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陶苏干,字乙辛隐,突吕不部人。四世祖因吉,发长五尺,时呼为“长发因吉”。祖里拨,奥隗部节度使

陶苏干谨愿,不妄交。伯父留哥坐事免官,闻重元乱,挈家赴行在。时陶苏斡虽幼,已如成人,补笔砚小底。累迁祗候君,转枢密院侍御。咸雍五,迁崇德宫使。会有诉北南院听讼不直者,事下,陶苏斡悉改正之,为耶律阿思所忌。帝欲召用,辄为所阻。八年,历漠北滑水马群太保,数年不调,尝曰:“用才未尽,不若闲。”乾统中,迁漠南马群太保,以大风伤草,马多死,鞭之三百,免官。九年,徙天齐殿宿卫。明年,谷价翔跃,宿卫士多不给,陶苏斡出私廪赒之,召同知南院枢密使事。

天庆四年,金兵初起,攻陷宁江州。天祚召群臣议,陶苏斡曰:“女直国虽小,其人勇而善射。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为今之计,莫若大发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曰:“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遂不用其计。

数月间,边兵屡北,人益不安。饶州渤海结构头下城以叛,有步骑三万余,招之不下。陶苏干帅兵往讨,擒其渠魁,斩首数千级,得所掠物,悉还其主。及耶律章奴叛,陶苏斡与留守耶律大悲奴为守御。章奴既平,陶苏斡请曰:“今边兵懈弛,若清暑岭西,则民心益摇。臣愚以为宜罢此行。”不纳。乃命陶苏斡控扼东路,招集散卒。后以太子太傅致仕,卒。

(选自《辽史·萧陶苏斡传》)


注:①女直:即女真。②头下城:“头下”,是契丹语的音译,意思是“首领”。“头下城”,也就是“首领之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B.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C.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D.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朝开始设置,辽、金仿唐制设立节度使,直至元代废除。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以此称呼天子所在的地方,但不能称京师为行在。
C.累迁,指多次升职。“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左迁”“再迁”均含升职之意。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也称致政、休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陶苏斡仕途不顺。道宗想征召重用他,被耶律阿思阻止;在漠北滑水马群太保任上,多年不被调动。
B.萧陶苏斡体恤下属。乾统十年,谷价猛涨,宿卫士兵大多不能自给,陶苏斡取出私仓之米加以周济。
C.萧陶苏斡知己知彼。他比较了辽国和女真国的情况,提出大举征发诸道兵马,以势压人的退敌策略。
D.萧陶苏斡深谋远虑。在平定饶州渤海头下城的叛乱后,他建议皇帝停止到岭西去消夏,以免人心不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有诉北南院听讼不直者,事下,陶苏斡悉改正之,为耶律阿思所忌。
(2)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
18-19高一下·山东济宁·期末
知识点:脱脱等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                            延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李迪字复古,先赵郡人                       祈祷非迪所宜,毋令往
B.发兵捕,久不得                            周怀政诛,帝怒甚
C.时频岁蝗旱,问何                         迪请发内藏库佐国用
D.陛下有几子,欲为此计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至于此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小题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董其昌,字玄宰,籍松之上海。公十三出就试,见赏于郡侯洪溪衷公,才名籍甚。规摹古帖楷书,已得纵观项子京家藏晋唐真迹,自此不向碑版上盘桓,直悟入用笔用墨三昧,且旁通绘事矣。客以笺扇求者,其父见辄擘碎之,使专精本业。自此试辄冠军。食饩有太学范尔孚者,捐资助公游北雍。戊子秋闱,公名在第三,已丑名在第二,选读中秘书。馆师田中台殁公匍匐数千里舆其榇送还闽中。

②凡六年,起湖广提学副使。试毕,乞致仕。家食二十余年。中原士大夫气节理学,分门立帜,公不喜附丽为名高;亦绝不露纤毫抵牾之迹。即户外以干旄至,以问奇至,欣然应之;而书画诗文,则渐老渐熟,几有“古人不见我”之恨。

③癸酉,上特拜公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既陛见,班行中额手相庆,曰:“此先朝凤麟,出而瑞世,安可当吾辈而失之!”于是肩摩踵接,幸沾公色笑为快,而祈请词翰者,亦无虚日。余寄声公曰:“公向国王城舍中,以笔墨说法,今可洗足收钵矣!况趋朝陪祭,颠倒衣裳,其匍匐更有百倍于此者耶?”公报曰:“人之念祖,谁不如我?我将手以徼地下光。子视我岂恋恋一官者?”乃思请辞。时上御下严,乞骸骨者,不讶其有所避而去,则疑其有所托而逃;独公一再乞,一再留,凡六疏,温旨仍赐驰驿,听公还。盖公以礼自处,而上亦以进退大臣之礼处公。予迎之舟次,公笑曰:“今而后,始知我与子,两相期无愧心;两相见无愧色矣。”

④公北归时八十有一,精采健旺,须眉飒飒,有神仙霞举意。对客谈笑,竟日忘疲,不知其老之将至。丙子仲冬九日,忽痰作,不三日而逝。

——节选自明代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有删改)

材料二:

