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机

丰子恺

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盆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其情形是这样: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因为家里没有水仙花盆,我特地跑到瓷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供养它。据瓷器店里的老头说,它是光绪年间的东西,是盛某种特别有馔的家伙。只因后来没有人用得着它,至今没有卖脱。

我觉得普通的水仙花盆,不是长方形的,就是扇形的,在过去的中国画卷中都已看厌了,而且形式都不及这家伙好看。就假定这家伙是为我特制的水仙花盆,买了它来,给我的水仙花配合,形状、色彩都很调和,看着它们在寒窗下绿白相映,素艳可喜。

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面对了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去,看它开好才好。

如何带呢?工人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我通过了。水仙就与盘暂别,坐在饼干箱里旅行。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阿毛突然说起,我猛然觉悟,开始找寻它的下落,原来它被人当作饼干,搁在石灰甏上。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说:“勿碍。”立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果然勿碍,过了几天,它便又欣欣向荣了。是为第一次遭的早灾。

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其情形是这样: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很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被孩子们发现了,水仙花就遭殃:他们说石子里都是灰尘,埋怨阿毛不先将石子洗净。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把石子倒在另一脸盆里,掇到墙角的太阳光中,给它们一一洗刷。

雨花台石子浸着水,映着太阳光,光泽、色彩、花纹,都很美丽。有几颗可以使人想象起“通灵宝玉”来。看的人越聚越多,孩子们尤多,女孩子最热心。她们把石子照形状分类,照色彩分类,照花纹分类,然后品评其好坏,给每块石子打起分数来;最后又利用其形色,用许多石子拼起图案来。图案拼好,她们自去吃年糕了;年糕吃好,她们又去踢毽子了;毽子踢好,她们又去散步了。

直到晚上,阿毛在墙角发现了石子的图案,叫道;“咦,水仙花哪里去了?”东寻西找,发现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自晨至晚,浸了十来小时,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说:“勿碍。”再叫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是为第二次遭的水灾。

第三次遭的是冻灾,其情形是这样的:水仙花在缘缘堂里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春寒太甚,患难迭起。其生机被这些天灾人祸所阻抑,始终不能开花。直到我要离开缘缘堂的前一天,它还是含芭苞未放。我此去预定暮春回来,不见它开花又不甘心,以问阿毛。阿毛说:“用绳子穿好,捉了去!这回不致忘记了。”我赞成。于是水仙花倒悬在阿毛的手里旅行了。

它到了我的寓中,仍旧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过了,不开花。惊蛰过了,又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缘故。”

就掇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房间内少了一盆水仙花也没有人查问。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啊哟!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一看,盆内的水连底冻,敲也敲不开;水仙花里面的水分也冻,其鳞茎冻得象一块白石头,其叶子冻得象许多翡翠条。赶快拿进来,放在火炉边。久之久之,盆里的水溶了,花里的水也溶了:但是叶子很软,一条一条弯下来,叶尖儿垂在水面。但是看它的花蕊还是笔挺地立着,想来生机没有完全丧尽,还有希望。以问阿毛,阿毛摇头,随后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我赞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从房中移到灶间。是为第三次遭的冻灾。

谁说水仙花清?它也像普通人一样,需要烟火气的。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来,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

                         。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小题1】通读全文,在末段划线处补写一句合乎语境的话。不超过30字
【小题2】有人评价丰子恺散文“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用心”,请以画线句为例,加以证之。
【小题3】作者先后讲述水仙花遇到的三次灾祸,大同而小异。一位同学说,后两次是对第一次的简单重复,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结合相关文本说明理由。
【小题4】1936年和1938年,国家陷入困境,丰子恺以同样的标题“生机”、同样的艺术手法,先后创作散文与漫画,寄寓他对民族前途的思考。请结合漫画,分析本文中作者采用的艺术手法。
漫画内容:黑暗坚硬的破墙缝里,硬是钻出一丝细芽,红蜻蜓振翅其上。

   nr

2020·浙江杭州·三模
知识点:丰子恺其他散文品味语言艺术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就是很好的证明。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小题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说明。
【小题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
【小题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C.李叔同年少轻狂的时代,一如当时文人风流的行径,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中年时却突然“自以为顿悟”,披剃于杭州虎跑寺,遁入空门,断绝尘缘,超然物外,给世人一片惊愕。可以说每做一种人,李叔同都做得十分像样。
D.作者运用朴素简练的语言,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不同阶段不同身份但是都具特点的李叔同先生,向人们展示了先生独特的精神境界,同时作者也通过文章让我们感受了他对先生无比真挚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小题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小题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
【小题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法。
阅读丰子恺的《生机》,完成下面小题

