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较难0.4 引用3 组卷22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单峰驼

侯汝华

单峰驼走过戈壁,

孤寐者,请步足迹而前来,

我有一阕过绿洲之奇丽,

为你远行者洗尘,

我的笛曲虽已残破,

犹能回奏悦耳之音,

有人嫌为陈腐的节调,

于你都如晨兴的新鲜。

罂粟,山茶,为何而红?

野葡萄,玫瑰,为何而馥郁?

让这血艳的芬芳,

温慰你生命的颓败。

沉默吧,不要让声音

刺破你的华梦,

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

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

莫谓旅路之辽长,

明天或有无边的雾和烟云,

请步单峰驼之后尘,

用希望矫健你的两腿。

(选自《海上谣》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6年版)

【注】①侯汝华(1910-1938),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著有诗集《海上谣》②孤寐者:孤独迫梦的人。③步,这里用作动词,踩着,沿着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单峰驼过戈壁”起笔,再现单峰驼的雄姿,突出单峰驼的坚韧,以便在读者心中唤起对单峰驼的赞佩感。
B.第节诗紧承第一节,诗人就自己的歌和“孤寐者”进行对话,愿望和热情溢于言表。
C.在第四节诗里,诗人鼓励“孤寐者”坚决地与过去诀别,不要再做黄粱美梦,不要受什么声音的干扰与诱感而倒退。
D.在最后一节诗里诗人进一步鼓舞“孤寐者”不要怕前面的艰难,应该努力战胜困难,勇敢地奔向未来。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有一阕过绿洲之奇丽”一句中,用绿洲反衬浑茫的戈壁,使绿洲显得更明丽悦目,从而在跋涉者眼前点亮希望的火花,令人振奋。
B.在第二节中,“晨兴的新鲜”主要来源于视觉感受,而“笛曲”却是作用于听觉,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C.“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明月在夜空是清冷孤寂的,用它来形容“昔年”非常具有表现力
D.本诗没有剑拔弩张的气势,没有标语口号的呐喊,画面生动而又蕴含哲理,诗味浓郁而又明朗清丽,是一支别具韵味的壮行之歌。
【小题3】本诗的第四、五节,诗人都是在鼓励“孤寐者”,但鼓励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小题4】在第三节诗里,诗人为什么要写罂粟、山茶、野葡萄、玫瑰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山东菏泽·一模
知识点:把握意象分析技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杜运燮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944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寂的心灵”是指“井”的沉静沉默的心灵,而这心灵可以“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进一步显示出“井”的大度与包容精神。
B.“洗涤”“垃圾”之后,“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
C.“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这几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了“井”的丰富而可贵的品质。
D.末尾的“绝不逃避,也不兴奋”“苦笑几声”,十分形象可感,“井”的不卑不亢的姿态跃然纸上。
【小题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井”喻人,细致地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别人的劳动。
B.第6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这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
C.解人以饥渴,却被摒弃于温暖,两者之间反差极大,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井”的遭遇与精神。
D.诗歌巧用象征,表达情感。“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
【小题3】“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小题4】《井》中对细节的把握准确,描写传神,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说我老了

穆旦

我穿着一件破衣衫出门,

这么丑,我看着都觉得好笑,

因为我原有许多好的衣衫,

都已让它在岁月里烂掉。

人们对我说:你老了,你老了,

但谁也没有看见赤裸的我,

只有在我深心的旷野中,

才高唱出真正的自我之歌。

它唱着,“时间愚弄不了我,

我没有卖给青春,也不卖给老年,

我只不过随时序换一换装,

参加这场化妆舞会的表演。”

“但我常常和大雁在碧空翱翔,

或者和蛟龙在海里翻腾,

凝神的山峦也时常邀请我

到它那辽阔的静穆里做梦。”

1976年4月


[注]穆旦(1918年4月5日-1977年2月26日),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小题1】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我老了”这状态是“听说”来的,而非自己的切身体会,这就点出了他人判断与自我认识的矛盾。
B.“赤裸的我”所唱的“自我之歌”才是诗人真正珍视的,可见诗人享受着“谁也没有看见”的私密空间,孤独提供给诗人最大的存在感。
C.诗人是在控诉那段不可理喻的岁月将自己的人生铰碾得支离破碎,其中包含着无限辛酸委屈,文章有着深深的对社会的厌弃和疏离感,故而诗歌总基调显得消极。
D.《听说我老了》与大多数有着“我已走到了幻想的尽头”为主调的诗歌相比,有着出人意料的乐观与骄傲。
【小题2】本诗意象选用非常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本文的“衣衫”意象或“自我之歌”中的自我意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