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崇祯进士,官御史。顺治二年,以荐起原官,巡按甘肃。请开马市以柔远人,下部议行。凉州兵劫参议道廨,捕得倡乱者二十馀人,琯疏言西陲兵骄悍,由明季专事姑息,养奸滋乱,宜用重典。上命悉诛之,并诏后有犯者,首从骈斩,着为令。

四年,授江宁学政。七年,还京,掌河南道。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请输银万,又括诸项羡馀,得九万三千,请以助饷。琯疏言淮、扬连年水旱,惟华输饷皆分派属吏,仍取自民间,乞赐察究,会巡漕御史张中元发惟华贪黩状,逮治夺官。琯又劾郧阳抚治赵兆麟,甄别文武属吏,荐举多至数十,纠劾仅一二微员,上为责兆麟,并诫诸督抚不得劾微员塞责。九年,授顺天府府丞。

十二年,迁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初属兵部督捕,部议改归大理寺,琯疏言其不便,乃设兵部督捕侍郎专董其事。又言:“逃人日多,以投充者众。本主私纵成习,听其他往,日久不还,概讼为逃人。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下九卿议,改为流,免籍没。又言窝逃瘐毙,妻子应免流徙,时遇热审,亦应一体减等。上责其市恩,下王大臣议琯巧宽逃禁,当坐绞,上宽之,降授通政司参议。德州诸生吕煌窝逃事发,州官当坐罪,琯持异议。王大臣劾琯,因追议琯前请热审减等为煌地,坐夺官,流徙辽阳,卒於戍所。上既许归葬,并宥其孥还故里。

(选自《清史列传三十一》,有删改)


[注]①羡馀:盈余,剩余。②热审:明朝开始的一种审判制度,是在暑热季节到来之前,对在押的没有审判定罪的囚犯进行清理发落的制度。③为……地,即“为之地”,代为疏通说情。④孥:妻子和儿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B.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C.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D.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与上文“崇祯”都是年号。自汉武帝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河道、海道等调运物资的一种专业运输行为,主要是南粮北调。从文中来看,是利用河道运输。
C.御史,秦朝以前是史官,秦以后成为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
D.八旗,是清代统治者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旗人平时皆民,战时皆兵,初期战斗力较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琯善于治理边事。他采取怀柔政策安抚边民,用严厉的刑罚镇压暴乱,刚柔并济,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
B.魏琯敢于进谏弹劾。他在掌管河南道的时候,体恤民众,对于贪赃及枉法的官员大胆揭露,上奏朝廷。
C.魏琯变革法律条文。他在任大理寺卿时,针对逃人,提出建议,但因为希望减轻获罪官员的刑罚触犯皇帝而被贬官。
D.魏琯能够恪尽职守。他在明朝时就担任官员,清时继续担任朝廷重要职务,在任职期间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小题4】结合材料分析魏琯被流放的具体原因。
【小题5】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9-20高一下·山东枣庄·阶段练习
知识点:张廷玉分析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成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初,三杨执政,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怒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B.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C.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D.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寓意大明王朝能够永世安乐。
B.秩满,“秩”,为古代官吏的俸禄或者官职级别,“秩满”就是指官吏任期届满。
C.伏阙,指古代臣子拜伏于宫阙之下,即宫殿前的台阶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D.外艰,按旧制,父亲去世,子女须按礼持丧三年。母亲去世,则称为“内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深受重用,得到越级提拔。在增设各部右侍郎为巡抚时,皇上亲自点名,破格提拔他担任兵部右侍郎,做河南、山西巡抚。
B.于谦敢于上疏,大胆兴利除弊。他做河南、山西巡抚时,亲自走访百姓,考察当地应该要兴办和革新的各项事情,并逐一奏请。
C.于谦清正廉洁,从不巴结权贵。他每次进京奏事,都是两手空空,从不对朝中官员进行贿赂,朝中那些权贵对此都感到很失望。
D.于谦为民请命,深受吏民拥戴。他洗冤除害,借粮,筑堤,为吏民办实事,深受拥戴,以至于他被贬时,吏民上书请求留任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②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怒望,擅举人自代。
【小题5】二十万山东、山西流民涌入河南,于谦是怎样处理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弘治七年迁陕西按察使。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使其将牙兰守之。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进不可,乃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十一月,诸军俱会。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进出帐外劳军,慷慨曰:“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将士皆感奋。夜半风止,大雨雪。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官军四面并进,拔其城。贼退保土刺。土刺守者八百人,诸军再战不下。问其俘,则皆哈密人为牙兰所劫者,进乃令勿攻。或欲尽歼之,进不可,遣使抚谕即下。录功,加右副都御史。明年移抚陕西。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边将屡败。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京军御之,无功。言官劾辅等玩寇,并论进,致仕去。正德元年为尚书。应诏陈时政八事,极言内监役京军,守皇城内侍横索月钱诸弊,多格不行。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中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进言:“边将出万死馘一贼,始获晋级。此辈乃冒滥得之,孰不解体?”进性通敏。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徇其意,而瑾终不悦。欲去进用刘宇代。未几,削其籍。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军出雇役钱,失勾校,欲籍其家。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B.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C.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D.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各级政府发布命令。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也称“致事”“致政”。
D.秩,本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进临危受命。哈密被攻陷时受举荐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火筛进犯大同时又受命与金辅等带兵御敌。
B.许进有勇有谋。收复哈密时,他面对恶劣天气,慷慨陈词激励将士;攻打土刺时,他止有度,减少了无谓牺牲。
C.许进正直敢言。正德元年担任尚书时陈述时政,直言京城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还曾进言反对不合格的官员滥于晋升。
D.许进通达机敏。对权臣刘瑾虚情敷衍,虽差点被削除官职、没收家产,终因刘瑾被诛得以幸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半风止,大雨雪。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
(2)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弼,其先定远人,后徙临淮。善用双刀,号“双刀王”,初结乡里,依三台山树栅自保。逾年,帅所部来归。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擢元帅。下兰溪、金华、诸暨。援池州,复太平,下龙兴、吉安。大战鄱阳,邀击陈友谅于泾江口。从平武昌,还克庐州。拔安丰,破襄阳、安陆。取淮东,克旧馆,降士诚将朱暹,遂取湖州。迁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

