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辏。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B.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C.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D.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概念,也指一种内含八组阴阳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B.榷酤,古代政府所实行的酒类专卖制度,后来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
C.九考,当时官员每三年一考绩,故而此处“考”代指三年之意,“九考”即为二十七年。
D.语,指《论语》,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说话并知道天的概念时,便会好奇天的上面是什么。
B.朱熹为政有正气,关心百姓民生,颇具远见,但也会招致有些官员同僚的非议。
C.朱熹安贫乐道,不因生活的窘迫改变气节,此举与孔子贤徒颜回颇有相通之处。
D.朱熹晚年被时任监察御史构陷了十个罪名,六年之后病死在狱中,享年七十一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小题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朱熹在学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19-20高三下·山东潍坊·期末
知识点:脱脱等分析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注】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徽宗即位,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节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骫(wěi):歪曲,枉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B.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C.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D.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是古代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丁母艰,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母亲的孝顺。
C.既而,表示时间不久,表示近似意义的文言词语还有“无何”“未几”“俄而”“少顷”“少时”等。
D.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词,如“起监鄂州税”中的“起”为起用,“徙永州”中的“徙”指贬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天资聪颖,诗文妙绝。黄庭坚幼时机警聪明,博览群书,科举时因文章优秀而名震四方,文彦博、苏轼很赏识他的诗文。
B.黄庭坚为政平易,造福百姓。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时,不好大喜功,平易治理,减轻了老百姓的税务负担,老百姓都很高兴。
C.黄庭坚晨昏定省,孝顺母亲。黄母病重,庭坚日夜待奉,衣不解带;一年后黄母病逝,庭坚在墓旁筑庐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D.黄庭坚秉笔直言,胆气豪壮。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时据实直书,被人诬陷造假并遭到盘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2)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小题5】黄庭坚在诗文、书法领域建树非凡,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遵裕,字公绰,忠武军节度使琼之孙也。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寇大顺城,谅祚中矢遁。会英宗晏驾,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宫。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责之,遂易服。既而具食上宫,语及大顺城事,盥曰:“剽掠辈耳。”遵裕曰:“若主寇边,扶伤而循,斯言非妄邪!”夏人以为辱,亟遣人代对,终食不敢发口。辄忿怒曰:“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鞬,与君周旋。遵裕瞋目曰:“主上天纵神武,毋肆狂蹶,以干诛夷。”时谅祚觇于屏间,摇手使止。神宗闻而嘉之,擢知保安军

熙宁初,朝廷用王韶复洮、陇,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以遵裕副之。寻以古渭为通远军,命知军事。明年,持附顺羌部图籍及绘青唐、武胜形势入献,引进副使、带御器械,俾归治师。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诏建为镇洮军,又命知军事。明年,羌乘景思立之败,围河、岷二州,道路不通者几月。 或请退保,遵裕曰:敢议此者斩!”岷城军缺,守者恐,遵裕登西门,命将纵击,别选精骑由南门嗓而出,合击之,羌败走。时朝廷以岷城远难守,议弃之。诏至,贼已溃矣。以功进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 知熙州。元丰四年,复知庆州,诏与诸路讨夏国。请济师,得东兵十一将,骑不足用,以群牧马益之。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卒,年六十,永州团练使。绍圣中,崇赠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

(节选自《宋史·高遵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B.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祥传/贬郢州闭练副使/
C.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D.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服是指古代祭祀时穿的服装,祭祀为吉礼。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古时祭祀上天、五帝时,国君都穿上吉服。
B.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汉武帝时最早使用年号“元狩”,文中“熙宁” “元丰”“哲宗”都是年号。
C.“擢”指提拔官员,“超擢”指破格提拔。文中的“迁”指调动官职,一般为升职,也作“贬谪”“降职” 解释,如“迁客骚人”。
D.赠是古代有功劳的官员死后,朝廷给他本人或功臣的先人追封爵位、官职,文中指的是朝廷给高遵裕本人追赠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遵裕有胆有识,刚强严正。英宗去世,他向西夏报丧,到达宥州祖庙,西夏人王盥无视礼节,穿着吉服前来,他严辞谴责王盥,迫使王盥换衣服。
B.高遵裕富有辩才,性情刚烈。他驳斥王盥说的大宋剽掠,认为是西夏人主动侵犯大宋边境;对西夏人在战场上决高下的言语挑衅,他瞋目怒斥„
C.高遵裕忠心耿耿,办事干练。他掌管通远军的第二年,就拿着归附的羌部的图籍和绘制的青唐、武胜的地形图入朝献给皇上,受到皇上的嘉奖。
D.高遵裕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羌人围困,岷州缺兵,守城者恐惧,他身先士卒,领兵从西门纵入敌阵,又派精骑兵从南门冲出,合击羌人,大获全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谅祚觇于屏间,摇手使止。神宗闻而嘉之,擢知保安军。
(2)请济师,得东兵十一将,骑不足用,以群牧马益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标号“[   ]”里填涂。
孝 [ A ] 祥 [ B ] 既 [ C ] 素 [ D ] 为 [ E ] 汤 [ F ] 思 [ G ] 退 [ H ] 所 [ I ] 知 [ J ] 及 [ K ] 受 [ L ] 浚 [ M ]荐 [ N ] 思 [ O ] 退 [ P ] 不 [ Q ] 悦 [ R ] 孝 [ S ] 祥 [ T ] 入 [ U ] 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
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入诏狱。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名世。
B.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粮食。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
【小题5】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