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诩年十二,能通《尚书》,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弃之非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募求壮士,得百余人,使入贼中,遂杀贼数百人,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蜂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羌寇武都,迁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今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郡遂以安。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节选自《后汉书·虞诩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B.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
C.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
D.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B.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C.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D.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诩聪慧有才,为养祖母辞荐举。虞诩早年通晓《尚书》,国相欲任用他为属史,他因要赡养祖母而推辞;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李修征召拜郎中。
B.虞诩位卑忧国,不畏权贵敢力争。虞诩对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的说法提出异议,得到李修认可:四府公卿再次商议时,虞诩能力排众议,终获赞同。
C.虞诩不避艰险,巧用妙计终平乱。虞诩被派到动荡多年的朝歌任职,他毫不畏惧,赴任后招纳人才,施以妙计抓捕叛匪,朝歌之乱最终得以平息。
D.虞诩精于谋略,善用兵法智退敌。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虞诩用惑敌之法,让羌军不知其数而军心动摇,又趁其兵退破敌,终使武都郡恢复安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
(2)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
2020·广东深圳·模拟预测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分析信息,归纳要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率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教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D.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仁基年青时就很骁勇,善于骑马射箭,在平定陈朝的战役中,冲锋在前,初立功绩。后来成了汉王杨谅的亲信,杨谅谋反,他苦苦劝谏,杨谅不听,仁基反被囚禁。
B.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后因人想要陷害他,他投降李密,得到李密的重用。
C.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尽,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李密因害怕不出,裴仁基积极请战,最后兵败被俘,又投降了王世充。
D.裴仁基一生骁勇善战,有谋略,但一直遇主不明,自己也对人不忠,反反复复,最后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教约

【明】王守仁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乎,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体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䌷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听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乎   得无:是不是。
B.往来街衢,步礼节   趋:小步快走
C.其仪节,度其容止   审:反复分析、推究。
D.此其大   略:大的方略、谋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毋躁急,毋荡而嚣               襟三江带五湖
B.习礼之日,免课仿               何为然也
C.义礼淡治,聪明日开矣        人死,曰:“非我也,岁也。”
D.神而明之,则存其人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给他的书院订立的规矩中,明确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调要常抓不懈,养成习惯。
B.王阳明注重诗教,《教约》第二段一、二句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后三句是对教员和学校提出的要求,思虑十分完备。
C.王阳明对修习礼节要求简明而严格,十分注重仪式感,强调久而成习,养成德性。
D.王阳明对文化知识教学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暗合心理学规律,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听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
②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