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卷楼记

【元】郝 经

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金源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

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蠹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将畀之。鞅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

(节选自《陵川集》)


【注】金源:金朝女真族发祥兴王之地,代指金朝政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B.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C.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D.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地区名,初为汉武帝在阴山、贺兰山脚下黄河草原所设的朔方郡,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后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B.方伎:也作方技。古代指医病、占卜、星象之类的技艺,也指医药之书。
C.樽俎:酒杯和礼器,泛指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作为宴席的代称。古代酒器有很多种,如卮、角、爵、觥、筹、簋等。
D.蠹鱼:一种蛀蚀衣物、书籍的小虫。白居易有诗云: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说的也是这种小虫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卷楼,因藏书多而名之。其实它的藏书不只万卷,只是取其整数罢了,而且书籍涉及门类繁多,贾侯将之分为九类。
B.万卷楼的拥有者贾侯,在四处豪杰峰起的金朝末年,在别人囤积谷粟、布帛、金银财宝,甚至吞并土地的时候,他却收集书籍,劝人尊师学习。
C.贾侯搜集河朔地区的书籍,并建楼以藏之,同时他又将书籍按类别等次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他最尊重经书,所以把六经放在了最上面的地方,而其他书法及名画则放在了最下面。
D.贾侯仰慕蔡中郎的雅行,希望藏书免为蠹鱼之食,自己和子孙都能听到郝经的精辟讲解,更希望藏书能用世济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
(2)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
2020·辽宁沈阳·模拟预测
知识点:其他元代作家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断句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取材于《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三)


注释: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③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道未                           笃:坚定
B.今夫乾没氏之               属:下属
C.书以为食                       鬻:卖
D.予大夫士之爱公者          意:料想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舍娄公所                       小隐山林
B.往来大夫士多之赋诗       之名耳
C.古人隐于农                    请以韩伯休事终其说
D.故山林为小隐                 诗酒游诸公间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这样以后才算是隐者
B.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
缩敛着肩膀(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
C.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清廉和清高,一定是古人隐居所坚决追求的,你何必怀疑呢
D.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我本逃名,乃今为女子所知!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先生的小书斋叫做“市隐斋”,娄先生想得到李生为他写的记。
B.某些心存侥幸、谋取利益的人言行不一,竟自我标榜为隐士。
C.李生认为娄先生的行为不妨碍他的廉正和清高,娄先生是真隐士。
D.作者认为娄先生的这种行为是为了扬名,与韩伯休是不一样的。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对“隐”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改封襄王为寿王,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二年,祠南郊,中外官皆进秩。彭惟节与冯拯争列,准堂帖戒拯。拯愤极,陈准擅权,疏岭南官吏除拜不平数事。广东转运使康戬亦言:吕端、张洎、李昌龄皆准所引。准犹力争不已,持中书簿论曲直于帝前。帝不怿,罢知邓州。

真宗即位,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时,契丹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准曰:“是狃我也,请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帝乃议亲征、幸澶州。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相持十余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时威虎军有伺床子弩者,发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密奉书请盟。

准在相位,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又颇自矜澶渊之功,王钦若深嫉之,譬之博者孤注,短准。帝愀然。越明年,罢为刑部尚书、出知陕州。天禧三年,进尚书右仆射。时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准请太子监国。已而,罢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旋降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乾兴元年,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在雷州逾年,卒,归葬西京。准殁后十一年,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后又赐谥曰忠愍。

(改编自《宋史·列传四十·寇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B.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C.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D.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字平仲”,其名其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后起字,作为对名的解释和补充。还有些名与字是协同关系,例如宋端己字耻夫。
B.“《春秋》三传”是阐释《春秋》的三部儒家经典。替经书作注的著作叫“传”,“《春秋》三传”即《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左传》成就最高。
C.“真宗”是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庙号,“景德”是真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
D.“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这些事务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用语,比如考核官员的资历和劳绩叫“铨”,晋升叫“进”,京官外调叫“出”,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寇准才智出众。他年少得志,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他澶渊趣驾,安定河北,屡进忠言,虽功高名重,深得皇帝赏识和信任,但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屡遭贬谪。
B.寇准生活豪侈,以畅饮为乐事。家中没有点过油灯,即使是厨房厕所这样的地方,也一定点着蜡烛。常常关上府门解下客人拉车的马来留客。
C.寇准深谋远虑。寇准在立储问题上得到两朝皇帝的赏识。他建议皇帝立储不要听信身边的妇人、宦官和近臣的意见,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可为万世龟鉴。
D.寇准性情刚直,对事不对人。他想把事情办好,能拽住皇帝的衣服进谏,对冯拯签押下达告诫文书。当然,跟丁谓开“溜须”的玩笑,也可以说是不慎之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准在相位,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又颇自矜澶渊之功,王钦若深嫉之。
(2)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B.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C.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D.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已经成人,可以加冠行礼,但身体还不够壮实。
C.元和,唐代时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