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孔子“仁”的思想的一项是(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⑤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⑥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⑤⑥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胸怀。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D.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小题3】如何评价子路、颜渊、孔子的“言志”?
19-20高二下·河北张家口·阶段练习
知识点:孔子(前551-前479)《论语》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节选自《论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注】 ①介: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②蕲(qí):祈求,希望。③秦失(yì):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④县解:天然的解脱;县:同“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B.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C.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D.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必闻                         家:大夫的封地
B.无辞让之心                      辞让:谦逊推让
C.自者也                         贼:伤害
D.是遁天                       倍:加倍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蕲畜樊中                  相与枕藉舟中
B.人皆有不忍人            有是四端也
C.天与,人与                  皆出于此乎
D.必有不蕲言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读书人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追求虚名,即名实相符,表里如一,才能通达,只有通达了,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B.乙文以“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C.庄子用“薪尽火传”来说明,人的精神、思想、人格的生命之火一旦点燃,就要一直地传递下去而永无穷尽,人生的真正意义也就在此。
D.三篇选文都看出作者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政治思想,内容充实,论证的条例清晰,充分展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真谛、精髓。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