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试毕(          )                   (2)竟日忘疲(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亦绝不露纤毫抵牾之迹(       
A.抵触                      B.抵挡                        C.遮蔽                            D.抵消
(2)我将手以徼地下光(          
A.抚慰                      B.借助                     C.稍有所得                   D.帮助
【小题3】把第①段画波纹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客以笺扇求者,其父见辄擘碎之,使专精本业。自此试辄冠军。
【小题4】给第①段画线句加上三处句读,请用“/”标识出这三处合适的位置。
馆师田中台殁公匍匐数千里舆其榇送还闽中
【小题5】材料一第③段和材料二都记载了董其昌“上疏乞休”,分析两文写法的不同。
【小题6】材料二董其昌谥号“文敏”,联系材料一推断其得此谥号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偓,字仲俭,河南洛阳人。祖瑶,唐天德军节度兼中书令。父廷浩,尚后唐庄宗女义宁公主,生偓。晋初,为汜水关使,张从宾之叛,力战死之。偓年十一,以父死事补殿直,迁供奉官。晋祖尝事庄宗,每偓母入见,诏令勿拜,因从容谓之曰:“朕于主家诚无所靳,但朝廷多事,府库空竭,主所知也。今主居辇下,薪米为忧,当奉主居西洛以就丰泰。”命偓分司就养,敕有司供给。汉祖在晋阳,遣其子至洛,奉书偓母,与偓结昏,即永宁公主也。累授北京皇城使。周祖举兵向阙,时偓在镇,开门迎谒,周祖深德之。偓率所部兵从周祖,隐帝卫兵悉走投周祖。周祖谓偓曰:“至尊危矣,公近亲,可亟去拥卫,无令惊动。”偓策马及御营,军已乱矣。广顺初,丁内艰,服除,授左监门卫上将军。世宗征淮南,令偓与左龙武统军赵赞、右神武统军张彦超、前景州刺史刘建于寿州四面巡检。师还,以偓为右神武统军。吴人大发舟师,次东㳍洲,断苏、杭之,世宗遣偓领战舰数百艘袭之,又遣大将慕容延钊率步骑而进,水陆合势大破之。世宗尝次于野,有虎逼乘舆,偓引弓射之,一发而毙。世宗驻迎銮,命偓率舟师三千溯江而上,巡警诸郡。复授滑州节制。李重进谋以扬州叛,偓察其状,飞章以闻。太祖令偓屯海陵以观重进去就遂从征扬州为行营排阵使及平以功改保信军节度来朝徙镇华州 会凿池都城南,命偓率舟师数千以习水战,车驾数临观焉。五年,改忠武军节度。开宝初,太祖纳偓长女为后。偓本名延渥,以父名下字从“水”,开宝初,上言改为偓。太平兴国四年,从平太原,又从征幽州。诏偓与尚食使侯昭愿领兵万余,攻城南面。师还归镇。五年冬,车驾幸大名,召偓诣行在,诏知沧州。六年,封邢国。雍熙中,曹彬等北伐,班师,命偓知霸州,归阙。端拱二年,卒,年六十四。太宗废朝,赠侍中,谥庄惠,中使护葬。

(节选自《宋史·宋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令偓屯海陵以观/重进去就/遂从征扬州/为行营排阵使/及平/以功改保信军节度来朝/徙镇华州
B.太祖令偓屯海陵以观/重进去就/遂从征扬州/为行营排阵使/及平/以功改保信军节度/来朝/徙镇华州
C.太祖令偓屯海陵/以观重进去就/遂从征扬州/为行营排阵使/及平/以功改保信军节度来朝/徙镇华州
D.太祖令偓屯海陵/以观重进去就/遂从征扬州/为行营排阵使/及平/以功改保信军节度/来朝/徙镇华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下,即“辇毂下”。辇毂,特指皇帝的车驾,后来引申为天子所居的京都。
B.飞章,报告急变或急事的奏章。此外,“羽书”“羽檄”也意味着事态紧急。
C.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者专指天子巡行所到的地方。
D.公,封建制度中五等爵位里的第一等级,其他四等依次为伯、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偓出身贵胄,鲜有其比。他是天德军节度使宋瑶之孙,汜水关使宋廷浩之子,后唐庄宗的外孙,后汉高祖的女婿;他的每一次升迁,都与外戚身份有关。
B.宋偓历仕四朝,待遇优渥。他历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晋祖让他出任分司便于赡养母亲,宋太宗为他暂停朝会,追赠官职,赐予谥号,命宦官护葬。
C.宋偓恪守礼制,遵守孝道。他因为自己名中“渥”字与父亲名中“浩”字偏旁相同,便请求改名为宋偓;他在母亲去世之后,守丧期满才出任官职。
D.宋偓箭术过人,军功显赫。后周世宗曾在野外遇虎,宋偓引弓射击,一箭便将其毙命;李重进密谋叛乱,宋偓暗中察觉,急报朝廷;他多次随帝亲征,多有建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于主家诚无所靳,但朝廷多事,府库空竭,主所知也。
(2)周祖举兵向阙,时偓在镇,开门迎谒,周祖深德之。
【小题5】宋偓曾多次统督水师,请结合材料具体回答是哪几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