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7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之弊,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名之。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遣使迎凤翔法门寺塔内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愈素不喜佛,乃上表。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为之请命。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既至潮,以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阳,询吏民疾苦,知潮人有鳄患,乃往视之,为祝。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患乃除。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寻复置学馆,授百生,自是袁州尚儒之风日盛。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B.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C.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D.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而独/孤及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兄,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称为从父兄(从父+兄的意思),即堂兄。
B.元和,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调、转、迁、授,全部表示官职的调动。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迁谪、右迁均指降级。
D.表,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读书刻苦。等到长大一点,就能够完整地理解《六经》、百家学等。后来考取了进士。
B.韩愈心怀百姓。即使是被贬为阳山令,依然关心百姓生活,当地人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
C.韩愈耿直敢言。唐德宗派遣使者迎佛骨入宫,引发官民对佛教的无节制信奉,韩愈直言进谏,触怒德宗,被贬潮州。
D.韩愈性情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对方地位如何变化,态度都始终如一。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2)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患乃除。
19-20高一下·河北保定·期末
知识点:《旧唐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

(节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
B.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
C.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
D.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篇幅较长,可多次换韵。
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有此意。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文段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州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①雠校,指贞元十九年为秘书省校书郎。②结绶畿甸,指为周至县尉。结绶,佩系印绶,即出仕为官。畿甸:指京城地区。③箴时之病:针砭时弊。④谠:正直。⑤掎摭:指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如“遥想公瑾当年”,“公瑾”就是周瑜的名。
D.谪,指贬官降职,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中书舍人王涯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小题5】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文本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唐代官名,掌供奉、讽谏。武则天时始置,分左、右拾遗。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
B.太宗,是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平民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且都是好的评价,这种称号被称为谥或谥号。
C.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文中同指白居易贬官的词语还有“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D.贾人指商人。“商”与“贾”在古代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绎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题5】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