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8 组卷3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悆,字泰然,益都人。大观三年进士,授邠州司法,谳狱详恕,多所全活,为邓城令,满,耆幼遮泣,不得去。

调高密。俗尚嚣讼,悆摄县事,剖决如流,事无淹夕,民至怀饼饵以俟决遣。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以淮西宣抚知庐州。刘豫子麟合金兵大入,民情汹惧。时金人出入近境,悆求援于宣抚司,不报。又遣其子自间道赴朝廷告急,虽旌其子以官,而援卒不至。帝方下诏亲征,而诏亦不至淮甸,喧言将弃两淮为保江计。念录诏语揭之郡县,读者至流涕,咸思自奋。监押阎仅死于贼,余众来归,州帑匮竭,无以为赏,悆悉引班坐,犒以酒食,慰劳之,众皆感励。募庐、寿兵得数百,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走度淮。

麟复以步骑数千至合肥,谍言兀术为之殿,人心怖骇,不知所为。会京西制置使遣牛皋统兵适至,悆顾左右曰:“召牛观察来击贼。”皋素勇甚,以二千余骑驰出,短兵相接,皋免大呼曰:“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寇畏其名,遂自溃。以悆克复守御功,加徽猷阁待制。

初, 宣抚司既不以一卒援诸郡,但令焚积聚,弃城退保,文移不绝于道,又请张浚督行之。浚檄悆度其宜处之,悆谓:“残破之余,兵食不给,诚不能支敌。然帅臣任一路之责,誓当死守。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力陈不可,浚韪其言,而卒全活数州之众。寻诏诣阙,军民号送之。积官至左朝议大夫,爵益都县伯。卒,赠左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仇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B.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C.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D.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品级。本文中的“满秩”指官吏任期结束。
B.丞,指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也指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府丞、县丞等。
C.殿,后也。古代行军时,处在前面曰启,处在最后曰殿,如殿后、殿军等。
D.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胸部的装具。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称“甲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仇悆宽厚待民,深受爱戴。他在邠州任职期间,审理案件非常谨慎宽厚,保全了许多人;担任邓城令,离任时百姓拦路哭泣,不愿意让他走。
B.仇悆临危受命,善励士民。在朝廷将要放弃两淮以保全长江时,仇悆抄写诏书公布到郡县,读到的人都流下眼泪,都想自告奋勇去杀敌。
C.仇悆遭遇强敌,善于借力。敌兵进犯合肥,人心惶恐,他请曾四败兀术的将领牛皋御敌,敌兵害怕牛皋,争相逃命。他因功加徽猷阁待制。
D.仇悆恪尽职守,力陈保城。针对宣抚司三令五申弃城退守的命令,他据理力争,认为将帅应坚守职责,誓死守卫淮西,终使数州之众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走度淮。
(2) 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
2020·河北保定·二模
知识点:《宋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壁字季章。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以父任入官,后登进士第。召试,为正字。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侂胄意不怿。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疏奏,秦桧坐追王爵。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壁言:“事势未集,亦权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后兵败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谪居抚州。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B.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C.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D.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贬官三级。
B.传檄,指传布檄文。檄文指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C.谥文懿,谥号是古人对死去的地位高的人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文懿”是褒扬的谥号。
D.群经,指儒家经典;百氏,指诸子百家。群经百氏都是科举时代儒生应试考查的内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壁聪颖好学,著作颇丰。他年轻时每天诵读一万多字,所写的文章精深博大;求学如饥似渴,涉猎广泛,撰有多部著作。
B.李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先是反对韩侂胄草率用兵,后因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又建议贬斥秦桧以振奋人心。
C.李壁敢于担当,无辜被贬。他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韩侂胄执意用兵,兵败被杀,御史叶时认为李壁反复无常,将他贬到抚州。
D.李壁精于谋略,平定贼兵。平定贼兵的过程中,他调兵遣将,反对火攻,建议采取断汲路与粮道的长围之法,最后贼兵被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
(2)事势未集,亦权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延广①,初在襁褓中,遭王景崇之难②,乳母刘氏子代延广死,行丐抱持延广至京师,还父仁矩。仁矩历通、祁、雄三州刺史,悉以补牙职。仁矩在雄州日,虏数十骑白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悉禽其余党,持首级以献,仁矩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闻,手诏褒美,锡赉甚厚。太平兴国初,出护延州军兼缘边巡检,善抚士卒,下乐为用。会西北戎入寇,边人扰乱,求可使微巡者。近臣言:“延广将家子,习边事无出其右。”延广时被病,强起之,充同、鄜、坊缘边都巡检使。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叛卒刘渥啸聚亡命数百人,寇耀州富平县,谋入京兆,所过杀居民,夺财物,关右骚然。延广率兵数百,自间道追之,会渥于富平西十五里,渥众千余人,相持久之。渥素惮延广,传言:“我草间求活,观死如鸿毛耳,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一旦之命于锋镝之下?”延广怒,因击之,挺身与渥斗大树下,断其右臂,竟杀渥。渥素号骁勇无敌,既死,贼众辟易不敢近,乘势大破之,关右晏如。上嘉之,擢拜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扰夏台,会赵保忠阴结继迁,朝廷命骑将李继隆率兵问罪,以延广护其军。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言讫而卒,年五十。上闻之为出涕,赗赙甚厚,以其子为六品正员官。

(选自《宋史·列传十三》,有删改)


[注释]①侯延广:北宋名将侯益之孙、侯仁矩之子。②王景崇之难:侯益驻守凤翔,王景崇要谋反,侯益、候仁矩逃入京师汴梁避难,王景崇将侯益留在凤翔的家人七十多口斩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
B.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
C.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
D.至道二年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疾己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寸功以报上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襁褓,“襁”指背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以“襁褓”代指婴儿。
B.牙职,“牙”指牙旗,军旗的一种。牙职即牙前将校级武职,古代为军中的低级武官,
C.关右,古时习惯称西方为右,如山西又称山右,“关右”应指关西,即函谷关以西地带。
D.《宋史》,为二十四史之一,与北宋司马光负责编撰的《资治通鉴》属同一史书体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延广世出名门,经历传奇。他的祖父父亲均为当时名将,在“王景崇之难”中,乳母刘氏舍已命相救,他才回到父亲身边。
B.侯延广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他曾带领几名骑兵斩杀入侵雄州的敌人首领,并活捉全部余党,还剿灭了以悍匪刘渥为首的叛乱。
C.侯延广素有威名,深得人心。他善于安抚手下的士卒,部下很愿意为他效命。戎人侵扰边境,听到侯延广要来,便不敢再犯。
D.侯延广一心为国,尽忠职守。他曾带病坚持巡视边境,平定悍匪叛乱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临终念念不忘的仍然还是报效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矩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闻,手诏褒美,锡赉甚厚。
(2)渥素号骁勇无敌,既死,贼众辟易不敢近,乘势大破之,关右晏如。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