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
袁省梅
当夜晚把黑的袍子哗地抖开在羊凹岭的头顶时,鸡安静了,猪安静了,牛羊马也安静了,鸟儿蜂儿蝶儿都安静了,只有打麦场角的那丛蜀葵没有安静,场外的玉米花生芝麻红薯的棵子没有安静。若在月圆之夜,打麦场上乘凉的人们都回去了,牛眼、大岭他们也都回去了,你去听去,那些花儿草儿庄稼棵子红薯蔓子说笑打闹的声音就能听见。它们掩在虫子青蛙唧唧嘎嘎的声音下,喊喊喳喳,喊喊喳喳,一刻不停。
可是,现在,你听不到那些声音。
现在,牛眼他们在场上玩呢。
牛眼说:“都关了手电。”
牛眼说:“统一听我口令,我说开时开,我说关时,都给我关了。今天晚上,手电筒就是我们的枪我们的手,我们要跟天空作战跟星星作战,空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不能放过一个敌人。你们,明白了吗?”
骆驼、地瓜他们说:“好。”
牛眼说:“开!”
一声令下,夜空中倏地长出了几根白亮的柱子。牛眼说:“杀掉天河!”长的手臂就伸到了天河。嚓嚓嚓嚓。牛眼说:“击垮北斗!”长的手臂就在北斗星下撕扯。嚓嚓嚓嚓。
他们又把手电伸向场边的钻天杨。钻天杨上有个鸟窝。牛眼说:“赶走喜鹊!”手电筒亮的嗖嗖地射向喜鹊窝。喜鹊受到了惊吓,嘎嘎叫着,扑棱棱飞跑了。牛眼哈哈大笑。骆驼、地瓜他们也哈哈大笑。一直跟在他们身后的大岭也哈哈大笑。牛眼把手电照到大岭的脸上:“你的手电筒呢?"
大岭的头倏耷拉了。
大岭家没有手电筒。大岭爸妈死得早,大岭家的煤油灯也不能天天点。
牛眼说:“你没有手电筒,就当'马'吧。”
他们要玩跨马游戏。
大岭说:“行,那我玩一下你的手电。”
牛眼说:“玩完给你玩。”
大岭说:“一个手电玩一下。"
牛眼说:“行。”
大岭就爬到了地上,做起了“马”。跨马游戏的“马”从最初的爬下到蹲下,到弯腰,随着游戏的进展和跨马者跨跳的程度,一点点增高。以前,牛眼他们玩这个游戏,都是剪子、包子的比赛,输家做马。可今晚大岭没有手电筒,做了一晚上“马”。牛眼他们一个个从他的背上跑步跨过。牛眼、骆驼、地瓜、小屁他们玩了半晚上的跨马游戏,都是大岭当“马”。
跨马游戏玩完了,大岭要牛眼的手电筒玩。牛眼刚把手电筒给了大岭,他爸远远地喊他回家,骂道:“都啥时候了,还拿着手电筒玩,想挨揍是不是?”
牛眼抢过手电筒倏地跑了。
骆驼、地瓜也捏着手电筒跑没影了。
场上,就剩大岭一个人了。月光照到大岭的脸上,看上去也忧伤,也孤独。四野俱寂,虫声蛙声铺天盖地。
大凤来找大岭,拉着大岭的手叫大岭回去。大岭甩掉姐姐的手,跑到了黑里。
那年冬天,大凤嫁给了牛眼大哥。媒人问彩礼时,大凤说:“给我个手电筒。”媒人为难地说:“娶媳妇不容易,手电筒,他家有,过了门,就给你使唤。”大凤不依。大凤要把手电筒留给大岭。
大岭却不要。大岭眨巴着眼说:“那是姐的彩礼,我不要。”
大凤哭了。大凤说:“赶明年,姐挣下钱了,给你买新的。”大凤想大岭是嫌手电筒是旧的。大岭没说话。大岭心说:“我要自己挣钱买手电筒,能装三节电池的那种。”大岭仰望着高远的天空,眼睛一眨不眨。
秋过了,冬过了,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都要过了,大岭也没攒够买手电筒的钱。1979年的手电筒,三块七毛钱。大岭卖知了壳、树籽草籽的钱,眼看着快攒够了,就被奶奶要走了。奶奶说:“大岭啊,盐罐子空了,你到二婶家借把盐去。”大岭就咬牙从炕席子下数出一毛五买了盐。过几天,奶奶又说:“大岭啊,没有鞋面子布了,找你五嫂借两块去。”大岭不愿借人家东西,又咬牙把买手电筒的钱拿了出去。
夏夜的巷子又热闹了。
牛眼他们已经不玩手电筒了。这些半大小子长大了。他们聚在打麦场上,学着卷烟抽烟摔扑克。玩累了,就躺在麦草上,天南海北地乱扯。地瓜考上了高中,他说:“开学了,到县里上高中。”牛眼说:“好好学,考大学。”骆驼说:“以后当官了,可别忘咱兄弟了。”地瓜说:“苟富贵,勿相忘。“……他们说得也热烈,也兴奋。未来,对他们来说,新鲜,神秘,是有趣了。
牛眼问大岭:“你呢?”
大岭望着黑深的夜空,说:“不念书了,我想当矿工下煤窑,我要挣钱养我爷奶。”大岭没说当上了矿工就会领一盏探照灯。大岭想探照灯要比手电筒亮多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羊凹岭夜晚安静而又富有生机的场景,采用第二人称叙事,语气亲切、自然,带给读者亲临其境的感觉。 |
B.大凤误以为大岭嫌弃旧手电筒而难过地哭了,误会法使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有致,突出了大凤与大岭的姐弟情深。 |
C.大岭拿出积攒的钱买了盐,买了鞋面子布,两次“咬牙”的细节表现出大岭的不舍、自尊以及对家里困难的理解和体谅。 |
D.小说以“手电筒”为中心两次写乡村夜晚,结构严谨。先写牛眼他们在打麦场玩手电筒,后写他们在夏夜里谈论未来。 |
【小题3】小说以大岭想当矿工结尾,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