①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②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就阻抑了。

③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其情形是这样的,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当时因为我的公寓里没有水仙花盆,我特为此跑到瓷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供养它,我觉得普通的所谓水仙花盒,长方的,扇形的,在过去的中国画里都已看厌了,而且形式都不及这家伙好看,就假定这家伙是为我特制的,买了它来,给我的水仙花配合,形状,色彩都很调和,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回去,看它开花才好。如何带法?颇费踌躇:叫工人阿毛拿了这盆水仙花乘火车,恐怕有人说阿毛提倡风雅;把他装进皮箱里,又不可能。于是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我通过了,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阿毛突然说起,我猛然觉悟,我寻它的下落,原被人当作饼干,搁在石灰甏上,我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说:勿碍。立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果然勿碍,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是为第一次遭的旱灾。

④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其情形是这样的。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很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被孩子们发现了,水仙花就遭殃了,她们说石子里统是灰尘,埋怨阿毛不先将石子洗净,就代替他做这番工作,她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把石子倒在另一盆里,提到墙角的太阳光中,给它们一一洗刷。最后又利用其形色,用许多石子拼起图案来。图案拼好,她们自去吃年糕了!年糕吃好,她们又去踢毽子了;毽子踢好,她们又去散步了。直到晚上,阿毛在墙角发现了石子的图案,叫道:咦,水仙花哪里去了?东寻西找,发现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自晨至晚浸了十来个小时,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说:勿碍。再叫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是为第二次遭的水灾。

⑤第三次遭的是冻灾,其情形是这样的。水仙花在缘缘堂里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春寒太甚,患难迭起,其生机被这些天灾人祸所阻抑制,始终不能开花,直到我要离开缘缘堂的前一天,它还是含苞待放。我此去预定暮春回来,不见它开花又不甘心,以问阿毛,阿毛说:用绳子穿好,提了去!这回不致忘记了。我赞成。于是水仙花倒悬在阿毛的手里旅行了,它到了我的寓中,仍旧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过了,不开花。惊蛰过了,又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缘故。就挪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房间内少了一盆水仙花也没有人查问。

⑥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啊呦!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一看,盆内的水连底冻,敲也敲不开;水仙花里面的水分也冻,其鳞茎冻得像一块败石头,其叶子冻得像许多翡翠条。赶快拿进来,放在大炉边,久而久之,盆里的水溶了,花里的水也溶了,但是叶子很软,一条一条弯下来,叶尖儿垂在水面。阿毛说:乌者。我觉得的确有些儿,但是看它的花蕊还是笔挺地立着,想来生机没有完全丧尽,还有希望。阿毛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我赞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从房中移到灶间。是为第三次遭的冻灾。

⑦谁说水仙花清高?它也像普通人一样,需要烟火气的,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来,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小题1】下列对水仙花的遭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仙花第一次遭的是旱灾:搬家到缘缘堂被遗忘在饼干箱里三天多。
B.水仙花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孩子们拔出洗雨花石被浸泡在脸盆里十来个小时。
C.水仙花第三次遭的是冻灾:放到阳台上晒太阳未搬回屋被冻了整整一夜。
D.水仙花几经劫难,买来两个多月后终于开花了,让“我”心中大快,感慨万千。
【小题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水仙花几经劫难依然绽放,赞美了水仙花顽强的生命力。
B.文中水仙花的几次劫难既有天灾更是人祸,揭示了生命的无常。
C.文中水仙花度过几次劫难都离不开阿毛的关心与呵护,赞美了阿毛对生命的热爱。
D.本文借水仙花几经劫难依然绽放,揭示了人间事事只要生机不灭就有希望的道理。
【小题3】从全文来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取倒叙方法,设置了悬念,先写水仙花今天方才开花,再写水仙花开花前的几经劫难。
B.本文首尾都写到了今天花开,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C.本文熔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D.本文叙述三次劫难时,都采用“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其情形是这样的”和“是为第一次遭的旱灾”的形式,使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层次清晰。
【小题4】本文是一篇(     
A.小说B.戏剧C.散文D.童话
【小题5】结合本文内容,请选出对阿毛性格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解人意B.头脑灵活C.任劳任怨D.热爱生活,
【小题6】品读本文,请选出与本文语言特点的不相符的一项是(     
A.率真B.隽永C.幽默D.绚丽
【小题7】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章题目“生机”的含义。
【小题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一看,盆内的水连底冻,敲也敲不开;水仙花里面的水分也冻,其鳞茎冻得像一块白石头,其叶子冻得像许多翡翠条。
【小题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