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向荣字欣然,四川大宁人,寄籍甘肃固原。以行伍隶提标,为提督杨遇春所识拔。

广西匪起,巡抚郑祖琛不能制。荣於旧将中最负时望,文宗特调为广西提督,倚以办贼。是秋至军,由柳州、庆远进剿,以达宜山、象州,连破贼於索潭墟、八旺、陶邓墟、犹山等处,贼氛稍戢。惟洪秀全等踞桂平金田,狡悍为诸贼冠。荣移兵往剿,贼以大黄江、牛排岭为犄角。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十一月,合攻永安,获胜,复原官。

初,荣所部湖南兵,因荣子继雄用事,军心不服,故武宣、象州之役战不力,皆归咎之。文宗排众议,仍加倚任,而调四川兵以易湖南兵。赛尚阿不知兵,专倚荣与乌兰泰。二人复不协,围永安久不下。荣建议缺北隅勿攻,伺贼逸击之。二年二月,天大雨,贼由北突出,进犯桂林。荣由间道驰援,先贼至,贼冒荣旗帜袭城,击走之。偕巡抚邹鸣鹤急治守具,屡出奇兵击贼城下,俘斩甚众。经月馀,援军集,贼乃解围北窜。诏嘉其保城功,已夺职复之,予议叙。贼由兴安、全州入湖南。荣顿兵桂林,为总督徐广缙论劾,褫职戍新疆。赛尚阿疏请暂缓发遣,令援湖南。九月,至长沙,破贼浏阳门外,又破之於见家河、渔网洲、岳麓山。至冬,围乃解。贼北窜,陷岳州,入湖北,进犯汉阳、武昌,官军遥尾之,莫敢击。赛尚阿、徐广缙先后罢黜,诸将无一能军。诏以荣屡保危城,缓急尚欲恃之,予提督衔,帮办军务,责援武昌。寻复授广西提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
B.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
C.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
D.咸丰元年春攻大黄/江贼分出诱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
【小题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为提督杨遇春所识拔
B.为总督徐广缙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谁为大王为此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荣是四川大宁人,但是长期离开本籍,居住于甘肃固原,附于固原的籍贯,在军队服役,后来被杨遇春赏识提拔。
B.向荣在文宗时有威信有声望,但是他却辜负了众将对他的期望,没有做大官,只能办些小贼。
C.咸丰元年的时间,向荣在打仗中立下战功,为自己赢得了“巴图鲁”的封号,这个词是“英雄”“勇士”的意思。
D.咸丰二年二月到九月起,向荣经历“复职--褫职--复职”的过程,这说明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由间道驰援,先贼至,贼冒荣旗帜袭城,击走之。
(2)诏以荣屡保危城,缓急尚欲恃之,予提督衔,帮办军务,责援武昌。
18-19高二上·广东梅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失母,居丧过礼。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

王莽时,寇贼群发,恽乃仰占玄象,叹谓友人曰:“方今镇、岁、荧惑并在汉分翼、轸之域,去而复来,汉必再受命,福归有德。如有顺天发策者,必成大功。”

西至长安,乃上书王莽曰:“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神器有命,不可虚获。刘氏享天永命,陛下顺节盛衰,取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且尧、舜不以天显自与,故禅天下,陛下何贪非天显以自累也?”莽大怒,即收系诏狱,劾以大逆。犹以恽据经谶,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恽,令自告狂病恍忽,不觉所言。恽乃瞋目詈曰:“所陈皆天文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须冬,会赦得出,乃与同郡郑敬南遁苍梧。

建武三年,又至庐江,因遇积弩将军傅俊东徇扬州。俊素闻恽名,乃礼请之,上为将兵长史,授以军政。恽乃誓众曰:“无掩人不备,穷人于厄,不得断人支体,裸人形骸,放淫妇女。”俊军士犹发冢陈尸,掠夺百姓。恽谏俊曰:“昔文王不忍露白骨,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从之,百姓悦服,所向皆下。

七年,俊还京师,而上论之。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恽友人董子张者,父先为乡人所害。及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子张垂殁,视恽,歔欷不能言。恽曰:“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仇不复也。子在,吾忧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忧也。”子张但目击而已。恽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子张见而气绝。

恽再迁长沙太守。后坐事左转芒长,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以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B.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C.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D.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而犯逆天地之禁/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哭所残暴/以明非将军本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时与《鲁诗》《齐诗》并称“三家诗”。
B.黄门: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C.知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此处指王莽五十岁。
D.经谶:以经书的义理辅证谶纬之说,附会人事,以推究灾异祥瑞、天人感应的思想。谶,是方士、巫师编造的一种隐语或预言,预决吉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郅恽通晓天文历数。从天象看出汉朝必然会再次复兴;认为汉朝享有上天赐予的长久的帝位,奉劝王莽顺应天意,否则必“自累”。
B.郅恽不重名利。他在战争中立下军功,朝廷要给他升官,但他认为靠军功做官是可耻的,于是便谢绝归乡。
C.郅恽刚直不畏强权。奉劝王莽而引起王莽的愤怒被下狱,王莽派人威胁他,只要他承认自己是胡言乱语,就不再处罚,但被他强词拒绝。
D.郅恽为人重情仗义。友人董子张的父亲被别人害死,他在董子张快死的时候,替他杀死仇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神器有命,不可虚获。
(2)恽乃瞋目詈曰:“所陈皆天文圣意,非狂人所能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予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釐异母弟也。昭王,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魏安釐王二十年,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教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见候赢,侯生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遂将晋鄙军,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郫,存赵。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公子亦自知也。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将,各遭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秦王患之,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王未也。魏王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B.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C.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D.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指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通称贵族子弟,也用来尊称别人儿子。
B.薨,意义不固定,周代指称天子之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称作“薨”。
C.虎符背有铭文,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统帅持左,用于调动军队。
D.河外,与河内相对,以秦、晋、赵、魏等国家地理位置不同,故意义也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急公好义,欲救赵难。秦侵犯赵;平原君夫人向魏求救,魏王害怕秦国,名义上派兵救赵,实则观望。魏公子多次请求,魏王不从。
B.魏公子问计门客,窃符救赵。得侯赢献计,魏公子求助于魏王爱妃如姬,如姬感念公子报父仇之恩,从魏王卧室偷出兵符,送给魏公子。
C.魏公子心忧故国,却秦存魏。秦常出兵攻击魏;魏王焦虑,于是请公子回国,魏公子得到诸侯支授,领五国军队在河外击秦,败走秦军。
D.魏公子威震天下,被泰陷害。秦王害怕魏强大,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王,魏王中计,忌惮公子的才能和威望,免去公子兵权,代之以他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2)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准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因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小题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