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9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祖生于长安,袭封唐公。大业中,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炀帝遽班师,以高祖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诏关右诸郡兵皆受高祖节度。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

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突厥犯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隋兵少,不敌。高祖选精骑二千为游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如突厥,而射猎驰骋示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见高祖,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

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击高阳历山飞贼甄翟儿于西河,破之。是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高祖留守太原,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高祖过寂饮酒,酒甜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

是时,刘武周起马邑,林士弘起豫章,刘元进起晋安,皆称皇帝;朱粲起南阳,号楚帝;李子通起海陵,号楚王;邵江海据岐州,号新平王;薛举起金城,号西秦霸王;王德仁起邺,号太公;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而刘武周攻汾阳宫,高祖乃集将吏告曰:“今吾为留守,而贼据离宫,纵贼不诛,罪当死。然出兵必待报,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将吏皆曰:“国家之利可专者,公也。”高祖曰:“善。”乃募兵,旬日间得众一万。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见兵大集,疑有变,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高祖觉之,乃阴为备。

五月甲子,高祖及威、君雅视事,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君雅反,即坐上执之。丙寅,突厥犯边,高祖令军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杀之以起兵。

(节选自《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B.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C.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D.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指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B.关右,古人以西为右;关右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C.突厥,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D.领,兼任,以职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判”摄”“荫补”也有兼任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敏锐警觉。他事先觉察到杨玄感要谋反,就把这一消息禀报隋炀帝,使得隋炀帝采取了防备措施;后来又觉察到王威、高君雅对自己图谋不轨,巧妙地除掉了这两人。
B.高祖能征善战。他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时击败了贼寇母端儿,又降服了绛州贼寇柴保昌部下数万人,还攻破了高阳历山的贼寇甄翟儿。
C.高祖足智多谋。隋军兵少,不能有效抵御来犯敌人,他挑选精锐骑兵作为流动部队,射箭捕猎以示兵力悠闲有余,使敌人疑惑不敢交战,趁机大败突厥军。
D.高祖处事严谨。他的儿子李世民与他的下属裴寂起谋划,劝他起兵反隋,高祖虽然答应,但并未马上采取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
(2)纵贼不诛,罪当死。然出兵必待报,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
【小题5】高祖得到隋炀帝的赦免后“其事遂已”,为什么他后来还是起兵发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0·山东菏泽·一模
知识点:《新唐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薄,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司徒、并州都督,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斯政奔高丽,与善/坐,因为B.和惧,欲出/迎,投降
C.虽父母病皆去/委,被遗弃D.又欲临/吊,慰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广溉道,人富饶/皆好辞而赋见称
B.无忌至流涕,还入东苑/见犯死,重负国
C.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分/当此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
D.和命为行军司马/又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B.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C.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D.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官名。主,掌管;簿,文书、档案。主簿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B.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不相同。
C.赠,指把东西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D.谥,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或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C.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终击败了敌军。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
(2)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钢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繇是擢上第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阅其文,大推挹,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番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③繇(yáo):人名。④擢(zhuó):提拔。⑤上第:前几名。⑥濮阳愿:人名。⑦挹(yì):提携。
【小题1】解释下列居中加点的词。
①顾左右曰:“攀千缗之!”(            )             ②答曰:“余此乐。”(            )
③食毕,捧琴(            )                                 愿死,敬之为敛葬(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2)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小题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斯字子迁江东人
【小题4】【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小题5】【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更赐今名,养禁中。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帝器之。

②信安王祎在河东,萧嵩出河西,数为麾下。帝以其年少,有复仇志,诏不得特将。嵩入朝,忠嗣曰:“从公三年,无以归报天子。”乃请精锐数百袭虏。会赞普大酋阅武郁标川,其下欲还,忠嗣不从,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嵩上其功,帝大悦。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故训练士马,随缺缮补。五年正月,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④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兵。

⑤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忠嗣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有删节)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数为麾下(         )             
(2)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会董延光言请下石堡(        
A.规劝B.建立C.创立D.提出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果诉忠嗣兵(        
A.阻止B.破坏C.诋毁D.畏惧
【小题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
【小题5】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
【小题6】结合第④段,分析李光弼没能说动王忠嗣的原因。
【小题7】小王同学在《王氏族谱》中发现一首南宋诗人吕南公的诗,其中有几个字残缺,请你根据本文第③段的相关内容加以补足。
我爱王忠嗣,兵威万里横。只知精士马,不忍______
____无矜色,三边有肃声。未知谁愿此,徒用送君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