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忠臣,本姓董,名秦,平卢人也,世家于幽州蓟县。

忠臣少从军,在卒伍之中,材力冠异。事幽州节度薛楚玉、张守珪等,频委征讨,积劳至折冲郎将、将军同正。

及禄山反,与其伦辈密议,杀伪节度吕知诲,立刘正臣为节度,以忠臣为兵马使。攻长杨,战独山,袭榆关、北平,杀贼将申子贡、荣先钦,擒周钊送京师,忠臣功多。

寻拜濮州刺史、缘河守捉使,移镇杏园渡。及史思明陷汴州节度使许叔冀与忠臣并力屈降贼思明抚忠臣背曰吾比只有左手今得公兼有右手矣与俱寇河阳。数日,忠臣夜以五百人斫其营,突围归。李光弼以闻,诏加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同正,赐实封二百户。召至京师,赐姓李氏,名忠臣,封陇西郡公,赐良马、庄宅、银器、彩物等。

永泰元年,吐蕃犯西陲,京师戒严。代宗命中使追兵,诸道多不时赴难。使至淮西,忠臣方会鞠,即令整师饰驾。监军大将固请曰:“军行须择吉日。”忠臣奋臂于众曰:“焉有父母遇寇难,待拣好日,方救患乎!”即日进发。自此方隅有警,忠臣必先期而至。由是代宗嘉其忠节,加本道观察使,宠赐颇厚。

建中初,尝因奏对,德宗谓之曰:“卿耳甚大,真贵人也。”忠臣对曰:“臣闻驴耳甚大,龙耳甚小;臣耳虽大,乃驴耳也。”上说之。时常侍张涉承恩用事,坐受财贿事露,帝将以法绳之。涉,即帝在春宫时侍讲也。忠臣奏曰:“陛下贵为天子,而先生以乏财抵法,以愚臣观之,非先生之过也。”帝意解,但令归田里。前湖南观察辛京杲尝以忿怒杖杀部曲,有司劾奏京杲杀人当死,从之。忠臣奏曰:“京杲合死久矣!”。上问之,对曰:“渠柏叔某于某处战死,兄弟某于某处战死,渠尝从行,独不死,是以知渠合死久矣。”上亦悯然,不令加罪,改授王傅而已。

(节选自《旧唐书·李忠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史思明陷汴/州节度使许叔冀与忠臣/并力屈降贼/思明抚忠臣背曰/吾比只有左手/今得公/兼有右手矣/
B.及史思明陷汴州/节度使许叔/冀与忠臣并力屈降贼/思明抚忠臣/背曰吾比只有左手/今得公/兼有右手矣/
C.及史思明陷汴州/节度使许叔冀与忠臣并力屈降贼/思明抚忠臣背曰/吾比只有左手/今得公/兼有右手矣/
D.及史思明陷汴/州节度使许叔冀与忠臣并力屈/降贼思明/抚忠臣背曰/吾比只有左手/今得公/兼有右手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卒,也泛指军队。
B.吐蕃,我国唐代时西方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
C.侍讲,官名,为帝王讲授文史经书,唐代设置有侍讲学士。
D.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有此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忠臣年轻时从军,屡立战功。他勇力出众,在侍奉幽州节度使薛楚玉、张守珪的时候,多次受命出征,积累军功升至折冲郎将、将军同正。
B.李忠臣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敢。他在兵力耗尽的情况下假装投降贼军,然后,抓住机会在夜间率领五百人袭击贼军史思明的营垒,突围而归。
C.李忠臣以国事为急,闻令则行。他在吐蕃进犯西部边境的时候,接到朝廷勤王的命令,不听监军大将的劝阻,就立即下令调集军队前去救驾。
D.李忠臣懂进谏艺术,言谈委婉。他针对张涉受贿和辛京杲因动怒用杖打死部下的案件,非常委婉的向皇帝进谏,最后免除了他们两人的死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臣奋臂于众曰“焉有父母遇寇难,待拣好日,方救患乎!”
(2)陛下贵为天子,而先生以乏财抵法,以愚臣观之,非先生之过也。
19-20高二下·湖南邵阳·期末
知识点:《旧唐书》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断句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清臣,琅邪临沂人也。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道段子光徇河北。真卿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代宗嗣位,车驾自陕将还,真卿请皇帝先谒五陵、九庙而后还宫。幸相元载调真卿曰:“公所见虽美,其如不合事宜何?”真卿怒,前曰:“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载深衔之。旋改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累进封鲁郡公。德宗朝,卢杞专权,忌之,改太子太师,罢礼仪使。真卿候杞于中书曰:“相公先中丞传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杞矍然下拜,而含怒心。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相公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诸贼不敢复出口。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德宗复宫阙,希烈弟希倩在朱泚党中,例伏诛。希烈闻之怒,遂缢杀真卿,年七十七。

