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6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

(摘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B.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C.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D.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而“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B.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 封”“ 授”“ 征” “升”“擢”“拔”等。
C.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而农历每月十六称“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D.卒,指大夫之死。帝王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汉朝后第二年,因儿子参与了上官父子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的事件,苏武差点被牵连获罪。
B.苏武陷入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之中,廷尉奏请逮捕他,但霍光压下奏章,只罢免了他的官职。
C.苏武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受到宣帝的赏赐,但他把全部赏赐都送给了邻里朋友,自己分文不留。
D.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虽也娶妻生子,但对汉朝的耿耿忠心是从未改变的。这从他给儿子起的名字中可以看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 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19-20高二下·四川雅安·期末
知识点:班固(32-92)《汉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而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攘焉!”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二: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报任安书》)

[注]①紬:本为理出丝缕的头绪,这里引申为寻绎义理,辑成条文。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汉兴A海内B一统C明主D贤君E忠臣F死义之士GH为太史I而弗论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史官之长。汉设太史令,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相当于宰相。
B.士,先秦时期社会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后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
C.汉书,又称《前汉书》,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D.闺阁之臣,即太监、宦官。“闺阁”原意为内室,司马迁因受宫刑而身体残缺,故自称“闺阁之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重视读书实践。他二十岁开始游历天下,通过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史料。
B.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父亲去世后,专心在家阅读秦汉各种文献,完成《史记》。
C.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受刑入狱。他认为无颜面对父母,百代之后屈辱也无法消除。
D.《报任安书》叙事简洁,情怀慷慨,字里行间融汇了光明磊落之志和曲肠九回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小题5】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对他创作《史记》有哪些影响?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方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B.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C.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D.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汉,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用一个年号。
B.贰师,指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太初元年,李广利带领几万人去攻伐大宛,预期到贰师城夺取良马,所以叫他“贰师将军”。
C.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
D.迁,指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发奋继续完成《史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胸怀大志,请求上阵杀敌。他不愿仅负责军队辎重,希望能自率一支军队,与匈奴作战。
B.李陵立功心切,孤军深入敌后。武帝没有马匹给他,他率五千步兵到达匈奴腹地,陷入重围。
C.李陵勇敢顽强,不惧以寡敌众。面对三万强敌,他毫不胆怯;面对围困的八万骑兵,他愈战愈勇。
D.李陵最终兵败,被迫投降匈奴。他率众突围不成,被迫投降,死于匈奴;所率五千将士无一生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2)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七月己酉,地复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虚仓廪,开府藏,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注】,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答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


【注】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B.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C.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D.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露,用皂囊封缄。
B.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
C.水衡: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时期所置,掌管皇家上林苑。
D.般庚:商朝君主,他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翼奉勤奋学习,不愿追求仕进。他和萧望之是同学,研究《齐诗》,精通经术。萧望之把经术运用于政事,而他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
B.翼奉被人推荐,受到皇帝尊敬。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了他。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在闲暇时召见,皇帝很尊敬他。
C.翼奉积极进言,指出朝政过失。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上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宫加以改变,以此来应天救邪。
D.翼奉稽古鉴今,改革朝廷礼制。翼奉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园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
(2)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