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①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②,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③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④,有删减)


注释:①三司:宋初以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司,官署、机构。②制置三司条例司:王安石主持变法时,特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管新法的制订和颁布,是进行以整理财政为中心的变法活动的总枢纽。③常平、广惠仓使者:指常平仓、广惠仓的特派员,主持赈济,兼具调节物价。④《与王介甫书》:王安石变法,由于部分措施不合时宜以及用人不当等问题,遭到社会各阶层的抵触。司马光写这封信,目的是劝王安石放弃新政,这里节选的是第三段。

【乙】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多以不国事                         恤:顾念,忧虑。
B.不过轻租税、薄赋敛、逋责也        已:免除。
C.于其中不用人                                次:第二,次一等。
D.先青苗钱                                      散:发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受命人主                      君子喻
B.而某不量敌众寡            介甫以为此腐儒常谈
C.度义后动                      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行之
D.如君实责我在位久        变更祖宗旧法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
(2)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小题4】甲文开头指出王安石的失误是“用心太过”和“自信太厚”,作者认为王安石“用心太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别有什么危害?
【小题5】王安石的这封回信,应是精心构思,请从内容和形式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小题6】王安石与司马光是朋友,但在政治上各持己见。这两封关于新政变法的通信,针锋相对,各有长短。从所给的语段材料来看,你更欣赏谁的论辩?请说明理由。
19-20高一下·海南三亚·单元测试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王安石(1021-1086)应用类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幸武惠妃,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壬寅,以耀为左丞相,九龄为右丞相,并罢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严挺之贬洺州刺史。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珪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B.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C.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D.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社,庙指宗庙、太庙,社是土地神,庙社即宗庙社稷,用以代指国家。
B.涂炭,涂是泥塘之意,炭是火坑之意,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中。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祭祀科举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D.足下,对同辈、朋友一种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如“谨拜大将军足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之所以不支持李林甫为相,主要是因为宰相权责太过重大,关系国家安危,担心李林甫上位会损坏国家利益。
B.武惠妃受到玄宗的宠爱,趁机进谗言陷害太子,说太子网罗党羽,要谋害她们母子,玄宗因此大怒,想要废除太子。
C.萧炅不学无术,却被李林甫推荐到户部担任侍郎一职;挺之向张九龄揭出了萧炅白学先生的丑态,萧炅被贬出了京城。
D.玄宗即位后,重用过的各个宰相各有所长,但自张九龄获罪之后,朝廷再也找不到直言之人,人人都只知道容身保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2)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敌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
【小题5】试简析张九龄通过哪些努力,暂时保住了太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攻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节选自《史记·六国年表序》)

材料二:

臣光曰:从衡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

【小题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务在强兵A并敌B谋诈用C而从衡D短长之说起E矫称F蜂出G誓盟H不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文中指时间或次序在前,与《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先”意思相同。
B.比,文中指等同,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思不同。
C.量,文中指估计、衡量,与《六国论》中“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量”意思相同。
D.察,文中指考察,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的“察”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秦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供奉天帝开始,取周而代之的想法就已显现出来了。
B.三家分晋后,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C.汉代一些读书人认为秦王朝存在时间短暂,不敢借鉴秦的经验,这是所见局限了认知。
D.司马光认为韩、赵、魏与齐、楚若互相提供经济援助,达成同盟,就不会导致亡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攻矣。
(2)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小题5】中国古代史学有“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史学家力求对历史进行客观评价。这一传统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九月,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郭待封以水军自别道趣平壤,勣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以资之。困平壤月余,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周,高丽悉平。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李勣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小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闻,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令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中,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輀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犍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渭南尉刘延祐,弱冠登进士第,政事为畿县最。李勣谓之曰:“足下春秋甫尔,遽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闳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B.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C.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D.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献,古代祭祀时注重礼节和程序,通常要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即称为“亚献”。
B.三公,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指太师、太傅、太保,唐宋后成为虚职。
C.未央宫,始建于汉,又称西宫,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D.春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以代指年龄,文中的“春秋甫尔”意同“春秋鼎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向贾言忠询问辽东诸将的情况,贾言忠通过与薛仁贵、庞同善、高侃等人的比较,认为李勣是最能忘记个人而忧虑国家的人,皇上很同意他的意见。
B.李勣奉命攻打高丽,他果断下令先攻占新城,顺势攻取十多座城之后,最终平定高丽;去世后,皇上非常悲痛伤心,为他在阴山等多地修建坟墓,大力表彰。
C.李勣与人议事时,总能虚心听取,从善如流;对于功劳,他不归于自己,而将金帛等赏赐全都分给将士;对人才很爱护,他曾善意地提醒刘延祐不要锋芒太露。
D.到了晚年,李勣更加珍视与亲人的陪伴。他虽身居高位,家中奴仆众多,却不顾年迈,坚持亲自为患病的姐姐煮粥,甚至为此还烧焦了胡须和鬓发。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待封以水军自别道趣平壤,勣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以资之。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小题5】概括李勣病重后在医药问题上的矛盾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