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1],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节选自《国语》)


【注】桓公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管夷吾)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即齐桓公。莒:春秋时诸侯国,今山东莒县。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所不夷吾者五          若:比得上
B.治国家不失其                 柄:根本
C.是以于死                       滨:迫近
D.桓公亲之于郊                 逆:违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B.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C.鲍叔对日/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相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D.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日/请诸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襟怀广阔,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没有追究他的过错。
C.施伯是鲁庄公的重要谋臣,他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反对将管仲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施伯出谋划策,但在应对齐国“引渡管仲”的问题时,因其缺少主见,最终放走了管夷吾。
【小题4】把《鸿门宴》中的句子和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3)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19-20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
知识点:左丘明(前556-前451)分析信息,归纳要点文言实词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二)文言文阅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加线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
C.封郑
D.郑既亡矣
【小题4】下列对烛之武这个人物分析评价正的一项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不卑不亢,善于激将⑥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不计个人恩怨,热爱国家
A.②③⑤⑦B.②③⑥⑦C.①④⑤⑦D.①④⑥⑦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 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军                            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B.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C.项伯杀人,臣       活:使……活命               不如因善            遇:对待
D.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意:有意                      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指“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在古代专用于皇帝对自己的谦称。
B.执事,指办事的有关官员,文中则是对对方(秦穆公)的敬称。
C.左尹,古代官职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
D.关中,古人习惯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文中指战国末期秦的故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郑国危在旦夕,而烛之武的牢骚却引出了郑文公的自责,使故事富于变化:乙文详述项伯夜告之事,使紧张的战前氛围顿然松弛。
B.甲文“夜缒而出”既照应前文秦晋围郑的局势,又衬托出独之武的勇敢;乙文座次安排既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又见双方力量的悬殊。
C.甲文子犯请求政打郑国,但晋侯认为失去秦国的帮助,再打不合仁义;乙文项伯劝说项羽也提到了“义”,足见古人对“义”的重视。
D.甲乙两文都是优秀的历史散文片段,都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塑造人物形象,既突出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真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小题5】甲乙两篇选文都展现了言说的魅力,试结合文本说辞,分析烛之武打动秦穆公和刘邦打动项羽的共同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且于楚也(       )   (2)越国以(       )
(3)君焦、瑕(       )   (4)秦以利晋(       )
【小题2】把材料一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小题3】分析材料一如何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小题4】《文心雕龙·论说》中:“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咨:凭借)悦怿。”根据刘勰的评价分析烛之武的游说之辞。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