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论梁元帝读书

[明]王夫之

①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①,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②、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        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③之区区者乎?

②呜呼! 岂徒元帝之不仁,而读书止以导淫哉?宋末胡元之世,名为儒者,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于身心何与耶? 于伦物何与耶? 于政教何与耶?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执而误人之国家;则亦与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者奚别哉?故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④,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

(节选自《读通鉴论》,有删节)


【注】①影迹: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②六博投琼:古代博戏名。③取青妃白:指卖弄文字技巧。④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程门弟子谢良佐录五经语作一册,程颢见之,谓曰“玩物丧志”。
【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可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虚词是(     
A.而B.则C.因D.以
【小题3】对第①段论证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元帝的愚昧,肯定“读书万卷”的价值,论证角度全面。
B.指出元帝所标榜的“读书万卷”的夸张不实,驳论针对性强。
C.以元帝所撰著的作品的特点推论其读书心态,论据典型适切。
D.借引他人评价和举赌博事例,剖析元帝之过,论证方法多样。
【小题4】本文“题小而旨意宏深”,请对此加以赏析。
2020·上海普陀·二模
知识点:概括中心意思品味语言艺术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般文言虚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③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⑤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⑧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⑨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⑩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小题1】下列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赂秦耶     率:全部                       ②思先祖父     厥:代词,其
霜露,斩荆棘       暴:bào 暴露       ④暴秦之欲无          厌:厌烦
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⑥始祸焉       速:很快
牧以谗诛   洎:jì     等到               与秦相较       当:应当
⑨或未       易:轻易                       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侵略
A.①③⑤⑦⑧B.①②⑤⑦⑨C.③④⑥⑧⑩D.②④⑥⑨⑩
【小题2】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这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小题3】翻译。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屈原既。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绌:废掉官职。在古代表示“贬官、免官”的词语还有贬、窜、放、谪、左迁、左除、左降、出、免和夺等。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多用楚地方言声韵。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先河。
C.《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民间诗歌,是我国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D.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德才兼备。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
B.因为当时楚国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C.楚国大将唐昧被杀后,屈原识破秦王邀请怀王相会的目的,劝怀王不要去秦国,楚怀王很生气,没有听从屈原的建议。
D.在《离骚》中可以看到他对怀王的眷念,常常一篇之中多次致意。但是始终没有打动怀王的心,可见怀王始终没有觉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詹荣,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

二十二年,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

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入犯,与尚文破弥陀山,斩一部长。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二年卒。

当荣之抚大同也,万达为总督,尚文为总兵。三人皆有才略,寇数入不能得志。自后代者不能任,寇无岁不入躏边,人益思荣等。明年,俺答京师,万达、荣皆已去。论者谓二人在,寇未必至此。万历中,荣孙延为顺天通判,上书讼荣功。赠工部尚书,予恤如制。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

[注]①鲁迷:古国名,一般认为指土耳其帝国,明嘉靖年间曾五次遣使至中国,有友好往来。②讼:通“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大同巡抚……不相能   不相能:才能不高
B.诏荣与锦易任                 易:交换
C.越二年卒                       越:经过
D.俺答薄京师                    薄:逼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右金都御史巡抚甘肃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用之锋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与尚文破之弥陀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
B.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谣/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
C.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谣/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
D.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谣/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18岁成人时另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对人称字是一种尊重。
B.郎中,文中指六部中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六部各司事务。
C.侍郎,本为皇帝侍从官,自隋以后是各部长官的副职,而各部的长官一般称为尚书。
D.乞休,古代官员因为某种原因自请辞去官职,与“乞骸骨”类似,与“致仕”稍有不同。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荣善待友邦,解决问题。巡抚甘肃时,遇上杨信驱赶鲁迷国派遣的贡使与敌人作战,他向皇帝上疏,最终使鲁迷国的人感动心服。
B.詹荣积极作为,巩固边防。担任大同巡抚时,他和同事积极合作,多次击败来犯之敌,还着眼长远,积极建造防御工事、储备粮食。
C.詹荣深受重任,升任兵部左侍郎。因为战功卓著,他多次被朝廷奖赏,后来又被召回兵部,提升为兵部左侍郎,还曾代理兵部尚书事务。
D.詹荣被人怀念,受到追赠。他的后代在他离任大同巡抚后,不能很好地抵抗外敌,人们都思念他,万历年间他被追赠工部尚书。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
(2)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