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新网19日电     2020中国书店大会暨“新时代杯”2019时代出版中国书店年度致敬盛典18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书店重做与高质量发展”。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在会上表示,“书店重做”是书店的整体功能、经营方式和业态整合上更加适应当前新零售和新消费带来的变化。“书店重做”是坚持书店核心价值,把主业始终放在书店经营的核心地位。“书店重做”是强调书店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书店专家徐智明则提出,“书店重做”的核心是成为消费者的“学习场”,即通过各种书与非书的内容、阅读与非阅读的形式,服务于读者的终身学习,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百道网董事长程三国从十个维度提出“书店重做”路径,价值、模式、供应链、选品、产品、电商、场景、数据、活动、设计。他预言未来十年,中国将诞生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书店。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019日)

材料二:

2020中国书店大会上,程三国现场发布了《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与去年相比,这一报告新增了中国书店网络打卡排行榜和品牌书店(非新华)经营调查两项。

2019年中国总共有多少家书店?程三国表示,中国网络综合书店打卡大数据显示,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过7000家,美团点评上书店打卡数据显示,2019中国新开书店数量超过4000家。相比较中国的新开店数量,过去一年,美国只有99家新书店,英国只有15家。2019年中国关闭的书店有500多家。程三国认为,2019年每天有8219家餐厅倒闭,倒闭率91. 6% ,相比较于这一数据,过分放大书店闭店的声音既不尊重数据,也不符合事实。

(摘编自《新京报)202019日)

材料三:

光明智库:2019年,我国实体书店大量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程三国(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实体书店数量持续增长,首先得益于政策推动。我国的实体书店税收优惠政策还在延续期内,图书批发零售5年免征增值税。各部委和地方鼓励书店发展的政策也不断出台,例如教育部专门出台文件支持高校开办实体书店;北京市2019年实体书店补贴资金额度翻倍,等等。

此外,实体书店商业环境依然友好,很多购物中心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书店入驻;阅读季、读书月、书香节、全民阅读“七进”等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群众阅读意愿回升;一批民营连锁品牌书店具备快速扩张的能力;书店主体越来越多,从出版社到各种商业机构、公共机构、文化机构都加入实体书店大军,使书店嵌入各种空间和生活场景。

刘建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所所长):从社会心理看,书店增多是网络“容器人”,人际交往愿望不断高涨的结果。互联网时代,原来以熟人关系为纽带的社区日益变得蜂巢化,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都成了被“透明玻璃”阻隔的“容器人”。实体书店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精神家园、文化空间,泡书店、深交流,成为减暖社会焦虑、润滑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时尚方式。

从业态演进看,书店“回暖”是新媒体技术裹挟中消费者怀念往昔时光的结果。报刊、图书、电影、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但每种媒介业态都不全是对前一种业态的取代,而是相互补足,共同为受众提供最佳的产品与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11607版)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书店重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店重做”是根据当前新零售和新消费带来的变化,调整书店的整体功能、经营方式和业态整合。
B.“书店重做”是书店重新调整核心业务,走价值多元化、业务多样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C.“书店重做”是书店要致力于通过各种形式,服务于读者的终身学习,成为消费者的学习场所。
D.多维度多路径地展开“书店重做”工作,中国未来十年有可能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书店。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三国认为,相比于餐厅的倒闭率,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的经营现状井没有那么悲观。
B.中国的新开实体书店数量远远超过美国和英国,其中一批民营连锁品牌书店扩张迅速。
C.2019年城市书店数量排行榜前三名的城市分别是成都、南京和沈阳,成都更是连续三年名列榜首。
D.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营业额最高的是西西弗书店&矢量咖啡,门店数量及新开店数最多的是渔书。
【小题3】根据材料三,请概括说明2019年我国实体书店数量增长的原因。
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
知识点:新闻、通讯、访谈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职业教育指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2015~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40%提升至56%。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也持续增长。但从人才培养结构来看,相比职业教育体系较发达的美国、德国,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向社会输送的研究型人才较多,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严重。数据显示,现阶段中国、德国、美国应用型人才占比分别为44.4%、54.7%、67.6%。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政策方向包括职教改革和推进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2021年10月12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节点。此次职教改革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本科、高职在校生占比将不断改善。

(摘编自《中国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网易2022年4月11日)

材料二:

(根据教育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材料三:

学生就业岗位非兴趣和强项所在,用人单位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与就业者的专业背景错配……当下,就业市场供需错配是就业难的一大原因。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学生规划合适的就业出路。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赵天旭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入校时被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却“常常因找不到学习兴趣而苦恼”,后经学校的“学生专业与职业匹配测评”,发现市场营销专业最适合自己,随即转到市场营销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河南一家有名的建筑工程公司任职,现已当上采购部部长。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计算机专业教师韩雪平告诉半月谈记者,“学生专业和职业匹配测评”依托学校技术平台自动抓取学生的基本信息、图书借阅、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社会实践等多维度信息,形成学生职业性向大数据仓库,对学生进行测评画像和综合分析。

