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 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 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征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器,指国家的珍宝重器、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文中指治国之才。
B.中书令,古代官职名,唐时与侍中、尚书仆射并为宰相,共议国政。
C.食邑,古代中国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
D.守文,本指遵循文王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意义类于“守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
B.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因此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
C.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到了晚年身体多病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房玄龄孝顺老人,谨于治家。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19-20高三下·重庆沙坪坝·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唐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令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B.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C.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D.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文中指幼年丧母。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独,老而无子的人。
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C.“摄”有代理的意思,“摄吏部尚书”就是代理了吏部尚书的职务。
D.“赠”,文中指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官吏已死的长辈追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周早年经历坎坷。途径汴州时,他受到县令崔贤的羞辱,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继续向西入关进京,谋求更大的发展。
B.马周才能非凡。太宗见到他为常何代拟的条陈后,急切地要见到他。甚至派常何四处找寻他、敦促他入官。
C.马周深得宠信。在赏赐给马周的书件里,太宗鼓励他要成为竭忠尽力的股肱重臣。
D.马周虑事周全。病重之后,他烧掉了写给皇帝的奏章,表示自己不想靠暴露君王过错来为自己博取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2)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农庚星,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卷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祿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救,还浔阳,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靧(huì)面:洗脸。古代春日取花和雪水涤面,谓可使面生华容。④擿(tì):挑剔,挑拨。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龙初,还,客巴西遁:隐藏
B.南人会稽,与吴筠       善:交好
C.永王璘为府僚佐       辟:征召
D.还浔阳,事下狱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母梦长庚星,以命之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知章见文,叹曰       欣于所遇
C.帝赐食,亲调羹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白犹与饮徒醉       使毕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年轻时即显露才华,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特别惊异,称赞李白“天才英特”,完全能赶得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B.李白和吴筠关系友好,吴筠进京,他也到了长安;经贺知章引荐得玄宗赏识,进而供奉翰林。
C.李白生平爱酒,在任城时为“竹溪六逸”之一,居长安时长在街市饮酒,成为“酒中八仙人”之一。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璘幕下当僚佐,李璘失败李白论罪当斩。由于当初在并州时李白曾救过郭子仪,这时郭子仪全力营救,终于免于斩刑。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曾祖仁本,仕为礼部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纯,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贵,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承缺,帝曰:“赵憬堪此。”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太子太傅,谥曰贞宪。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B.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C.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D.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品,文中指官员的某个等级。古代把主要官职分为九等,从最高一品到最低九品。
B.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唐朝时,与唐频繁通使,经济文化关系密切。
C.赠,文中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先辈追封官爵。
D.家庙,即祖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活动场所,古代的普通家庭和有官爵者都建有家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憬精通治理。他精通为政之道,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选贤、节用等,经常向皇帝进言,得到皇帝的嘉奖。
B.赵憬遭到排挤,愤愤不平。窦参想把赵憬贬为刺史。皇帝没有答应,赵憬与陆贽共事,陆贽比较强势。把赵憬调职,赵憬感到不平,多次称病。
C.赵憬深得信任,考绩优良。他被皇帝点名担任要职;年终评定考核等级,他因有贪污嫌疑,请求降级,但有关官员还是提升了他的考核等级。
D.赵憬清廉节俭,为人宽容。他身居高位,但不讲求排场,不置产业,他跟令孤峘、崔儆有过节,后来却不顾前嫌,先后提拔了这两个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2)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