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3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少即通百家,善言老、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欲官之,不受。显庆中,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其道如何?”答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霜雪,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燋槁,发乎面,动乎形。天地亦然。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复问养生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生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选自《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B.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C.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D.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博士,古代国子学的学官名。主要职掌教授国子学学生的学业,有的还担当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B.太宗,和“文帝”“高宗”一样是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常为“太祖”,第二代多为“太宗”,这里是指唐太宗。
C.推步,推算天象历法,也指推命。古人谓日月五星转运于天,及其对人的影响,犹如人之行步,可推算而知。
D.牲牢,古代特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祭祀者和受祭者不同,以及所用牺牲的搭配不同,分为“太牢”和“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年轻时就精通诸子百家,擅长谈论老子、庄周的学说,被洛州总管称赞为“圣童”。
B.孙思邈学问渊博高超。他擅长阴阳、推步、医药,有自己独到的行医之道,孟诜、卢照邻等都尊他为师。
C.孙思邈不图功名利禄。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唐太宗想封他做官,后又请他做谏议大夫,他都不接受。
D.孙思邈思想天人贯通。他认为人和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无论行医治病还是行事养生,都要顺应天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称疾还山,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2)“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
【小题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养生之要”。
2020·湖南长沙·二模
知识点:《旧唐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塞口。事发,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父福畤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造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发,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应该
B.据此,是交之渐                 构:构陷,陷害
C.勃恃才傲,为同僚所嫉       物:世间所有事物
D.及,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勃等虽有文才,浮躁浅露     门虽设常关
C.士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审容膝易安
D.又惧事泄,乃杀达塞口        作《师说》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杀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小题4】下列各项推断不能解释王勃一生短暂却屡遭不幸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的判断。
B.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
C.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得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容易遭人妒忌。
D.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于是,杨便制造舆论,认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这也导致了王后来的处境不顺。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捡。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上元”是年号,“肃宗”则是庙号。
B.行,是古乐府歌辞的一种。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不可换韵,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C.“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指瀛洲、蓬莱、方丈。
D.唐朝三大诗人指诗风豪放飘逸的“诗仙”李太白、沉郁顿挫的“诗圣”杜子美、平易通俗的“诗魔”白乐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帝的赏识。
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珀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他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不太在意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没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浑瑊,皋兰州人也。瑊本名曰进,年十余岁即善骑射,随父战伐,破贺鲁部,下石堡城,收龙驹岛,勇冠诸军,累授折冲果毅。后节度使安思顺遣瑊提偏师深入葛禄部,经狐媚碛,略特罗斯山,大破阿布思部;又与诸军城永清栅、天安军,迁中郎将。安禄山构逆,瑊从李光弼出师河北,定诸郡邑。贼将有李立节者,素称骁勇,与瑊格斗,临阵斩之,迁右骁卫将军。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改检校太仆卿,充武锋军使。又从仆固怀恩讨史朝义,前后数十战。朝义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赐实封二百户。建中四年,李希烈遣间谍诈为瑊书与希烈交通,瑊奏其状,上特保证之,仍赐瑊马一匹并鞍辔,锦彩二百匹。时以普王为荆、襄等兵马元帅讨李希烈,以瑊检校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充中军都虞候。会泾师乱,德宗幸奉天,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乃署为行在都虞候。十一月,灵武节度使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合兵六千人赴难。将至,上议其所向,宰相卢杞、白志贞以漠谷路为便。瑊曰:“漠谷险隘,必为贼所邀,不若取乾陵北过,附柏城而行,便取城东北鸡子堆下营,与城中掎角相应,且分贼势,朱泚必不更于陵寝往来。”上从杞议。希全等进至漠谷,果为贼军邀击,夺据水口,杀伤颇甚。城中出兵应援,亦为贼挫锐而退。希全等各归还本镇,贼攻城逾急,壕堑围之。城上士卒皆久寒馁,又少甲胄,瑊但感激诫厉之。时瑊中流矢,遽自拔之,血流沾沫,格斗不已,初不言疮痛,以激士心。翌日,李怀光大军次醴泉,是夜,贼解围而去。贞元十五年十二月二曰,薨于镇。废朝五日,群臣于延英奉慰。诏赠太师,谥曰忠武,赙绢布四千匹、米粟三千石。及丧车将至,又为废朝。应缘丧事,所司准式支给,命京兆尹监护。葬日,赐绢五百匹。

(节选自《旧唐书·浑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B.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C.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D.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时皇帝赐以旌节而得名。
B.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C.道,唐代分全国为十道,相当于后来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府以上设道。
D.京兆尹,西汉时,掌管京城及其附近地区的行政长官,唐时沿用汉代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浑瑊能骑善射,屡立战功。他十余岁就善于骑马射箭,跟随父亲击破贺鲁部,攻下石堡城,收复龙驹岛,也曾带领偏师大败阿不思部。
B.浑瑊勇冠诸军,忠于朝廷。他的勇敢在诸军中数第一,曾多次被授予折冲果毅;跟随李光弼参加征讨叛贼安禄山的战斗,格斗中他勇斩敌将李立节。
C.浑瑊遭人陷害,仍受信任。李希烈派遣间谍伪造浑瑊与李希烈交往的书信,浑瑊向皇上奏报了真实情况,皇上特地为他保证,还赐予他物品。
D.浑瑊进献良策,不被采用。他主张杜希全等取道乾陵北边,靠近柏城行进,驻营鸡子堆,终因地位不如宰相,意见被皇上否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泾师乱,德宗幸奉天,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乃署为行在都虞候。
(2)希全等进至漠谷,果为贼军邀击,夺据水口,杀伤颇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