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D.永平,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就是皇帝的年号,新皇登基,为了与上一任皇帝区别,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会取一个新的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要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19-20高一下·甘肃兰州·期末
知识点:范晔(398-445)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养,死无以葬。”子曰:“啜菽饮水,孝也。”夫钟鼓非乐云之本,而器不可去;三牲非致孝之主,而养不可废。夫患水菽之薄,干禄以求养者,是以耻禄亲也。存诚以尽行,孝积而禄厚者,此能以义养也。

中兴,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建初中,章帝下诏褒宠义,赐谷千斛,常以八月长吏问起居,加赐羊酒。寿终于家。

安帝时,汝南薛包孟尝,好学笃行,丧母,以致孝闻。及父娶后妻而憎包,分出之,包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殴杖。不得已,庐于舍外,旦入而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昏晨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后行六年服,丧过乎哀。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朽败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破其产,辄复赈给。建光中,公车特征,至,拜侍中。包性恬虚,称疾不起,以死自乞。有诏赐告归,加礼如毛义。年八十余,以寿终。

若二子者,推至诚以为行,行信于心而感于人,以成名受禄致礼,斯可谓能以孝养也。

撰其行事著于篇。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二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
B.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
C.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
D.既而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牲,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以鸭、鱼、鸡为小三牲,通常指祭祀的用品。
B.行服,指穿孝服居丧,文中毛义的母亲去世,他辞去官职,穿上丧服为其母守孝。
C.公车,汉代官署名,也可以指用公家车马送应征的人,文中是指官署。
D.建光,为年号,年号指皇帝纪年所用的名号,始于西周,文中建光为汉安帝的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孝无关乎贫富,只要心中有孝,即使是粗茶淡饭供养父母,也可谓孝。
B.毛义家贫亲老,为供养父母,不择官而仕,以至引起南阳张奉的误会,可谓之孝。
C.薛包为了给母亲守孝,受尽委屈,甚至因守孝而拼死推辞朝廷的征召,可谓之孝。
D.本文是合传,开篇点明尽孝方式,并以二子行为佐证,以孝起以孝结,结构谨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
②乃庐于里门,昏晨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有删改)


【注】①拂,暠之子。②申甫,拂之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B.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C.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D.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古代称山北水南为阴,所以据此可推断本文所说的“颍川颍阴”,在颍川的南面。
B.古人文中介绍他人一般要在姓名前加籍贯,有时在姓名后加字。本文“河南种拂”“阳翟黄纲”就是籍贯后加姓名这种情况。
C.明府,汉魏以来对太守的尊称,是“明府君”的略称。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文中刘翊尊称种拂为明府。
D.嫠,是孀居之人,也是成语“鳏寡孤独”中“寡”的意思;独是独居男子,老而无妻曰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刘翊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刘翊的行为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
(2)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eǐ):不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B.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C.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D.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但也有“名”和“字”意义相反的情况。
B.永平,汉明帝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方法。
C.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D.本纪,古代国别体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是写帝王传记,按帝王纪年的顺序记事。放在史书的最前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中之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
(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小题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