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催生了一批又批“人造明星”。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而那种主打“颜值”“炒作”“绯闻”“拜金”的偶像加工手法,更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一些青少年,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而应援、打榜,耗费了时间金钱,荒废了学业人生,致使偶像原本的正向示范意义完全无从谈起。

当然,偶像文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对待偶像文化,我们也不宜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见。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而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偶像,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氛围,应该是当下社会的迫切需要。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大众传媒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舞台,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其实就是在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丑;也有些节目,将镜头对准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榜样。媒体不同的选择,会塑造出不同的偶像,进而对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学生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引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捧;浙江卫视《少年国学派》中的李国仕,让观众看到了“活”起来的国学,向人们展示了少年可期。

偶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力。同时,时代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相较于明星的遥不可及,身边的偶像,也许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和改变的决心。因此,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应该建立在对人们身边偶像的不断发掘上。就像浙江卫视的《铁甲雄心》,紧紧围绕青少年“燃”的内核,把镜头对准校园里着迷于机甲科技的青少年,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科技风景,也为社会进行了一次机器人知识的科普。更重要的是,这类综艺节目塑造的都是“硬核”偶像——三位年龄不到11岁的小朋友共同设计出了非气动弹射类铁甲“海浪花”,而来自哈工大的李蕴洲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挑战国外的冠军铁甲,所有这些点燃了无数少年的科技梦想,也让人看到了中国科技未来的力量。

偶像是粉丝的榜样,是粉丝想要成为的样子。粉丝喜欢自己的偶像,就会在偶像的身上寻找前行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没有站在聚光灯下,却依然勇敢拼搏的人。当他们成为社会的偶像,偶像和粉丝才能真正携手前行,共同成长。我们希望更多综艺节目能够将目光投向那些普通却不平凡的偶像,多讲述他们的故事,多彰显他们的激情,无数个他们,就会汇聚成引导青少年向上、向善、向前的巨大力量。

(摘编自贾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文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偶像文化建设中就能推出时代需要的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
B.对正向示范的偶像的发掘和展示,是央视、浙江卫视等大众传媒的综艺节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偶像是青少年的榜样,因此无论是人造明星,还是“硬核”偶像,都有向上、向善、向前的力量。
D.现在很多综艺节目已把目光投向了青少年身边的偶像,让偶像和青少年得以携手前行,共同成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当下偶像文化的乱象引出话题,明确提出了打造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的主张。
B.文章论证兼顾正反两面,既有对偶像文化的辩证分析,也有对综艺节目的热切期望。
C.文章以央视和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为例,有力证明偶像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
D.文章最后两段论证了对身边普通却不平凡的偶像的宣传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热衷“造星”的综艺节目而言,问题在于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B.对青少年而言,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他们发展,但身边偶像可以成为他们前行的力量。
C.萧蔷说,偶像就是付出过辛苦努力而值得大家适度膜拜的对象。这与文中正向示范的理念想通。
D.我国当下偶像文化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偶像的崇拜不只是他们的外在,而是他们的内在。
2020·湖北黄冈·三模
知识点:时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农民的精神生活有所安放

吕德文

在大多数的农村,作为经济问题的三农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供给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乡风衰败问题严重。农村老年人赌博现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等都是其表现。通过乡村文明建设,搞好农民的精神生活,是解决乡村社会问题,尤其是乡风衰败问题的治本之道。

客观而言,乡风衰败并非单纯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是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导致家庭难以再满足留守农民的精神生活。家庭成员的分离,公共生活的缺乏,使部分留守老人容易自怨自艾。二是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衰败。过去,村民间通常有着较为密集的社会交往,走家串户闲聊以及节日、婚丧嫁要等公共活动,也都有助于填补农民的公共生活需求。但近些年来,乡村走家串户变少了,人情异化日趋严重,人情往来变成负担。三是现有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需求错位,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文化、科技下乡力度,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体上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不少文化下乡项目存在单向性问题,如电影下乡、农家书屋等,没能照顾到留守农民需求,难与农民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基于以上原因,农村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乡风衰败。回应农民精神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具有急迫性。

