从三品。
B.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称号,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嫡长子立世子。
C.永乐,明成祖年号。年号是新君即位计算在位年数之制,一位皇帝至少有一个年号。
D.章奏,指古代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也指古代君主下达给地方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安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讨伐燕王时,他以列将的身份跟随出征,多次打败燕王,在战场上甚至差点刺杀到燕王。
B.燕王认为平安曾经是自己的部下,现在另投主子调转矛头与自己为敌,十分恼怒,决意要亲手杀掉他以解心头之恨。
C.滹沱河之战中,平安利用木料搭建高台以观察敌军动向,取得重大胜利,可惜遭遇大风,属下被俘,此次战役大败。
D.燕王俘虏平安后,并没有立即诛杀平安,将他押送到京城,并下令其部下礼遇平安,平安在燕王即位后还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
(2)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