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适中0.65 引用8 组卷387
下面的语段在语法、标点方面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全球2000~2017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2020·山东泰安·模拟预测
知识点:标点符号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轼对于人生与文学有两种彻悟。第一种是他用“水”去理解世界与文学的本质。他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在官场上、在生活中、在艺术世界里,他总是表现得如水般变化多端。

苏轼的第二种彻悟是他始终站在“人”的角度思考社会,顺应人性的趋势,倡导培养人性的善质。正是因为苏轼始终坚信“人”的因素比“法”的因素更重要,所以当新法推行的时候,他看到了新法的不妥;当旧法复辟的时候,他又看到旧法的不足:他始终站在“人”的立场上,对具体的法度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于是新党、旧党都反感他,一贬再贬,从黄州到儋州。遂使他后半辈子一直____________。 从表面上看,他的变化多端害了他。但有趣的是,他不同于那些____________的小人,而是始终逆风而动。他的变化多端。本质上是坚定不移;他的立场无常,本质上是初心不改。写于贬谪黄州期间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便体现了苏轼___________ 的意志。一个最擅长创新、反思、变化的人,却对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固执保守,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苏轼让这样的奇迹不断发生,于是他把人生过成了一段____________的传奇。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颠沛流离                 见机行事               岿然不动                 空前绝后
B.穷困潦倒                 顺风使舵               坚不可摧                 空前绝后
C.颠沛流离                 顺风使舵               坚不可摧                 无与伦比
D.穷困潦倒                 见机行事               岿然不动                 无与伦比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最擅长反思、变化、创新的人,却对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固执保守,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B.一个最擅长变化、反思、创新的人,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固执保守,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C.一个最擅长反思、变化、创新的人,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比固执保守,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D.一个最擅长变化、反思、创新的人,却对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固执保守,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古语说得好:“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国语·楚语》)
B.纸条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对不起,我不小心碰坏了您的杯子。”
C.如果想了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英国汉默尔顿编著)。
D.一位老人提着刚买来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小题1】“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这几句话描写了暴雨中的槐树,请赏析其修辞特色。
【小题2】文中的三处重叠形式“久久”“轻轻”“痛痛快快利利索索”,说说它们和“久”“轻”“痛快利索”相比,语义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小题3】下列选项中和文末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别里科夫说:“一个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C.“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           于农耕文明。勤于劳动、善于创造是中华民族最为鲜明的伟大品格。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           的农业景观:从热闹非凡的节庆活动,到           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相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名片,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精神追求,而劳动教育正是           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如何让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学生中弘扬传承,源头活水就在于文化的精神指引。这样的精神指引在新时代,学生在劳动中切身感知和找寻到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正是由于对劳动的崇尚与尊重,因此我们才拥有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拥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根植   巧夺天工   丰富多彩   弘扬B.来源   鬼斧神工   活色生香   传扬
C.来源   巧夺天工   活色生香   弘扬D.根植   鬼斧神工   丰富多彩   传扬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词语“名片”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无情地将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一段字正腔圆的念白,解了大伙的燃眉之急。
D.上海市公安局发布消息,长三角地区户籍类证明统一调整名称为“户籍事项证明”。
【小题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如何让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学生中弘扬传承,源头活水就在于文化的精神指引。
B.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相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名片”。
C.这样的精神指引在新时代,学生在劳动中切身感知和找寻到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
D.正是由于对劳动的崇尚与尊重,因此我们才拥有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拥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