进围平江,弼军盘门。士诚亲帅锐士突围,出西门搏战,将奔常遇春军。遇春分兵北濠,截其后,而别遣兵与战。士诚军殊死斗。遇春拊弼臂曰:“军中皆称尔健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曰:“诺。”驰骑,挥双刀奋击。敌小却。遇春帅众乘之,吴兵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士诚马逸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自是不敢复出。吴平,赏赉甚厚。

从大军征中原,下山东,略定河南北,遂取元都。克山西,走扩廓。自河中渡河,克陕西,进征察罕脑儿,师还。洪武三年,授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十一年副西平侯沐英征西番,降朵甘诸酋及洮州十八族,杀获甚众。论功,封定远侯,食禄二千石。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至大理,土酋段世扼龙尾关。弼以兵由洱水趋上关,拔其城,擒段世,鹤庆、丽江诸郡以次悉平。加禄五百石,予世券。二十年,以副将军从冯胜北伐,降纳哈出。明年复以副将军从蓝玉出塞。深入不见敌,玉欲引还。弼持不可,玉从之。进至捕鱼儿海,以弼为前锋,直薄敌营。走元嗣主脱古思帖木儿,尽获其辎重,语在玉传。二十三年奉诏还乡。二十五年从冯胜、傅友德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同召还,先后赐死。爵除。

(节选自《明史·王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B.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C.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土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D.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人常将“中国”“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B.洪武,年号,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古人将它与“干支纪年法”并行纪年。
C.世券,又称铁券,世代享受某些特权的凭证,帝王常将它赐给身边宠爱的妃嫔。
D.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专权世代相传,“世袭指挥使”指世代可继续担任指挥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弼武艺高强,善于打仗。他擅长使用双刀,有“双刀王”之称,太祖提拔他任元帅,先后攻下兰溪、金华、诸暨、太平、龙兴、吉安。
B.王弼奉诏返乡,赐死削爵。他奉诏还乡后,跟随冯胜,傅友德到山西、河南选练士兵,皇帝将三人同时召还京城,将他们赐死并剥夺了爵位。
C.王弼屡辅主将,平定边疆。他以副将军身份跟从冯胜北伐,收降纳哈出;又以副将军身份跟从蓝玉出塞,担任前锋,赶走了脱古思帖木儿。
D.王弼战功赫赫,屡受赏赐。他在围攻平江时立下战功,后来得到了丰厚奖赏;在随沐英、傅友德等讨伐西番、云南后,他被封为定远侯,食禄二千石。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春帅众乘之,吴兵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
(2)弼以兵由洱水趋上关,拔其城,擒段世,鹤庆、丽江诸郡以次悉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