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孝的社会价值与教的社会价值是统而为一的,不仅如此,由于血亲意义上的朴素性和普泛性,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

“百善孝为先”,孝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朴素感情。这种朴素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教”的伦理学基础因而就是孝。“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先民倾向于认为,一个能够做到孝与悌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而这正是教的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

再者,关于行孝与学文的关系。古人认为人们只有在具有基本内在伦理准备的基础上,行有余力,则可以学文。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里,孝为本,学文为末,本立而道生。反过来讲,学文的终极目标也在于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换言之,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而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学不学文,而在于学文的目的是什么,不在于学到了多少文,而是这些文具有多少伦理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立足血亲意义上的孝,达到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圆融和谐,这条道路,也就是由“德”而提升为“道”的道路。

在现代,许多论者认为提倡孝是一种悖于现代化的退步行为。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孝,不是“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愚忠、愚孝,而是在本真的意义上拓展而成的达到个体与群体和谐共处的伦理纽带。本真的孝是平等性而非片面性的,是正常而非反常的,是生成拓展的而非家族本位的。孝常相对于慈,所以并非“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体现了亲子的平等性;原始形态的孝是子对亲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所以并非只是出于哗众取宠或入仕进阶的功利需要的愚孝或伪孝,而是一种自然情感的真诚流露;孝虽原为奉养父母,但却可以拓展为家国天下的一种精神依据,对个体而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对国家而言,“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孝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如果使孝的含义由奉养父母提升为奉献于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那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将是圆满和谐的,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最为根本的教育价值。

(摘编自《<论语>解读》)

【小题1】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的一项是(     )
A.“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个人与社会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
B.在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上,孝与教是一致的。
C.孝是学文的内在伦理基础,孝与教是本与末的关系。
D.孝原为奉养父母,但它可以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述了孝的社会价值后,指出孝与教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B.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大量的引用增强了论据的说服力。
C.文章按伦理道德、伦理价值、最高含义顺序递进,论证孝与教的关系。
D.文章区分了愚忠、愚孝、伪孝与本真的孝,指出孝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学校推行忠心、爱心、关心、信心、孝心教育,孝心教育应该是最基础的伦理教育。
B.一个人只要不“恶于人”“慢于人”,就是一个具备孝悌品德的人。
C.当前的应试教育与古代的学文一样具有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的作用。
D.从古至今,提倡孝都是一种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行为。
19-20高二下·甘肃武威·期中
知识点:学术论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