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延朗,宋州虞城人也。初,废帝起于凤翔,与共事者五人:节度判官韩昭胤,掌书记李专美,牙将宋审虔,客将房皓,而延朗为孔目官。初,帝与晋高(石敬瑭)俱事明,而心不相悦。帝既入立,高祖不得已来朝,而心颇自疑,欲求归镇,且难言之,乃阳为赢疾,负灼满身,冀帝怜而遣之。延朗等多言敬瑭可留京师,昭胤、专美日:“敬瑭与赵延寿皆尚唐公主,不可独留。”乃复授高祖河东而遣之。帝与延朗等日夕谋议,而专美、文遇迭宿中兴殿庐,召见访问,常至夜分而罢。每帝遣使者劳军,即阳为赢疾不自堪,因数求解总管以探帝心。是时,帝母魏氏追封宣宪皇太后,而墓在太原,有司议立寝宫。高祖建言陵与民家墓相杂,不可立宫。帝疑高祖欲毁民墓,为国取怨,帝由此发怒,罢高祖总管,徙郓州。延朗等多言不可,而司天赵延义亦言天象失度,宜安静以弭灾,其事遂止。延朗等请帝亲征,帝心忧惧,由此不欲行。而延朗等屡迫之,乃行。是时,契丹已立敬瑭为天子,以兵而南,帝惶惑不知所之。遣审虔将千骑至白马坡踏战地,审虔曰:“何地不堪战虽有其地何人肯立于此不如还也。”帝遂还,自焚。高祖入京师,延朗等六人皆名为民。初,延朗与属并掌机密,延朗专任事,诸将当得州者,不以功次为先后,纳赂多者得善州,少及无赂者得恶州,或久而不得,由是人人皆怨。及晋兵入,延朗以一骑走南山,过其家,指而叹日:“吾积钱三十万于此,不知何人取之!”

呜呼,祸福成败之理,可不戒哉!废帝之起,所与图议者,此五六人而已。考其逆顺之理,虽有智者为之谋,未必能不败,况如此五六人者哉!故并述以附延朗,见其始终之际云。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地不堪/战/虽有其地/何人肯/立于此/不如还也
B.何地/不堪/战虽有其地何人/肯立于此/不如还也
C.何地不堪/战虽有/其地何人/肯立于此/不如还也
D.何地不堪战/虽有其地/何人肯立于此/不如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宗,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为宗。
B.夜分,夜半。与郦道元《三峡》里“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夜分”同义。
C.有司,主管某部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即此义。
D.除,任命、授职。与李密《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里的“除”意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延朗是唐废帝的五大心腹之一,专权跋扈,贪财聚敛,最终削籍为民,最后国灭身死。
B.晋高祖心知唐废帝疑己厌己,便处处小心,韬光养晦,终于挥师入京,迫废帝自焚。
C.唐废帝想调晋高祖到郓州,刘延朗认为可留他在京师,韩、李则认为不能只留一人。
D.尽管刘延朗.李专美等为唐废帝日夜谋划,但势单智寡难挽败局,作者对此深有感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阳为赢疾,灸灼满身,冀帝怜而遣之。
(2)考其逆顺之理,虽有智者为之谋,未必能不败。
19-20高一·江西南昌·单元测试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新五代史》文言文翻译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

②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曰文昭。玄龄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善(          )       (2)隰城尉(          )
(3)表辞位(           )       (4)玄龄(          )
【小题2】第①段画线句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
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
【小题3】把第②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古时称呼可分为谦称,敬称和鄙称。仆是古代男子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B.中书令,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
C.食邑,也叫封地,古时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谥号是古时地位较高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的评定,始于西周终于唐朝。
【小题5】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分析房玄龄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故郊迎趋跽受命。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时方连诸道兵,环拿不解,内外大恐。及度当国,外内始安。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入朝,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敬宗纵弛,日晏坐朝。度谏曰:近开延英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阏。宜诘旦数坐,广加延问。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于是牛僧孺、李宗闵同辅政,媢度勋业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损短之,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B.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C.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D.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以之称代该地区。
B.诏狱,指朝廷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定罪的案子。也指关押、囚禁这些犯人的场所。
C.王师,指天子的、国家的军队,是相对于军阀部队之类而言的,文中指唐王朝的军队。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也用于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公主,或封王的贵族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度主持正义,善于开导皇帝。下邽县令裴寰因为不讨好五坊小使而惹怒了皇帝,被抓进诏狱,裴度巧妙地向皇帝陈辞,最终使裴寰被释放。
B.裴度善于识人,确认光颜有才。当皇帝询问诸将中谁有才干时,裴度认为李光颜忠义而有勇,必定能建立功勋,李光颜果然不久就建了大功。
C.裴度忠于国家,劝谏皇帝勤政。唐敬宗行为放纵,在政事上懈怠,裴度就劝他多开延英殿来咨询情况,以防耽误政务,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D.裴度功业巨大,受到嫉妒排挤。牛僧孺、李宗闵辅佐皇帝治理政事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皇帝最终采纳了二人意见,将裴度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2)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菱溪石记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②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则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矜富贵之佚欲雨然耶?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③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④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北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欧阳修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任太守,次年在滁州写下了此文。
【小题1】写出高中课本中欧阳修一篇作品的篇名《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交代了菱溪之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第③段“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立奇石在靠城路近的丰乐亭,把它作为当地百姓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B.丰乐亭靠城比较近,把奇石立在那里以满足当地百姓庆祝生日时好好游玩。
C.立奇石在靠城路近的丰乐亭,让人们在岁末除夕游赏观玩。
D.丰乐亭凭借离城近,推荐作为当地百姓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小题4】本文表达方式上有叙述有议论,试就此加以赏析。
【小题5】文末画线句作者表明了对奇物应有的态度,即不要一人独占独赏,应与人一同欣赏,试对此思想观点加以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