一是要促进农民自我组织发育,提高农民自我安置闲暇生活的能力。乡风文明建设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尤其与闲暇生活密切相关,只有深入到农民生活的实际中才能有效。比如:老年人是当前农村中最大的留守群体,也是精神生活最匮乏的群体。全国已有多地成立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红白理事会。湖北洪湖、沙洋等地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这些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二是探索新型文化下乡文化下乡要与农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等紧密结合,真正有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例如,成都农村推行村庄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各村庄可依据自身实际在清单中勾选,这大大提高了公共品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契合度。同理,相关部门也可考虑建立文化下乡清单制度。三是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当前的农村,村里老人种地已经不仅是为获得物质资源,也是打发闲暇时间、填充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继续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的同时,也应因地制宜,为需要种地的农民尤其是老人留出空间,使他们能继续通过种地填充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赌博现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等暴露出了乡村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导致“乡风衰败”。
B.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难以再满足农民的心理需求,必须禁止。
C.近年来农村的“乡风衰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出来的,是乡村农民伦理道德的滑坡。
D.虽然在大多数农村中“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乡村文明建设,作者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分析,最后给出解决的方法。
B.文章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述乡风衰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角度层层递进。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D.作者以乡风衰败的问题为着眼点,剖析了乡村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就要恢复“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
B.“文化下乡”等帮扶活动,如果不能与农民的需求紧密贴合,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C.一些老年理事会、协会等效果较好,这说明乡风文明建设应深入农村生活的实际中。
D.因地制宜,让农村老人们有地种,有事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绘画自然也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绘画一样,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图像创造。《尔雅》中说“画,形也”。南齐谢赫《画品》六法中其中两法是“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正是绘画的这一功能,促使汉唐人物画得到较快发展,记功颂德、图写功臣形容的任务,自然就落在画家身上。在山水画发展的初期,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讲山水画创作也是“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由于中国画,特别是在绢本和纸上所作的绘画,主要是用毛笔绘写,固而多用“写”。中国绘画和文字一样,创作方法还存在“刻”。如甲骨文、石鼓文、部分金文、石刻文字,其创作方法是锲刻,画像石、铜器上的线刻画,亦都是“刻”,但中国画的主要方法当然是“写”,就像用毛笔写字一样,表示的是“图写”,即“状貌”。

元明清文人画发展到20世纪初,遭遇到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之时,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等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群起而攻之,大唱中西调合。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我们的中国画可能完全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写实手法,而西方之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土也会水土不服。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徐蒋教学与创作体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浙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和发展。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早在《尚书》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之说。汉代扬雄又说:“书,心画也。”所以,我们的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我国的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以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生动”等观念中。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以形“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象和意的关系乃是一重要哲学问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宋代欧阳修则提出“古画画意不画形”,把画“意”作为一种绘画理想。此外在创作中,唐代王维提出水墨最为上,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文同、苏轼、米芾,再到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王,水墨写意,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主流画科和主要表现方法。

20世纪初,当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引介到中国时,林风眠等人开辟中西结合的另一道路,即将中国写意笔墨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所以我们说中国画的本性辩证地解决了创作中的主客体精神哲学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画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所选文段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也是一种图像创造的艺术,它的主要方法是“写”和“刻”。汉唐的人物画和初期山水画都体现了中国绘画“象形”这一特点。
B.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同中国水墨画能相结合,其原因是中国画本身就有工笔写实的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
C.“气韵生动”这一绘画美学标准是受美学精神言志表情的传统影响而产生的,它强调绘画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
D.画“意”作为一种绘画理想,促使水墨写意的山水画、花鸟画得到较快发展,唐时它们已成为主流画科和主要表现方法。
【小题2】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B.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
C.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D.中国画的包容性:吸纳与创造
【小题3】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成为现实的两点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

盛玉雷

①“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历经数年发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②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以“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③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考评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查参与者的社会诚信。如今,快递瘫痪等情形也会发生,但应对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物流业装上“预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阵;多部门主动作为,对消费陷阱强化监管……过去8年的“双11”,仅“天猫”平台交易额就实现了从5000万元到1200多亿元的跃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

④如果说“双11”发展至今形成的可观影响,有赖于对问题和挑战的及时破解,那么在新时代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加强治理,积极主动谋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双11”映照着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也度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⑤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度过了廉价促销的早期发展阶段,今天的消费领域,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双11”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可能性。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双11”的发展潜能,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生产与消费的稳固桥梁,共同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⑥其实,“双11”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以“双11”为契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们就能激发更多增长活力,凝聚更多发展动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准备,“购物狂欢”有条不紊、社会从容自信的局面已经形成。
B.“双11”初创就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却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反映了社会心态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
C.“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考验着社会治理水平,成为对经营水平、承载能力、管理绩效、社会诚信的综合大考。
D.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了“双11”的发展潜能,使其度过了廉价促销的发展阶段,进入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阶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社会治理角度分析“双11”的发展演变,点明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意义。
B.文章列举“天猫”平台交易额的增长数据,证明了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对“双11”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第④段强调新时代要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主动谋划,携手加强社会治理,把论述引向深入。
D.文章引用十九大报告,是为了从理论上证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目的是沟通生产与消费,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社会心态转为挑剔和平静,才能产生“双11”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的滚雪球效应。
B.虽然快递瘫痪等情形在现在的“双11”期间也会发生,但社会各方面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
C.提高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以及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能够使“双11”更加有条不紊。
D.“双11”表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激发更多增长活力,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