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①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②,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③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④,有删减)
注释:①三司:宋初以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司,官署、机构。②制置三司条例司:王安石主持变法时,特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管新法的制订和颁布,是进行以整理财政为中心的变法活动的总枢纽。③常平、广惠仓使者:指常平仓、广惠仓的特派员,主持赈济,兼具调节物价。④《与王介甫书》:王安石变法,由于部分措施不合时宜以及用人不当等问题,遭到社会各阶层的抵触。司马光写这封信,目的是劝王安石放弃新政,这里节选的是第三段。
【乙】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多以不 |
B.不过轻租税、薄赋敛、 |
C.于其中不 |
D.先 |
A.受命 |
B.而某不量敌 |
C.度义 |
D.如君实责我 |
(1)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
(2)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小题4】甲文开头指出王安石的失误是“用心太过”和“自信太厚”,作者认为王安石“用心太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别有什么危害?
【小题5】王安石的这封回信,应是精心构思,请从内容和形式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小题6】王安石与司马光是朋友,但在政治上各持己见。这两封关于新政变法的通信,针锋相对,各有长短。从所给的语段材料来看,你更欣赏谁的论辩?请说明理由。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
B.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
C.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
D.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
A.庙社,庙指宗庙、太庙,社是土地神,庙社即宗庙社稷,用以代指国家。 |
B.涂炭,涂是泥塘之意,炭是火坑之意,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中。 |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祭祀科举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
D.足下,对同辈、朋友一种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如“谨拜大将军足下”。 |
A.张九龄之所以不支持李林甫为相,主要是因为宰相权责太过重大,关系国家安危,担心李林甫上位会损坏国家利益。 |
B.武惠妃受到玄宗的宠爱,趁机进谗言陷害太子,说太子网罗党羽,要谋害她们母子,玄宗因此大怒,想要废除太子。 |
C.萧炅不学无术,却被李林甫推荐到户部担任侍郎一职;挺之向张九龄揭出了萧炅白学先生的丑态,萧炅被贬出了京城。 |
D.玄宗即位后,重用过的各个宰相各有所长,但自张九龄获罪之后,朝廷再也找不到直言之人,人人都只知道容身保位。 |
(1)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2)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敌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
【小题5】试简析张九龄通过哪些努力,暂时保住了太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
(节选自《史记·六国年表序》)
材料二:
臣光曰:从衡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务在强兵A并敌B谋诈用C而从衡D短长之说起E矫称F蜂出G誓盟H不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文中指时间或次序在前,与《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先”意思相同。 |
B.比,文中指等同,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思不同。 |
C.量,文中指估计、衡量,与《六国论》中“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量”意思相同。 |
D.察,文中指考察,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的“察”意思不同。 |
A.司马迁认为秦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供奉天帝开始,取周而代之的想法就已显现出来了。 |
B.三家分晋后,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
C.汉代一些读书人认为秦王朝存在时间短暂,不敢借鉴秦的经验,这是所见局限了认知。 |
D.司马光认为韩、赵、魏与齐、楚若互相提供经济援助,达成同盟,就不会导致亡国。 |
(1)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攻矣。
(2)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小题5】中国古代史学有“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史学家力求对历史进行客观评价。这一传统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九月,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郭待封以水军自别道趣平壤,勣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以资之。困平壤月余,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周,高丽悉平。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
B.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
C.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
D.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
A.亚献,古代祭祀时注重礼节和程序,通常要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即称为“亚献”。 |
B.三公,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指太师、太傅、太保,唐宋后成为虚职。 |
C.未央宫,始建于汉,又称西宫,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
D.春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以代指年龄,文中的“春秋甫尔”意同“春秋鼎盛”。 |
A.皇上向贾言忠询问辽东诸将的情况,贾言忠通过与薛仁贵、庞同善、高侃等人的比较,认为李勣是最能忘记个人而忧虑国家的人,皇上很同意他的意见。 |
B.李勣奉命攻打高丽,他果断下令先攻占新城,顺势攻取十多座城之后,最终平定高丽;去世后,皇上非常悲痛伤心,为他在阴山等多地修建坟墓,大力表彰。 |
C.李勣与人议事时,总能虚心听取,从善如流;对于功劳,他不归于自己,而将金帛等赏赐全都分给将士;对人才很爱护,他曾善意地提醒刘延祐不要锋芒太露。 |
D.到了晚年,李勣更加珍视与亲人的陪伴。他虽身居高位,家中奴仆众多,却不顾年迈,坚持亲自为患病的姐姐煮粥,甚至为此还烧焦了胡须和鬓发。 |
(1)郭待封以水军自别道趣平壤,勣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以资之。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小题5】概括李勣病重后在医药问题上的矛盾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