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雄诞,曹州济阴人。少强果,膂力绝人。杜伏威之起,用其计,战多克,署骠骑将军。初,伏威度准与李子通合,后子通惮其才,袭之,伏威被创堕马,雄诞负逃葭泽中,裒啸散亡,又为隋将来整所窘,众复溃。别将西门君仪妻王勇决而力,负伏威走,雄诞总麾下壮士十余人从之。追兵至,雄诞还拒,数被创,气弥厉,伏威遂脱。

后伏威令辅公祏击子通,以雄诞、棱为副,战溧水,子通败,公祏乘胜追之,反为所挤,士皆走壁。雄诞曰:“子通狃于胜,无营垒,今急击之,必克。”公祏不从。雄诞独提私卒数百,衔枚夜往,乘风火之,子通大败走,度太湖。武德四年,与子通战苏州,却之。子通以精兵保独松岭,雄诞遣将陈当率千兵出不意,乘高蔽崦,张疑帜,夜缚炬于树,遍山泽。子通惧,烧营遁,保余杭,雄诞追之。歙守汪华在郡称王且十年,雄诞还师攻之,华以劲甲出新安洞拒战,雄诞伏兵山谷,以弱卒数千斗,辄走壁,华来攻,壁中奋殊死,不可下。会暮还,雄诞伏兵已据洞口,不得归,遽面缚降。以前后功授歙州总管,封宜春郡公。

伏威入朝,以兵属雄诞。辅公祏将反,患其异己,纵反间,阳言得伏威教,责雄诞贰。雄诞素质直,信之,乃归卧疾。公祏夺其兵遣西门君仪谕计雄诞始悔寤曰天下方靖王在京师当谨守籓奈何为族夷事雄诞虽死谊不从公祏遂缢之。

雄诞爱人,善抚士,能致下死力,每破城邑,整众山立,无丝毫犯。死之日,江南士庶为流涕。高祖嘉其节,以子世果袭宜春郡封

(节选自《新唐书·王雄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祏夺其兵/遣西门君仪谕计雄诞始悔寤/曰/天下方靖/王在京师/当谨守籓/奈何为族夷事/雄诞虽死/谊不从/
B.公祏夺其兵/遣西门君仪谕计雄诞/始悔寤/曰/天下方靖/王在京师/当谨守籓/奈何为族夷事/雄诞虽死/谊不从/
C.公祏夺其兵/遣西门君仪谕计/雄诞始悔寤/曰/天下方靖/王在京师/当谨守籓/奈何为族夷事/雄诞虽死/谊不从/
D.公祏夺其兵/遣西门君仪谕计/雄诞始悔寤/曰/天下方靖/王在京师/当谨守籓/奈何为族夷事雄诞/虽死/谊不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袭击敌人时常用。
B.禽,捕捉,捉住。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擒”。再如“尊”与“樽”、“知”与“智”等也属这一现象。
C.士庶,指士大夫和庶民,也指士族(大姓豪族)和庶族(与士族相对的寒门)。文中指士丈夫和庶民。
D.袭宜春郡封,袭指继承爵位,宜春郡封,是执掌宜春郡并获得那里的赋税等,这是对功臣后代的封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雄诞有勇有谋,敢于赴死。杜伏威起兵后,采用他的计策,出战大多取胜;在李子通偷袭杜伏威时,杜伏威在王雄诞等人的舍命帮助下脱险。
B.王雄诞善察敌情,果于决断。在与辅公祏攻击李子通之战中,王雄诞观察到李子通的弱点,大败李子通;苏州之战,王雄诞又用计擒获李子通。
C.王雄诞平定地方,因功受封。歙州汪华在郡称王,王雄诞率军攻打,汪华率领精兵拒战,因被伏兵断其归路而被俘;王雄诞因功被封为宜春郡公。
D.王雄诞为人正直,普待兵民。王雄诞在辅公祏反叛时不与其同流,被辅公祏缢杀;王雄诞善待士卒与百姓,被害之日,江南士民无不为之流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诞负逃葭泽中,裒啸散亡,又为隋将来整所窘,众复溃。
(2)辅公祏将反,患其异己,纵反间,阳言得伏威教,责雄诞贰。
2020·辽宁葫芦岛·二模
知识点:宋祁(998-1061)欧阳修(1007-1072)文言文断句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李希烈寇襄城。诏问策安出,贽言:“劳于服远,莫若脩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又言:“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杰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车乘之在关中者,与列于厩牧不殊;财用之在关中者,与贮于帑藏不殊。一朝有急,可取也。陛下幸听臣计。”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帝问贽事切于今者,贽劝帝:“群臣参日,使极言得失。若以军务对者,见不以时,听纳无倦。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贽本畏慎,未尝通宾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始,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然小心精洁,未尝有过。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所言皆剀拂帝短,恳到深切。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既放荒远,常阖户,人不识其面。又避谤不著书,地苦瘴疠,只为《今古集验方》五十篇示乡人云。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B.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C.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D.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宏辞,始于唐代,是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一种。
B.东宫,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常借指太子。
C.翰林学士,官名,始设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
D.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军礼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年轻有为,才思敏锐。十八岁中进士,为天子所倚重,处理政事,得心应手;对于国家治理,认为要兼采天下之智。
B.陆贽谨慎自守,刚直不阿。身居高位,不交接宾客;对于任用裴延龄坚决反对,也因此受到排挤,惹恼顺宗皇帝而被贬。
C.陆贽忠于朝廷,结局悲惨。早年被征召做翰林学士,尽忠职守,直言敢谏,但最终因为小人谗害,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
D.陆贽勤于政事,关注民生。尽心辅政,常在宫中参与谋划决策,号称“内相”;身处乡野,编辑医书,服务于当地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
(2)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   ②仪注:制度,仪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制于亿岁殿,奏事                                                         称:符合
B.寻而兄神基下狱                                                               当:判处、判罪
C.此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诚:确实
D.神庆尝受诏张昌宗                                                               推:推荐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2)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小题4】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谏,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帝悟,即撤其署。帝欲以内外从官普号定难元从功臣。贽曰:宫官具寮,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难则尝之,何定之云?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帝乃止。

李怀光有异志,欲怒其军使叛。李晟密言其变,因请移屯。不阅旬,怀光果夺两节度兵。行在震惊,遂徙幸梁。俄以劳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

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天下固多亵人(1),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俄以丧解官,客东都。服除,以权知兵部侍郎,复召为学士。贞元七年,罢学士,以兵部侍郎知贡举。明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兵部尚书,谥曰宣。

(选自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


注:(1)亵人,受宠幸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B.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C.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D.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本文唐德宗流亡所居之处也称行在是避讳的说法。
B.东都,京师以东的都城,历代地点不一,其中唐代京都在长安,东都在洛阳。
C.判,古代官员以较高官职兼任较低官职,或者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地方官。
D.赠,古代官员死后朝廷将官爵或荣誉赐予死者的家人,是对功臣的奖励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早在德宗皇帝还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闻陆贽的名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B.德宗皇帝流亡梁州,想把随他一起逃难的官员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认为这些官员吃了一些苦,但并没有功劳,也没有平定祸难。
C.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派浑瑊查访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这些人回到宫中。经过陆贽进谏,德宗皇帝表面收回成命,但还是派人把宫人送到行宫。
D.陆贽推荐李巽担任度支,皇帝先是很认同,后又改用裴延龄。裴延龄依靠花言巧语献媚钻营,得到皇帝宠信,引起了天下人的憎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
(2)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5】陆贽劝谏皇帝不要查访在战争中逃散的宫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