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B.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C.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D.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人的表字。古人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孩子出生以后长辈便把名和字取好。
B.五陵,指的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
C.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
D.宫阙,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文中指代长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预料到安禄山将造反后,做好各种城防准备,还召集文人乘船游玩饮酒赋诗,以迷惑安禄山。河朔被攻陷,只平原郡城郭守卫完备。
B.安禄山攻陷洛阳,杀死李憕、卢奕、蒋清,派段子光拿三人的头来黄河以北示众。颜真卿腰斩了段子光,后来又为三人用草做成身体四肢,用棺木殡葬,还为三人立了牌位并哭悼。
C.芦杞独揽大权,虽然心中畏忌颜真卿,改任他做了太子太师,并罢免了他礼仪使一职,但还是十分推崇颜真卿的才能,向皇上推荐,认为只有颜真卿才能招降李希烈叛军。
D.朱滔、王武俊等叛贼在李希烈犒赏爪牙的酒宴上诱胁颜真卿为相,颜真卿严正驳斥,誓死保持气节。李希烈在弟弟李希倩因牵涉朱泚案被朝廷处死后,缢杀了颜真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舍在相公耳,言者何罪?然朝廷之事,岂堪相公再破除耶!
(2)相公先中丞传首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侯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

炀帝江都,令通镇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
B.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
C.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
D.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B.兵部,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为军事行政的总汇,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征,指朝廷或三公以下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派屈突通检查陇西放牧的情况,结果查得当地官员隐藏马匹,文帝大怒,要将太仆卿和一千五百多管事的官员处死。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免除了他们的死刑。
B.隋炀帝命令屈突通镇守长安,唐高祖李渊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屯守河东,不久唐兵渡过了黄河,在饮马泉打败了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
C.屈突通听说洛阳被义兵占领,于是率军去救,被降将桑显和及刘文静副将窦琮、段志玄等追擒,送至长安,唐太宗以其忠贞,仍授其兵权。
D.屈突通不爱财货,为高祖称赞。王世充被平定后,屈突通的功劳为第一,不久被授予陕东大行台右仆射,在洛阳镇守。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小题5】高祖评价屈突通“清正奉国”,请结合屈突通一生的事迹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方庆又举:“令杖'期丧、大功未葬,不预朝贺;未终丧,不预宴会。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更禁断。”从之。方庆渐以老疾,乞从闲逸,乃授麟台监修国史。及中宗立为东宫,方庆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圣历二年一日,则天欲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手制答曰:“比为久属太平,多历年载,人皆废战,并悉学文。今者用整兵威,故令教习。卿以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举金伤木,则便害发生。循览所陈,深合典礼,若违此请,乃月令虚行。伫启直言,用依来表。”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选自《旧唐书·王方庆传》)

【小题1】文章中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A.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尤所收入也休望大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B.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C.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D.方庆上疏曰/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无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违/时令至孟冬/教习以顺天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族”即冠盖之族,就是指仕宦之家,显贵的豪门世族。文中意指王方庆出身高贵。
B.《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C.“吏部尚书”是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D.“三礼”是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对我国历代礼制影响深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清正廉洁,政绩卓异。他任广州都督时十分清廉,秋毫无犯;还整顿吏治,惩罚不法首领,其政绩被誉为古今第一。
B.王方庆察知危险,及时谏止。武则天临幸玉泉寺,因山势险峻想乘坐便舆上去,王方庆认为不应冒险,武则天从谏如流。
C.王方庆注重礼法,鄙视恶行。他认为有朝臣在守丧期间就参加朝会,手舞足蹈有伤风化,请求申明礼法制止此类行径。
D.王方庆学识渊博,影响力大。他因精通三礼,经常有人向他请教,而他作答时总是引经据典,人们还把他的答语整理成书。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小题5】王方庆一生非常博学,主要有哪些原因?请简要陈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