除此之外,学院还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开发了辅助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职业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以及为学生推荐高匹配度就业岗位的“学生智慧化精准就业系统”。这样就形成综合支撑人才分类精准培养的“人职匹配”大数据平台,助力实现学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学习阶段——求职择业阶段”的全过程匹配。

(摘编自《测测你是哪行“扛把子”,职校精准施教破就业供需错配》,《半月谈》2022年第8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包含三个部分,其中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其核心。
B.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提出了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在高中、高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和目标。
C.2015~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最高年份达到5630亿元,其增速时有波动,但从未超过2015年12.9%的增速。
D.2015~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规模每年以不低于10%增速在发展,增速最快的年份是2020年,预计2022年增速为11.5%。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管是毛入学率,还是在学总规模,都在持续增长,所以人才结构严重失衡,职业高等教育明显落后。
B.2021年,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未来四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C.当下,我国普遍存在求职者的专业背景和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能力要求不相匹配的现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消除了这种现象。
D.赵天旭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并在其事业发展上获得一些成就,其母校“学生专业与职业匹配测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小题3】如何助力我国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请结合材料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接近17万亿元,其中,2016年达到3888亿元,是2012年的1.36倍,年均增长7.9%,占GDP比例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2016年达到4.22%)。2016年教育经费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28073亿元,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是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占比达到15%,财政性教育经费居主导地位。此外,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成为重要补充。2016年,包括事业收入、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捐赠收入和其他在内的全国非财政性教育经费7492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9.3%。

(摘编自柴葳《五年来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近17万亿》)

材料二:

调查显示,乡村进县城小学生(语数外)成绩高于未进城学生,但低于县城当地学生;乡村进城初中生(语数外)成绩既低于县城当地学生,也低于乡村学生,加之乡村进城初中生对县城学校的适应性是最差的,想离开当前学校的比例最高。有近八成学生家长表示,若城市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相同,他们会让子女留在农村学校读书。

2016年,全国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93.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农村为91.8%,城乡差距为6.2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1.4个百分点。全国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82.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村为78.6%,城乡差距为11.7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1.3个百分点。

2016年,乡村小学体育运动场馆、体育器械、音乐器械、美术器械、教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生均计算机数持续增加,乡村小学建立校园网、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分别为46.66%和89.45%,乡村初中分别为65.55%和98.10%,较上年有大幅增长。

调查发现,一些农村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及格标准,且随着年级的提升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阻碍性因素,诸如教师能力准备不足、家校合作不紧密,学校教育与学生经验相疏离等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摘编自邬志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

材料三:

标题

《多元语境下的基础教育学制改革》

作者

杨明全 龚鹏飞

内容摘要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学制改革的议题不断被提出。1951年学制已经不适合于当前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现状,制定和颁发新的学制成为理论界对学制改革的共识。以建立终身教育体制为前瞻的学制改革,需要厘清学制发展沿岸的历史脉络,借鉴国外学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更需要立足国情的多样化实验。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年到2016年,五年里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接近17万亿元。
B.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近4万亿元,其中事业收入、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等非财政经费为7492亿元。
C.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84%用于中西部地区,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教育的大力支持。
D.乡村进县城读书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数外的成绩较差,是因为他们对城镇学校的适应性是最差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年至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逐年增加,占GDP比例也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2016年比2012年增加了36%。
B.2012年至201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的15%,是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
C.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半用于教师工资福利和学生资助,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体现了对义务教育和师生的重视。
D.杨明全等人撰文指出,六十多年前的学制已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理论界对学制改革达成共识,就是制定和颁布新的学制。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几年我国乡村教育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别有深意的“绊脚石”,明明白白地向世人昭示:德国人绝不会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反思罪恶、铭记教训、悔过自新则自然形成了德国人的一种“绊脚石心态”。

德国人“绊脚石心态”的形成经历过一段“化蛹”时期。1945年第三帝国覆灭,之后的二十年,德国人虽有赧颜,但基本上是羞于提及那段历史的。【乙】在整个国家里,很多纳粹时代当官的人仍在台上;他们的知识分子三缄其口,不愿担当“批判者”的角色;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干过坏事的当事人,视曾经的岁月更是如瘟疫,唯恐避之不及——德国《明镜》周刊称这些人为“沉默的邻居”。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反倒是未亲历苦难的下一代人把“大屠杀”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从而使得整个民族进行反思。面对那一段历史,既寻求真相,也对一些具体人事怀抱宽容。【丙】德国当时就有“说出真相”一类组织,鼓励那些经历过“二战”的“沉默的邻居”说出自己的故事,把每个人的创伤记忆尽可能地发掘出来,并且形成对人道主义、社会公正的普遍诉求。德国人人的这种“绊脚石心态”并没有因为代际嬗变而淡化,也不曾因国势崛起而稀释,相反,四十多年来,不绝如缕,世代相袭。

【小题1】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缄其口B.从而C.嬗变D.不绝如缕
【小题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